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妍婕
11月20日晚,涂抹金秋繽紛的藝術色彩,首屆四川藝術節(jié)在錦城藝術宮開幕。
這是一個經國務院批準,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文化廳承辦、各市(州)人民政府協(xié)辦,每四年一次的省級藝術節(jié)。
此次藝術節(jié)以“藝術盛會、人民節(jié)日”為主題,匯集我省最優(yōu)秀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成果,覆蓋全省21個市(州),涵蓋舞臺藝術評選、群眾文化活動、文化藝術展覽、文化產品展銷和對外文化交流等主要活動內容,是我省建國以來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盛會。
從11月2日開始,話劇《塵埃落定》打頭,成都的戲劇舞臺可謂精彩紛呈,歌劇《鹽神的女兒》、歌舞劇《大美雅安》、新編京劇《落梅吟》、川劇《火焰山》、木偶劇《綠野仙蹤》等10余種演出類別,近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每晚都有一至二部劇目在各大劇場上演。
第二屆“四川文華獎”美術類展覽評比、四川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基層巡演、四川藝術節(jié)文化消費月、劇本創(chuàng)作交易會等活動同步展開,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了共享文化藝術建設成果的節(jié)日氛圍。
觀眾感言:
我太激動了,熱血沸騰,這讓我重新了解了那段歷史,重新審視了我們川軍,他們真的非常英勇!
——白向東
沒有紀念,人民的歷史就不存在。今夜,我們都是川軍!
——肖莉
“我是川軍張浩天、我是川軍周大軍、我是川軍翠翠……”11月8日晚上21點30分,鏗鏘有力的聲音回蕩在偌大的西南劇場。
這是由四川交響樂團打造的音樂劇《我是川軍》里最具感染力的一個片段。
在那段災難深重的歲月里,350萬川軍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因我軍兵力損失巨大,川軍迅速在成都成立補充團,一行三千人組成的“混成旅”開赴前線,他們中有學生,有和尚,有女人……他們頂著日軍的重火力襲擊,浴血奮戰(zhàn),拼死守城。
在日軍最后發(fā)起攻城時,川軍將士都抱著必死的決心,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編劇、導演查麗芳采用了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方法,讓他們自報家門,效果震撼人心?!霸趯戇@個劇本的時候,我就把自己當成了觀眾,如果你自己都不激動,那么觀眾更不可能了。”查麗芳如此說。
作為川軍中唯一的女兵翠翠,表演者常藝介紹,看了馮小涓老師《我是川軍》的原著后,又六次去建川博物館找資料,每次去內心都受到極大的觸動,覺得作為四川人應該做點什么。“最后我們決定用音樂劇的形式,通過唱、跳、演、對白等將川軍這段歷史和川人的民族精神展現(xiàn)出來?!?/p>
整場演出中,觀眾席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作為音樂劇,全場53個音樂片段扣人心弦,既有我們熟悉的四川民歌調子《太陽出來喜洋洋》《槐花幾時開》《采花調》等,演員對白還穿插了大量川話,讓在場的觀眾倍感親切。
“從音樂上來說,讓年輕人接受,要有傳統(tǒng)的東西,還要有新穎的配器手段?,F(xiàn)在老百姓喜歡有氣場的東西?!痹搫∽髑鷦Ⅻh慶說,《我是川軍》既有交響樂的恢弘背景,又有地方特色的旋律,是一個混搭也是一個跨界。再加上川劇、川調的一些唱腔,還有川版RAP在里面,特色鮮明。
秀美壯麗的自然風光、勤勞聰慧的四川人民,造就了四川書畫藝術輝煌而悠久的歷史。作為首屆四川藝術節(jié)的重要活動,第二屆“四川文華獎”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于11月21日至27日在四川省美術館舉行,近300件優(yōu)秀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等多個類別,充分展示了四川近年來在打造“巴蜀畫風”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眾多獲獎作品中,國畫一等獎獲得者鄧楓創(chuàng)作的《盛裝》,以其濃郁的生活氣息、新穎的表現(xiàn)手法、格調高雅的藝術品味和鮮明的巴蜀地域特色,生動地表現(xiàn)出涼山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歷,鄧楓說,近二十年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先后十多次到少數民族地區(qū)采風,與彝族朋友同吃同住,體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情感,并與彝族同胞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罢沁@樣長期扎根人民生活的創(chuàng)作模式,才給自己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p>
