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慶,衛(wèi)培峰,白 楊,歐 莉,高 峰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西安 712046)
?
慢性腎炎中醫(yī)藥治療研究進展
高曉慶,衛(wèi)培峰,白 楊,歐 莉,高 峰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西安 712046)
整理收集慢性腎炎的相關研究,從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專方治療的角度論述近年來的研究近況,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參考。
慢性腎炎;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研究進展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簡稱慢性腎炎,是一種常見而難治的慢性腎臟疾患[1],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多種病理類型組成,原發(fā)于腎小球的一組免疫介導的炎癥相關疾病[2]。在我國,引起終末期慢性腎衰竭的多種病因中,慢性腎炎居首位,占64.1%[3]。西醫(yī)以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細胞毒藥物等作為主要治療藥物,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且不良反應多,療效難以鞏固。祖國醫(yī)學治療本病有一定優(yōu)勢,歷代醫(yī)家對CGN各方面的論述內(nèi)容相當豐富,現(xiàn)代學者綜合各家學說,在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中醫(yī)學中無CGN的病名,從文獻記載來看,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本病屬中醫(yī)學“關格”“癃閉”“腎勞”“腰痛”“虛勞”“腎風”“溺毒”“噦逆”“水腫”等范疇。戴恩來[4]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病機主要有3個方面,即虛、濕、瘀。正虛以脾腎陽衰為本,邪實以疾血、濁毒為標。陳志強[5]認為本病病因有3個方面:脾腎兩虛為慢性腎炎的根本,尤以氣虛為主,瘀血、濕熱、熱毒為標;氣機不暢是本病的另一重要病機。何學紅教授總結出歷代中醫(yī)醫(yī)家對腎病病因的認識:風寒之邪、寒濕之邪、濕熱之邪、先天不足、七情內(nèi)傷、勞逸過度等。其中風寒之邪入侵,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腎失開闔,水濕內(nèi)停,精微外泄而發(fā)為慢性腎小球腎炎;寒濕之邪入于腎陽虛憊之體而致陽氣更虛,水濕停滯,腫脹難消易發(fā)為腎小球腎炎;濕熱之邪傷陰耗氣,熱傷腎絡、熱迫血行則尿血亦發(fā)腎小球腎炎。曹恩澤[6]認為,本病常有機體衛(wèi)外失固,風邪風濕等外邪趁虛而入,肺脾腎氣化功能失調(diào),三焦水道失暢,導致氣血運行失常,水液不循常道,濕濁水毒內(nèi)蘊,形成水濕、濕熱、血瘀等諸多標實之證,日久而致臟腑虛損,病情虛實夾雜,纏綿難愈,并逐漸加重,甚至出現(xiàn)水氣凌心射肺等危重證候。
目前對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辨證分型大多采用 1986年第2次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交流會所制定的方案,將本病分為本虛證四型:肺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標實證三型:水濕內(nèi)停型、濕熱內(nèi)蘊型、瘀血阻滯型。不同醫(yī)家根據(jù)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對其分型有著不同的認識。李保華等[7]將慢性腎炎分為肺腎虧虛,水濕內(nèi)蘊;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腎精虧損,瘀毒留戀。陸家龍[8]認為慢性腎炎的中醫(yī)證候寒熱虛實,錯綜復雜,然而基本證型主要為脾腎陽虛、腎陰虛。張冬吉[9]將本病歸納為肺腎氣虛,腎絡失常;脾腎陽虛,腎絡失煦;濕熱壅盛,腎絡郁滯;瘀血內(nèi)停,腎絡不活;風水犯肺,熱結阻絡;肝陽上亢,風痰阻絡。
