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璟
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幫裁縫。19世紀中后期,他們風生水起,名震上海;后來,他們的經(jīng)營北到京津、南到港澳,直至日本、新加坡以及遠東的海參崴。如今,戚柏軍—第七代“紅幫”技藝傳承人,又在講述新的理想。
“沒有多想,單憑著一股子干勁”
寧波日湖婚慶廣場,一棟歐式紅磚小樓掛著白底招牌,上面“紅幫洋服,衣之巔峰”八個火紅大字赫然醒人眼目。步入店內(nèi),簡潔明快。兩件鎮(zhèn)店之寶—戥子(第一代“紅幫裁縫”留下來的用于稱取黃金酬勞的用具)和登柜椅(椅身可變成三級梯子的取布用具),讓人一下子想起老洋服店的影子。
近代以來,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交融。國人的服裝開始從峨冠博帶的袍服制演變?yōu)檩p便實用的西式服裝。在這個變革過程中,寧波“紅幫裁縫”成為中國現(xiàn)代服裝史的主體,為當時和之后的服裝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二樓輕細的裁剪布料的“嘶嘶”聲止住,我回過神,一個理著利落的小寸頭、穿著休閑西服的男子從二樓走了下來。他就是戚柏軍。
10年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邀請年逾七旬的第六代“紅幫”技藝傳承人江繼明入校助教,希望他能在校內(nèi)招收幾個入室弟子。江老先生提名戚柏軍。
其時,戚柏軍26歲,是該院的老師,教學優(yōu)秀,并在各項服裝比賽中屢屢獲獎。他16歲進職業(yè)學校學習裁縫,聽說過“紅幫”的光輝歷史?!凹t幫”人知道,一件衣服上的口袋設計、袋蓋形狀、紐扣多少、領口樣式,都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蘊。能直接繼承“紅幫”文化和技藝,對戚柏軍而言是無上的榮譽,這不僅是對他目前個人能力的莫大肯定,也必將會對他未來的事業(yè)前途大有助益。
得到消息時,戚柏軍正在北京學習外語,準備出國進修。他當即飛回寧波。
拜師儀式上,行業(yè)里有資望的大佬都被請來作為見證嘉賓。江老先生掏出代代相傳的手藝錄交到戚柏軍手上,囑咐道:“希望你好好學藝,好好育人!”接過紅皮紙封的本本,戚柏軍高亢地說:“我會把‘紅幫技藝發(fā)揚光大,把‘紅幫技藝帶到世界!”
拜師儀式后,戚柏軍向江老先生第一次明言自己的想法:“我決定放棄教師職業(yè),一門心思從事這事。”江老先生欣慰地笑了。2008年,江老先生帶著戚柏軍在日湖婚慶廣場開辦了“紅幫洋服”本店,并將“紅幫”的重擔正式交到戚柏軍手上。
我問戚柏軍:“是什么讓你當時選擇離開學校這個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出來經(jīng)營謀生?”戚柏軍笑了一笑,說:“沒有多想,單憑著一股子干勁。”
時至今日,戚柏軍在傳承“紅幫”技藝的同時,并將業(yè)務拓展到北京、上海等城市。
“紅幫特色就是料的自然,人與衣的自然”
“紅幫”的手藝各有千秋,但總的來說,無異于所延承的型、適兼顧的海派技藝,而這也是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所在。
“紅幫洋服”從顧客上門到最后取貨,大約需要30天左右,其間包括3天的設計、初次量體、二次留試,12天的手工縫制,以及15天左右的面料和成衣測試。店里的服務宗旨是,先取衣,后付款,如有問題,包退包換。
我非常好奇:“‘紅幫之所以能名揚國內(nèi)外,經(jīng)久不衰,最獨特的技藝在于什么?”戚柏軍說:“無論是‘紅幫必備的‘四功‘九勢,還是對于成衣的‘十六字訣,其實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然—料的自然,人與衣的自然?!?/p>
這讓我意識到,“紅幫”的技藝里,似乎頗有些先圣的哲理意蘊。
在“紅幫”技藝里,除了拼接處的直線部分會用機器縫紉,別的部分全是手工縫制,單是各個部位的針法,就有扎針、頂針、拱針等13種之多。通過針法,30厘米的布料可以縮短為29.5厘米,也可以拉伸至30.5厘米,以達到最佳舒適度和美觀度??墒?,只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2008年的一天,戚柏軍接到了一個海外電話:“戚師傅,我的西服突然不那么貼身了,怎么辦?”原來,這位北方的客人臨時被派往海外出差,由于當?shù)卣涤昙荆瑵穸却?,超出了外料的最大吐氣性,沒有粘襯打底的西服起了褶皺。為了革新,戚柏軍在制衣間配置了一個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水汽模擬干濕環(huán)境的玻璃房。衣服在縫制的過程中,每天都會在玻璃房內(nèi)接受環(huán)境測試,隨時做出改動。
戚柏軍說:“觀測的過程就好比捋順自己的心態(tài),以最自然的心態(tài)去做最自然的衣服。”
在“紅幫”技藝里,一件完美西服,離不開對色彩、腰線和黃金線的出色把握。腰線上,肉感的用曲線,瘦弱的用直線,體型標準的則沿用X線。不同于市場上普通西服恒定不變的黃金線,“紅幫”的黃金線始終是“游移”的:上身短下身長的人,黃金線會上移;反之則需下調(diào)。
2008年,一對準新人走進“紅幫洋服”。個子只有1.68米、身型幾乎為方型的胖小伙,不自信地說:“我想定一件結(jié)婚西服,市場上買不到合適的?!币驗轶w型特殊,戚柏軍將準新郎西服的衣長加長,肩膀收窄,沿用X腰線、前段大肚設計,并配合8種針法,以達到拉伸、拔高、瘦身的效果。一個月后,準新人來店里試衣。胖小伙望著鏡子里第一次曲線有型的自己,激動地說:“戚師傅,您真神!”
