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洪奎(國家圖書館,北京100081)
全媒體視角下看圖書館員的轉型
●喬洪奎(國家圖書館,北京100081)
[關鍵詞]全媒體;圖書館員;轉型;服務模式
[摘要]全媒體環(huán)境對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帶動了圖書館及圖書館員發(fā)生轉型。從全媒體視角探討轉型的圖書館員應該做出哪些改變來參與全媒體圖書館的建設,并探討轉型后全媒體圖書館員的發(fā)展前景。
近年來,技術的發(fā)展造就了全媒體(Omni Media)環(huán)境,從傳播媒介的理解來看,現代傳媒“家族”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不但有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介,又增添了更多的諸如數字媒體、移動媒體(3G、4G網絡)、網絡媒體、觸摸媒體等更為先進、傳播方式更為現代的新興媒介。全媒體環(huán)境給圖書館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同時迫使圖書館做出相應的改變來適應環(huán)境變化。
我國已經有多家圖書館在向全媒體形態(tài)轉型方面取得了優(yōu)異成果。2010年,國家圖書館啟動全媒體服務工程。同年,國家圖書館“掌上國圖”、杭州圖書館“杭州數字圖書館”相繼開通運營,通過電視、手機、網絡進行讀者服務成為現實。
本文從全媒體背景下探討圖書館員轉型問題,現代化的圖書館員應該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的腳步,進一步做時代的引領者,主動參與全媒體圖書館的各項建設。
1.1全媒體概念
全媒體是指媒體機構及運營商采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網頁、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通過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tài)(業(yè)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lián)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為用戶提供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體內容(5W)。[1]
1.2全媒體對圖書館的影響
(1)服務途徑多樣化。隨著Web2.0的推出與開展,手機、微信平臺的應用,圍繞讀者展開的各種服務途徑的多樣化,對圖書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閱讀空間等的探索不斷被提及。(2)服務資源多樣化。多樣化的服務資源和服務途徑,不僅豐富
了圖書館服務方式,而且給圖書館和其他社會機構帶來了機遇。(3)競爭者增多,大量信息通過各類媒體傳播,圖書館在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這些新型信息服務包括以報紙、廣播、傳統(tǒng)電視為代表的傳統(tǒng)媒體及它們在各類新媒體上的拓展;互聯(lián)網網站(包括博客、論壇、共享空間等);以google和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互聯(lián)網上各類內容定制;專業(yè)化圖書和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公司,如方正、超星、維普等;移動通信運營商推出的增值服務等。[2]
1.3全媒體圖書館發(fā)展趨勢
全媒體時代的公共圖書館已經并將繼續(xù)表現出如下的發(fā)展趨勢:[3](1)媒體向全媒體發(fā)展;(2)全媒體由初始階段邁向更高品質階段;(3)在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和社會空間這三大空間中,網絡空間將會逐漸占主導地位;(4)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各類媒體中,講座等數字視頻新媒體將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和用戶,而各類媒介將走向專業(yè)細分之路。
2.1以傳統(tǒng)服務為基礎,以新技術為支撐,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
全媒體并不是要摒棄傳統(tǒng)媒體的單一服務模式,而是期望能將基礎服務與新服務融合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員的主觀能動性和智慧。在全媒體時代,日益增長和變化的讀者需求將成為圖書館服務的本質追求,資源仍然是圖書館的最大優(yōu)勢所在。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結合新技術與傳統(tǒng)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是圖書館員首先要考慮的。
在2013 CCEU年會上,來自上海圖書館的楊佳老師的“創(chuàng)新型數據服務”報告非常生動有趣,著實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她介紹了上海圖書館通過開展“悅讀2012”,根據讀者閱讀量的統(tǒng)計,將讀者分為“文青”、“極客”、“書蟲”,開展“悅讀對賬單”,并且以信息圖來展示。通過加強與讀者的聯(lián)系,不失時機地推介各項貼心的服務,并且借助《新青年》《文匯報》等媒體資源擴大圖書館的影響,通過舉辦“我愛悅讀——圖書館2020”活動來推介自己的服務。這項活動結合了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力和新媒體的表現力,以此吸引讀者,充分體現了圖書館員的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
2.2從思想上接受角色轉變,主動改變服務方式
傳統(tǒng)的圖書館建設是對紙質資源的書目控制、館藏、導讀與開發(fā),而全媒體圖書館建設向自動化、數字化和知識化服務平臺轉型,信息服務重心已然發(fā)生轉變,從研究書(資源)到研究人(用戶),包括讀者的活動、需求。[4]相應地,圖書館員在信息服務模式上也應該從滿足書刊借閱的文獻需求為主向以滿足知識信息需求和開發(fā)為主轉移;開展嵌入式服務,即主動地提供服務,介入到讀者環(huán)境中。嵌入式服務包括資源主導型、服務主導型。[4]這也是新時期圖書館員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這些角色轉變考驗著全媒體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員。
要構建圖書館新型服務模式,圖書館員必然首當其沖地承擔重任。面對挑戰(zhàn),圖書館員要具有一種憂患意識,一種使命感;必須改變觀念,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要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最終將獲得的知識轉化為對讀者的優(yōu)質服務。