本次參展的既有蜚聲國內外的資深藝術家,又有作為省內美術中堅力量的實力派藝術家,還有文藝新秀也嶄露頭角。作品風格也多種多樣,中國風的飄逸,精雕細刻的細膩等等,讓前來參觀的市民贊不絕口。
專家點評:
中國畫研究院專業(yè)畫家、中國美協(xié)會員張江舟:獲獎作品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與深入體驗,使四川美術創(chuàng)作具有了突出的人文色彩和地域特質。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何應輝:作品十分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又保持了很強的時代感,突出了“巴蜀畫派”南北交匯的包容性又不失個性。
竇維平:省文化廳副廳長
石 勇: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兼四川交響樂團團長
作為人民的節(jié)日,這場藝術盛會如何體現(xiàn)惠民服務?怎樣讓群眾參與其中?有哪些突破?藝術節(jié)之后,群眾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欣賞舞臺戲劇?帶著系列問題,本刊記者對話竇維平、石勇。
記者:本屆四川藝術節(jié)的主題是“藝術盛會 人民節(jié)日”,那么如何體現(xiàn)惠民?怎樣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
竇維平:首屆藝術節(ji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所有入選劇目要求在當地開展基層惠民巡演不少于30場,而后擇優(yōu)遴選進行集中惠民展演。在節(jié)會期間遴選我省“十二五”以來獲得中國藝術節(jié)“群星獎”等國家級、省級獎項的優(yōu)秀群眾文藝作品組臺展演;同時還開展優(yōu)秀舞臺劇目話劇《巴交布龍》《雪域忠魂》,川軍《塵埃落定》,舞劇《彝紅》赴基層巡演150余場;從第二屆美術獎獲獎作品300幅中選調150幅作品深入革命老區(qū)達州進行巡展,藝術節(jié)展覽后還將組織到基層巡展,廣泛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藝術節(jié)各種活動。
石勇:這次舞臺劇目展演著力突出公益性,實行超低票價,最低20元,最高60元,使真正喜歡舞臺藝術的人能夠走進劇場。我們交響樂團打造的“音樂之家藝術推廣平臺”,免費向市民發(fā)放的“文化惠民卡”,每場演出提前1周以上向會員開展短信和微信推介,實行貼身服務,在這個票價基礎上還打八折,進一步惠民。
記者:此次藝術節(jié)有哪些亮點?體現(xiàn)了四川文藝院團的哪些改革成就?有什么樣的突破?
竇維平:作為我省高水平的綜合性藝術活動,四川藝術節(jié)設立了四川文華獎(劇目類、美術類)和四川群星獎,11月30日公布獲獎名單,這些都展示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嶄新面貌和省內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最新成果。
石勇:舉辦首屆四川藝術節(jié)本身就是一個改革的成果。其中一個亮點是很多劇目都是通過省市縣院團的合作,劇目人才的合作,編導演還有市場營銷推廣的合作,形成以省直院團為龍頭引領,帶動全省藝術院團共同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的局面。這次藝術節(jié)大家看到的20多臺精彩紛呈的劇目就是近兩年四川文藝院團改革的重要成果。第二,我們正在推行院團聯(lián)盟這樣一個長期持續(xù)的改革舉措。目前共有13個省內各院團、2家高校、3家社會文化機構及7家觀察員單位加入聯(lián)盟,力推四川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展演。
記者:文藝院團的改革給群眾帶來哪些實惠?藝術節(jié)之后,群眾在哪兒繼續(xù)觀看如此惠民的演出呢?還有哪些創(chuàng)新?
石勇:推行院團聯(lián)盟是改革的需要,下一步有幾個設想:第一從作品入手,省市以及省級院團之間的合作要加強。第二通過院團聯(lián)盟,形成一個劇院劇場的聯(lián)盟。很多院團都是一團一場,但是劇場并沒有很好地用起來,希望院團聯(lián)盟將劇場作用發(fā)揮起來?,F(xiàn)在“音樂之家藝術推廣平臺”就是做觀眾的推廣,通過對省川劇院的票房推廣,兩個月的時間讓省川劇院劇場演出場場滿座,也讓觀眾更愿意走進劇場。
關于創(chuàng)新,以前省川劇院的陳智林院長提出一個思路“川劇交響樂”。交響樂本身是一個基礎,可以加川劇、話劇等,甚至曲藝的清音、揚琴加上交響樂的現(xiàn)場演奏,這樣的結合更高大上,就能走進更大的劇場更受觀眾歡迎。所以我們提了一個“交響樂+”的想法,把非遺和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資源都整合起來。但是前提是必須和院團合作,內容更貼近現(xiàn)在的觀眾,才能走得更遠。(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