戚柏軍對我說:“光衣服有品相沒用,衣服上身后由主人體現(xiàn)出這些品相,這才是‘紅幫衣服與外面成衣的不同之處?!?/p>
“只有認可我的手藝才能贏得我的服務”
我問戚柏軍:“這些年,你覺得你在‘紅幫最大的傳承是什么?”戚柏軍回答:“‘紅幫人傳承與堅守的,除了‘自然的特色,無疑是對好品質(zhì)的不滅的追求?!?/p>
2012年的夏天,戚柏軍得到反饋,他做的一款襯衣水洗之后出現(xiàn)細微的散紗。他找出原料測試,原來這面料只能干洗,水洗過多會散紗。當時有散處全國各地的67人定制了這款襯衣,戚柏軍卻決定將之全部召回重做!“我不能辱了‘紅幫的名聲。我絕不允許一件殘次品流入市場?!睂@事戚柏軍感慨道:“正是這份對完美的追求,才有了如今我對于高端定制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不過真正讓我轉(zhuǎn)變的,還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
2009年,一位全身穿著國際名牌的男人走進了“紅幫洋服”。他在店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詢問了幾款西服的價格后問道:“你的衣服沒有國外大牌的靈氣,怎么還賣得這么貴?”這讓戚柏軍有些不甘:難道你穿的西服真比我的好?戚柏軍開始走訪各大品牌服裝店,觀型,摸料,看針腳……他在思考,除了型和料相對考究,這些國際大牌無非是機器縫制的推板流水品,為何可以賣到高出自己幾倍的價格,難道祖輩傳下來的好東西真的識者寥寥?
就在戚柏軍失落的時候,一位客人找到了他。這位客人在英國最著名的薩維爾街定制過不少西服,算是內(nèi)行。他希望戚柏軍也為他定制一套西服。
一般客人經(jīng)過初次量體后西服就已大致定型,微調(diào)的概率只有10%。而這位客人卻一改再改。第五次微調(diào)后,經(jīng)驗告訴戚柏軍,這件西服已處于最佳狀態(tài)。第八次上門,客人終于耐不住性子:“我讓你再改,你還會改?”戚柏軍笑了:“其實從第六次開始,我就已經(jīng)不改了。我知道你在考驗我的耐心和自信。耐心不夠,怎么能做出好西服?要是沒有自信,又怎么對自己的西服負責?”客人被打動了:“我欽佩你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我相信你做的衣服值得期待!”這位商人一口氣定制了幾套西服,他還將自己的商界朋友介紹給戚柏軍。
此后,英國、美國的客人慕名而來,其中不乏商界、政界大家和藝術名士。有一次,十幾個商人專程包機組團來“紅幫洋服”定制西服。
戚柏軍說:“這次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我就是我,我就是獨一版!如今的‘紅幫不再是以前但凡進門便是上帝的時代,而是只有尊重我的人品、認可我的手藝,才能得到我對等的尊重與服務。”
2012年,戚柏軍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一半的市場,只接受高端定制,每個定制的客人,都將得到他的獨一款。在戚柏軍看來,中國不缺少有眼光和氣質(zhì)的“紳士”,但需要做衣人不斷地去提升穿衣人的能力。隨之,戚柏軍又推出了全套的服裝搭配和各國禮儀普及的服務:每個在“紅幫洋服”定制衣服的客人,都將得到最細微的服務,戚柏軍會將一天早中晚所有服飾搭配的細節(jié)列圖附贈,圖中甚至包括手巾、領帶、鞋襪。
對于未來,戚柏軍說:“希望能將‘紅幫技藝好好傳承下去,讓‘紅幫洋服走得更穩(wěn)健?!?/p>
離開“紅幫洋服”之后,戚柏軍時不時翹起的蘭花指令我常常憶起。36歲已是老視眼的他,似乎只是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做有生命的衣服?;蛟S,正是他的這份務實、嚴謹、執(zhí)著、謙和,才能讓這門技藝、這種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