褚艷 楊海春
專題·閱讀
創(chuàng)設人物式教學主線,激活英語閱讀課堂
褚艷 楊海春
高中英語閱讀課普遍使用略讀、詳讀和討論等“閱讀環(huán)節(jié)”,存在模式固化、缺乏內在聯(lián)系的問題。教學主線的設計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不斷探索。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語第六模塊Unit1閱讀部分Stand up for your health為例,嘗試以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人物作為課堂主線,巧妙地引領學生進入課堂情境,有效地促成閱讀文本的解讀與處理。
人物式主線;入境;生活化;三維目標
課堂不是教學活動和任務的雜亂無章的堆積,它需要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葛文 2012)。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在使用了七年后,閱讀課堂逐漸出現(xiàn)了教學步驟模式化、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略讀(skimm ing)、詳讀(scanning)、討論(discussion)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反復出現(xiàn),使閱讀課堂千篇一律,缺少內在的聯(lián)系。如果課堂中各個任務之間聯(lián)系微小,甚至沒有聯(lián)系,課堂活動肯定是松散、低效的。擺脫僵化的閱讀步驟、凸顯課堂任務的內在聯(lián)系性迫在眉睫。英語閱讀課需要“量身定做”一條明晰的教學主線來串聯(lián)起多個課堂任務。明晰的教學主線就好比是一條“精品旅游路線”,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黃新亮 2007)。教學主線的組織方法多樣,例如,以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以教材圖片為主線,以文中小標題為主線等。英語閱讀教學主線的設計是一項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筆者以牛津高中英語第六模塊Unit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閱讀部分Stand up for your health為例,嘗試在英語閱讀課堂中使用“人物式教學主線”,促成文本的有效解讀與處理。
人物式主線教學,是以人物為發(fā)展脈絡,貫穿課堂教學首尾,并據(jù)此分層布點,層層推進,力求各教學點之間內通外聯(lián),實現(xiàn)局部教學目標與整體教學目標相契合,進而明晰學習思路,引導學生與文本、教師之間高效對話的一種教學方式(李新華2012)。
本課是筆者在某個省級頒獎活動中開設的一節(jié)展示課。教學文本Stand up for your health從定義、分類、代表人物等角度出發(fā),介紹了stand-up單口喜劇這種藝術形式,最后總結了笑對人體的好處,揭示了人們愛笑、愛看喜劇表演的原因。文本中生詞較多、學生對西方藝術文化了解較少,是阻礙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原因。筆者嘗試從導入到文本處理再到讀后活動,均圍繞一條人物主線來展開,使整個課堂一氣呵成,主題突出。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閱讀文本之前,筆者拋出精心設計的教學主線,引發(fā)讀前導入活動,帶領學生觀看著名喜劇演員周立波表演的節(jié)目。在閱讀過程中,筆者圍繞主線設計多項任務,使課堂條理明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借助已知喜劇演員的資料解決文章的第一、二段后,再將學生的視野引入未知的人物——比利·克里斯托,因勢利導,逐層深入。在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升華主線,推出“中西合璧”的喜劇人物黃西,以其勤奮執(zhí)著、大膽創(chuàng)新的特征來激勵學生,實現(xiàn)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一)設身處地,巧置人物“入情境”
在上課前筆者和所教的學生互不相識,筆者是以客人老師的身份走進課堂。葉圣陶在《教學二十韻》中寫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此時,學生心中充滿了對“客人”的好奇和期待,老師需要入其情境才能與他們親近起來。因此,在自我介紹之后,筆者突出自己是“客人”這個概念,中國人向來好客,筆者巧妙地將“客人”的范圍擴大,邀請三位喜劇演員來“今天的課堂”做客,他們是周立波、比利·克里斯托和黃西,學生看到“有朋自遠方來”,自然不亦樂乎,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所謂三個“名人”一臺戲,這節(jié)課的主線便由這三個人物來引領,這樣的設計既快速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拉近了“客人”老師與學生的距離。然而,為什么邀請的是這三位名人來做客,他們將帶來什么樣的表演,哪一位先出場,學生心中不免好奇,通過設置這些懸念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為整個課堂的發(fā)展、文章閱讀的推進埋下伏筆。
只有設身處地安排教學主線,用真情實景去引導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內驅力,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情境是設計主線時應首要考慮的因素,一條“應景”“入境”的主線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形成與課堂氛圍渾然一體的感覺。
(二)化“生”為“熟”,利用人物引“共鳴”
教學主線的設計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符合,這樣才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學主線的創(chuàng)設如果能激發(fā)起學生對熟悉事物的興奮點,將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堂成功的英語閱讀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形成“心理共鳴,觀點共振,思維共享”,因此,主線的設置應考慮到師生共同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歷。
1.啟動主線,打開局面
首先表演的“客人”是周立波。文章第一段在描述單口喜劇的定義和特點時,涵蓋了較多的生詞,如stand-up,comedian,tease,previous等,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skimm ing和scanning的閱讀步驟,直接設置問題要求學生讀后回答,則難度太大,會挫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周立波是國內知名的喜劇明星,他的單口喜劇作品《笑侃三十年》《壹周立波秀》等紅遍熒幕,筆者首先播放了一段某期《壹周立波秀》開場表演片段,約三分鐘,待學生觀看結束后立即展開師生問答:
T: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on the stage?
Ss:Only one person on the stage.
T:Who isM r.Zhou talking to?
Ss:He is talking to theaudience.
T:Are theaudience laughing?
Ss:Yes,they are amused by M r.Zhou’s performance.
