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保 姚徐超
摘要:高職學生安全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以“零隱患”為目標,遵循預防第一、形象生動、全程滲透原則,通過構建和實施“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構筑起牢固的安全堡壘,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關鍵詞:“零隱患” 安全教育模式
近年來,安全事故在一些高校頻頻發(fā)生,甚至像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火災事故等嚴重的火災事件也不斷見諸報端。這些事故的發(fā)生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高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關切。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引起高校對安全工作的重視,在對高校的考核中建立“一票否決制”機制,因為安全事故一旦發(fā)生,給高校師生人身和財產帶來很大損失,對高校安全穩(wěn)定形勢造成震蕩。我們認為,安全教育是所有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些安全事故發(fā)生雖然由高校管理者日常工作中的疏漏所致,但是學生自身安全意識薄弱、安全常識缺乏和應對突發(fā)事件茫然,也常常誘發(fā)安全事故發(fā)生或者在安全事故發(fā)生后導致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所以,安全工作重在預防,安全教育要以“零隱患”為目標,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本文主要討論高職學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應該在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以“零隱患”為目標,遵循預防第一、形象生動、全程滲透原則,通過構建和實施“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構筑起牢固的安全堡壘,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1 高職學生安全教育的起點: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導一般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根據(jù)受教育者認知特點、性格特征不同采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提高育人效果。因材施教對于高職學生安全教育也同樣適用。正如高職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而成為一種教育的類型,高職學生在身心發(fā)展和認知風格上也有其自身特點,所以,高職學生安全教育應當從高職學生自身特點出發(fā),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分析已有的研究資料和筆者在高職院校工作多年的經驗觀察,高職學生具有以下方面鮮明的特點:①形象思維普遍強于抽象思維。高職學生擅長形象思維的特點在研究界被普遍認可,形象思維的特點在于喜歡具體、可感的事物或者意向。安全教育應該擺脫一般說理和宣傳宏大思想的窠臼,在內容上更多呈現(xiàn)生動形象的畫面,給高職學生深刻印象。②語言、邏輯智能較弱,運動、操作技能較強。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都不擅長高考中偏重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思維的內容,但是在運動和操作技能上卻展現(xiàn)了優(yōu)于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③高職學生受到社會偏見的影響,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高職學生由于一般被看成是高考失敗者而進入高職院校,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評價較低,家長也往往在明顯或者隱性的表情中流露出對高職學生的失望,所以高職學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
2 “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的目標:防患于未然
醫(yī)術最高的醫(yī)生不是能夠治療大病,而是能夠做到讓小病禁于未發(fā)。有效的安全教育應該能夠防患于未然。所以,高職學生“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依據(jù)企業(yè)管理學中的“零缺陷”理論,貫徹“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理念,系統(tǒng)設計高職學生安全教育內容,采取有力的安全教育措施。
首先,全面分析高職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分析隱患)。按照高職學生學習生活的幾個主要情境(課堂、課外活動場所、企業(yè)實習基地、實訓實習、校外活動等區(qū)域)特點,按照各專業(yè)不同進行隱患分析,將各個場所中的安全隱患“一網打盡”。
其次,圍繞隱患點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細致的安全教育,使學生知道隱患。安全教育根據(jù)高職學生特點遵循預防第一、形象生動、全程滲透原則。預防第一,要求安全教育要向學生傳遞預防是最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觀念,很多安全事故(比如火宅)一旦發(fā)生會在很短的時間中造成嚴重的傷害。形象生動,根據(jù)高職學生不擅長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安全教育的方式應當采用更加生動的方式,比如安全故事、安全視頻、安全競賽等形式,切合高職學生好動、擅長形象思維的特點,提高教育效果。全程滲透。安全教育要貫徹高職學生大學三年的每一個階段,滲透到學生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安全教育要在學生整個大學生涯的始業(yè)教育、中期教育和畢業(yè)教育都處于重要位置。
3 建立“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有效運行的保障體系:系統(tǒng)規(guī)劃
3.1 加強領導,成立“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實施組織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理論認為,領導重視是保證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為了確保高職學生“零隱患”安全教育的質量,需要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高職學校成立包括主要領導、保衛(wèi)部門、學生部門、教務部門在內的領導機構。負責制定安全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分工落實到各個安全組織機構和工作小組。構建安全教育人員輻射網絡,形成安全教育人員全校覆蓋體系。安全教育不是保衛(wèi)部門一個部門的事,也不僅僅是負責安全具體工作的人員的事情,它是全體職工為提供給學生安全環(huán)境和保障需要通力合作的事。所以,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兼職教師、輔導員、實訓室管理員和班主任也都要參與到安全教育中來,提高安全教育密集度,從而真正達到“零隱患”。
3.2 組織協(xié)調,建立“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運作機制
良好的運作管理機制是“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有效運作的基本保障。高職學校安全教育的各個組織建立良好的溝通協(xié)調機制,實現(xiàn)現(xiàn)有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牽一發(fā)而全身動”。第一,圍繞“零隱患”目標各個部門要定期召開安全隱患分析會議,在關鍵時段(比如學生頂崗實習階段)、敏感時期(畢業(yè)時期)、重要部位(實訓室)提高防范安全事故發(fā)生的級別,圍繞專題問題科學系統(tǒng)分析。第二,加強安全自查和互查,形成常規(guī)化的安全檢查制度。通過安全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風險,盡早干預,涉及到的各個部門對于安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第一時間消除隱患。第三,分解落實安全責任。明確每一個安全隱患發(fā)生后負責消除的安全部門,并且在工作考核中加重對于各部門消除安全隱患工作力度和時效性的考核比重,對于由于拖延或者未能完全清楚安全隱患而導致嚴重事故發(fā)生的部門要采取“一票否決”,提高各部門對于安全工作的重視。
3.3 提高投入,保證“零隱患”安全教育模式運行效果
高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關系高職院校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大事。只有確保足夠的人、財、物投入,才能保證“零隱患”教育模式的運行效果。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加大對高職學生安全教育的人員投入,保證安全教育各崗位人員滿足安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敢于引進一些安全教育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同時設立安全教育專項經費,保證用于安全教育的經費不因學校教學資源建設而被占用,建立良好的安全教育評估機制,及時分析安全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提高“零隱患”安全教育運行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加強安全教育 增強安全意識[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
[2]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9.
[3]李峰.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與職業(yè),2009(4).
[4]韋愛勇,王成端,周小波.安全教育應成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J].城市與減災,2007(1).
[5]洪建場,閆璐.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的幾點見解[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保衛(wèi)工作專業(yè)委員會
2013年度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