2.3通過Web2.0與讀者互動,研究用戶需求和行為
全媒體環(huán)境要求圖書館員要融入一線,直接面對讀者,提供信息服務,Web2.0將這種服務從現實的面對面延伸到網絡上面對面的溝通,這對當代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朱強等在對美國三所高校后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在潛心觀察、細心研究讀者的需求和行為的基礎上,提供了一系列讓讀者滿意的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值得借鑒。[5]
2.4創(chuàng)新服務空間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強調,盡管越來越多的虛擬研究和學術環(huán)境帶來了快速變化,圖書館作為場所仍然至關重要。[6]圖書館是從事學術和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物理空間場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需要結合新的信息環(huán)境和用戶需求,改革和創(chuàng)新物理空間的功能。怎樣將圖書館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和社會空間融為一體,形成新形態(tài)的服務空間,以更有效地服務讀者用戶,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并實踐的課題。
2.5加強自身的能力培養(yǎng)
從全媒體角度看,一個優(yōu)秀的全媒體圖書館員應該具備以下三項基本素質:[7](1)具備學科專業(yè)背景及廣博的文化知識,熟練掌握圖書情報知識,能夠做用戶的學科知識導航員;(2)能夠時刻關注前沿學科的研發(fā)進展,目光敏銳,創(chuàng)新意識強,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激情,能準確快速地獲取用戶的潛在需求;(3)一定要熟悉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自動化操作手段進行日常工作,能充分滿足用戶對知識信息和智慧提升的需求。
圖書館員必須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豐富學識,才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服務提供給有需求的讀者,不斷拓展和深化圖書館服務。全媒體時代,最看重的是知識和技術。圖書館不僅要加大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引進,同時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人才及全館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加強圖書館員業(yè)務自修和實踐,提升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
3.1信息專家
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人們對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等內在質量要求日益提高,僅僅提供文獻線索和原始材料是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的。讀者更希望獲得經過圖書館員分析加工后的綜合性的增值信息服務,必須是準確的,達到讀者要求的。[2]圖書館員對全媒體環(huán)境中海量的、無序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序、再組織,從而為讀者提供一步到位的專家型信息服務,必然導致大量信息專家的產生。
3.2知識咨詢師
圖書館員通過從事全媒體導航、咨詢、信息資源采集與組織管理等工作,梳理和研究信息資源以及傳遞文獻,也可以稱作“善于交流的知識經紀人”和“博學敏捷的知識咨詢師”。[8]圖書館員不僅能幫助用戶檢索,還可以向用戶提供檢索經驗和建議,從而轉變?yōu)樽稍冾檰枺洚斨R與需求者之間的橋梁,成為知識咨詢師。
3.3圖書館規(guī)劃設計師
全媒體的融合與發(fā)展離不開圖書館員的規(guī)劃與設計,需要充分發(fā)揮館員的智慧與能動性。圖書館當以三網融合的力度、手機傳播的速度、覆蓋用戶的廣度、信息資源的深度、卓越服務的高度共同營造全媒體服務的良好氛圍和最佳效果。[9]作為圖書館的靈魂,圖書館員應該從更大的視角和高度要求自己,共同規(guī)劃設計圖書館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全媒體[EB/OL].[2014-05-08].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255.htm.
[2]呂曉吾.構建全媒體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 2011(7):46.
[3]王世偉.媒體時代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及其對圖情教育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1,54(21):8.
[4]譚丹丹,劉金濤.對學科化服務背景下嵌入式圖書館服務的思考:定位、關鍵步驟及挑戰(zhàn)[J].圖書館雜志,2012,31(2):52.
[5]朱強,等.感受變革探訪未來——美國三所著名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7-8.
[6]初景利,等.在變革的環(huán)境中尋求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變革——美國七大圖書情報機構考察調研報告[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11-14.
[7]黃幼菲.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揚棄和“飛躍”:公共智慧服務[J].理論與探索,2013,36(2):27-29.
[8]曹娟,劉永勝.未來10年高校圖書館員發(fā)展趨勢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1(1):102-104.
[9]張芳寧.全媒體視野下圖書館服務的未來[J].情報資料工作,2011(4):73-75.
[收稿日期]2014-05-28 [責任編輯]王鈞梅
[作者簡介]喬洪奎(1979-),男,國家圖書館館員。
[文章編號]1005-8214(2015)01-0024-03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G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