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普亮
【內(nèi)容摘要】閱讀課是學生大量輸入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教學途徑之一。通過在閱讀前、讀中以及讀后設置恰當?shù)闹Ъ?,來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讀文中信息,感知其義。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英語 閱讀課 支架式教學法 應用
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是以某一主題為單元,設置符合單元主題的閱讀材料,旨在通過閱讀體裁豐富的課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促進他們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支架式教學是指“為學習者建構(gòu)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fā)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百度百科,2014)。因此,我們在閱讀課教學中,要從多角度人手,在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后(Post-reading)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進行鋪墊,搭設恰當?shù)闹Ъ埽幸庾R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讀前開展支架式教學,進行閱讀前的熱身活動
Warming-up是每個單元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學活動的預熱階段,也是閱讀課的前奏。開展各類有效的讀前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自然進入閱讀狀態(tài)。一方面,我們可結(jié)合閱讀內(nèi)容,運用歌曲、游戲等搭建支架,創(chuàng)設語境,預先獲得所學知識,閱讀課“Helen Keller”是典型的關于人物傳記的閱讀課內(nèi)容,在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歌曲“When l was a baby”引出話題,讓學生回憶童年,展開頭腦風暴游戲,回憶could和couldn't的用法,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另一方面,出示有關課文的插圖,展示海倫·凱勒的照片以及引入相關的故事,讓學生預測到了課文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
二、讀中開展支架式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文中信息
1.以視聽為支架,整體惑知文章
整體語言教學思想的研究者認為,語言本身即是一個整體,不應當被肢解為詞匯、語法、語音、句型以及段落等,語言被內(nèi)部分解為各個獨立成分使得語言喪失完整性(丁菡、姚寶梁,2011)。因此,教師要從整體人手,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語言概念。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視聽材料,將語篇作為一個整體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在“Helen Keller”一課教學中,教師先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對語篇整體感知,對語篇學習所要獲取的信息和知識有個初步的即象。
2.以任務為支架,逐步解讀信息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于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搭建支架,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fā),精心設計有梯度的任務,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把需要解讀的信息和語言知識融入到任務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沿著“支架”逐步攀登,例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match、read and answer等。
在“Helen Keller”的教學中,可將課文中海倫,凱勒的故事分為兩部分來處理,降低文本難度。前面兩段是講述海倫·凱勒小時候的故事,后面三段講述她長大后做的事情。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任務:
任務一:Rea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arts, tell more about Helen Keller with the key words: blind, deaf, couldn't, see, hear.
這項任務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語篇獲取主要信息,運用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講述海倫·凱勒小時候的故事。因為之前已經(jīng)討論了有關海倫·凱勒的故事,其中的語言結(jié)構(gòu)也是已經(jīng)學過的,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是自主學習運用關鍵詞,這為課文的學習排除了一些障礙。
任務二:Read the last three parts and find the things that Helen Keller did.
課文的后面三段講述海倫·凱勒長大后的故事。在這個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找出關鍵詞句,幫助學生有層次地處理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在文本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任務三:Read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about The story.(再讀語篇,完成故事內(nèi)容。)
Helen Keller was born in America. She couldn't hear. She was _____. She was blind. So she couldn't _____. She could learn. She was very _____. For Helen, learning was very _____. Helen says blind people are _____. She was famous for helping _____。
這個任務通過補全故事內(nèi)容梳理話篇,學練結(jié)合,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一過程既是對語篇內(nèi)容的復習與鞏固,又是對本課關鍵詞句的提煉,為后面的復述提供了很好的概念框架。
任務四:Listen and imitate the story.
這個任務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語言輸入,引導學生進行聽音模仿,重點關注學生的語言面貌。讓學生有感情地模仿朗讀課文,不但能夠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海倫·凱勒的精神。
學生借助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任務支架,由淺入深地對語篇進行學習,解讀課文中出現(xiàn)的各項語言信息,成功穿越“最近發(fā)展區(qū)”,逐步提升能力。這些任務體現(xiàn)了本課的重難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對語篇深入理解和學習的過程。
三、讀后開展支架式教學,提高學生認知和英語運用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提高認識和發(fā)展運用能力。“Helen Keller”閱讀課后,要使學生能感受到主人公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促進自己情感的升華。同時,通過設計一些復述、仿寫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詞語和重點句型去組織語言,以此來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口頭和筆頭表達能力,實現(xiàn)語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康旭. 英語課支架式教學法嘗試[J]. 中等職業(yè)教育,2005年06期.
[2] 關晶、徐德斌. 支架式教學法在英語專業(yè)泛讀課中的應用,《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黎偉.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2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南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