根據(jù)視頻的內容,學生輕松地回答出了這三個問題,答案中的三個關鍵詞正是stand-up這種表演形式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的關鍵點:單人表演、與觀眾互動、逗樂觀眾。筆者抓住契機,進一步提問:What kind of art form does his performance belong to?并引導學生依托課本,閱讀文章第一段,尋找答案。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中所描述的stand-up和周立波表演視頻的形式和特點一致時,他們面露喜色,紛紛充滿自信的舉手回答,筆者在給予學生充分肯定之后,進一步對stand-up的定義概括總結,以填空的形式(見下框)檢驗學生的理解,使關鍵詞重現(xiàn):
這樣的問題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利用視頻內容,上一個問題是下一個問題的鋪墊,下一個問題是上一個問題的延伸,具有邏輯關聯(lián)性、逐步深入的“問題串”使學生思維順暢,自然連貫,能夠緊跟教師前進的步伐。
2.緊扣主線,設置趣味任務
學生都很喜歡周立波的表演,但是要真正理解單口喜劇表演,必須了解更多關于單口喜劇的知識。在表演中,喜劇演員會使用多種藝術手法和技巧向觀眾傳遞信息,課文第二段正是介紹了單口喜劇的四種類型。此段是全文篇幅最長的一段,信息較為零碎,過渡詞不明顯,學生在閱讀時不易理清這四種類型的劃分。筆者嘗試將課本文字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起來。學生與話題相關的原有知識越多,閱讀理解的難度就會越小,教師應最大化地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使其與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為閱讀掃除障礙(梁美珍 2014)。因此,筆者還是選用大家熟悉的周立波表演的圖片,以連線題的形式(見圖1)幫助他們快速抓住四種類型的關鍵點:
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例子來檢測其對文字的理解,通過仔細的閱讀,學生有能力判斷出這三張圖片的表演類型。主線人物周立波的又一次登場,幫助學生最大化地將已有知識與新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大大降低了閱讀理解的難度。這樣生活化的主線,在課堂中形成了共同參與、共同思考、共同協(xié)作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因勢利導,適時延伸主線
對單口喜劇的了解如果只停留在中國演員、中文表演的層面是不夠的。《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 2003;以下簡稱《課標》)中提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教學中涉及的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等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眴慰谙矂∈且环N全球性的表演形式,作為英語學習者,國際視野很重要,以熟悉的國內明星周立波引出國際明星——比利·克里斯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比利·克里斯托是美國著名演員,曾九次擔任奧斯卡金像獎主持人,每次頒獎之前,他都會表演一段單口喜劇,逗樂觀眾,活躍氣氛。在一次頒獎典禮現(xiàn)場,他成功地化解了設備故障帶來的尷尬。憑借多年的表演經驗和個人的機智幽默,他在表演中的即興創(chuàng)作都令觀眾贊不絕口。然而,中國的高中生對他并不熟悉,所以從國內放眼到國外的銜接過渡必不可少。在這位“名人”出場之前,筆者以“名片式”的介紹將他的基本資料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尤其突出他與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不解情緣,再以他的最新主持奧斯卡金像獎的視頻(選取單口喜劇表演部分)作為補充,使學生對其有直觀認識。當要求學生閱讀文章第三段了解比利·克里斯托的更多故事的時候,學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再對這位外國人完全陌生。
(四)升華主線,實現(xiàn)三維目標
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主線應以三維立體目標為依據(jù),除了語言知識本身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也不容忽視?!墩n標》要求: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在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首先提問What do M r.Zhou and Billy Crystal have in common?學生回答:Both of them are hard-working and humorous.筆者嘗試從人物品質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榜樣、克服自身的弱點,勇敢地進行公開表演。為了加強這些優(yōu)良品質的感染力,此時請出最后一個主線人物黃西——一位相貌平庸、英語發(fā)音算不上純正卻在國外迅速走紅的單口喜劇明星。黃西的中國面孔和中國式英語發(fā)音為什么能走紅?他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筆者設計了一段黃西的簡介作為拓展閱讀材料:
Joe Wong is a Chinese American comedian and chem ical engineer.His fam ilymoved from Korea to China three generations ago.He graduated from Jilin Universit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fore he went to further study chem istry at Rice University in Texas in 1994.He moved to Boston in2001 and began to perform his comedy at All Asia Bar,at Stash’s Comedy Jam.A lthough he had won numerousawards,he did notattractnationw ideattention until after his appearance on Late Show w ith David Letterman on April 17,2009.Wong is not handsome and his pronunciation is not perfect.Each time,Wong documented his performances i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discussing his lim itations and style in Chinese humor.He holds the belief:Humor is an attitude towards life.
這段閱讀材料基于課本,又是課本的延伸。在學生閱讀了黃西的故事后,筆者順勢激勵學生:不需要最美的長相,不需要最高的英語水平,只要能給大家?guī)須g笑、鍛煉自身能力,就應該珍惜上臺來表達的機會。學生深深地為黃西的品質所感染,無形中增加了表達英語的信心和勇氣、增強了學好英語的信念。筆者這樣的主線設計有效避免了公開課的場合可能出現(xiàn)的冷場情況,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情感,實現(xiàn)了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
教學主線在閱讀文本的解讀和處理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學主線的設計和引領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智慧。筆者以人物為主線的教學實踐有些地方仍需要繼續(xù)反思、再實踐、再完善。如何科學地設計英語閱讀課教學主線,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新,達成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目標,值得所有一線英語教師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引用文獻
葛文山.2012.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以一節(jié)評優(yōu)課的教學設計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5-10.
黃新亮.2007.巧設主線——讓課堂明晰起來[J].教學與管理,(2):45-46.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新華.2012.凸顯人物主線,提高英語復習教學的有效性[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3):62-65
梁美珍.2014.基于課例的閱讀課教學有效性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12-18.
譯林出版社.2007.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T].南京:譯林出版社.
作者信息:214101,江蘇無錫,江蘇省天一中學
31640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