3.1 辨證論治
祖國醫(yī)學具有辨證論治的特色優(yōu)勢,各醫(yī)家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總結出治療方法:疏風宣肺、清熱解毒、祛風補腎、健脾溫腎、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收澀固精、益氣養(yǎng)血、溫陽降濁、攻下逐水等??v觀近幾年文獻,慢性腎炎主要有氣陰兩虛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瘀血阻滯型等證型,不少醫(yī)家針對不同證型有獨特的辨證治療方法,總結如下。
(1)氣陰兩虛型。杜安民[10]對氣陰兩虛型慢性腎炎患者采用農(nóng)本方協(xié)定方:黃芪15g、白人參 3g、阿膠5g、白花蛇舌草10g、麥冬15g、旱蓮10g、山茱萸15g、豬苓5g、炒麥芽10g、鱉甲10g,療效確切。徐富業(yè)[11]對氣陰兩虛型患者運用太子參(黨參)10g、沙參15g、麥冬15g、生黃芪30g、生地10g、山茱萸10g、山藥15g、牡丹皮10g、茯苓15g、澤瀉10g、積雪草30g、貓須草25g,取得了顯著療效。彭樂明[12]對30例臨床氣陰兩虛型患者采用黃芪30g、丹參15g、牛蒡子10g、益智仁10g、山茱萸6g、生地黃10g,取得了滿意療效。
(2)脾腎陽虛型。高麗萍[13]以中藥桂芪防苓湯基本方(桂枝、茯苓、澤瀉、白術、芡實各10g,黃芪20g,防己、炙甘草各5g,冬瓜皮30g)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腎炎31例,結果: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2例,顯效率為74.2%,總有效率為93.5%。楊夢祥等[14]采用健脾益腎湯(黃芪、茯苓、丹參、益母草各30g,黨參、白術、澤蘭各20g,防風10g,厚樸12g,菟絲子、巴戟天各15g,炙甘草6g)對均符合慢性腎炎脾腎陽虛型中醫(yī)辨證[15]診斷標準的58例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84.48%。徐翠姣等[16]用協(xié)定方(附子、仙靈脾、黃芪、白術、干姜、茯苓、白芍、澤瀉、白花蛇舌草、丹參、牛膝、益母草、甘草)治療慢性腎炎患者40例,療效顯著。
(3)肝腎陰虛型。劉平夫[17]教授針對慢性腎炎肝腎陰虛型患者采用臨床經(jīng)驗方(熟地30g、山茱英15g、山藥15g、黃芪30g、五味子15g、茯苓20g、丹皮15g、石葦20g、芡實20g、地龍15g、澤瀉15g、煅牡蠣30g)治療,療效顯著。王新華[18]用益腎湯(黃芪50g、茯苓40g、白茅根50g、山芋肉30g、阿膠20g、三七10g、加附片)對肝腎陰虛型患者12例治療4周,有效率達96%。李良元[19]用方用二至丸合大補陰丸加減(黃柏、澤瀉各10g,女貞子、旱蓮草、玄參、赤小豆、車前子、決明子各15g,龜板、生地、鮮茅根各30g)治療肝腎陰虛型患者3例,治愈2例,無效1例。
(4)瘀血阻滯型。湯樹慶[20]采用活血化瘀法(藥物組成:蜀羊泉、山慈姑、白花蛇舌草、河白草、半枝蓮、鬼箭羽各15g,制蒼術、豬苓、茯苓各10g)治療慢性腎炎濕熱血瘀證患者獲得了確切療效之后,繼之以活血化瘀法為主兼以清熱利濕法(藥物組成:制蒼術15g、威靈仙30~60g、石韋15g、金錢草30g、海金砂10g、丹皮10g、桃仁10g、紅花10g、牛膝20g、枳殼20g、生地黃5~10g、白花蛇舌草30g)治療,獲得了較好的療效。張曉楠[21]認為瘀血存在于慢性腎炎的全過程,以和血、活血、破血為法,血瘀尚未凝結之前,使用丹參、當歸、丹皮、生地黃、赤芍、雞血藤等;血凝停積之后,采用川芎、蒲黃、紅花、三七、益母草、澤蘭、牛膝等。破血藥物水蛭、虻蟲、三棱、莪術、血竭、桃仁、干漆、蟄蟲等療效甚好。
3.2 實驗研究
慢性腎炎的虛證多表現(xiàn)為細胞免疫和體液功能低下,免疫穩(wěn)定功能失調(diào),中藥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首烏、枸杞子、冬蟲夏草等都含有生物活性多糖體,能激活細胞免疫反應,改善機體免疫狀態(tài)[22]。占永力[23]指出益氣清熱膏(生黃芪72g、白術54g、防風36g、金銀花72g、連翹72g、蛇莓54g、白花蛇舌草180g、茯苓72g、澤瀉125g、益母草180g、當歸72g、川芎72g、白茅根180g、穿山龍72g)可明顯降低阿霉素腎病大鼠尿蛋白排出量,其作用與福辛普利鈉相似。黨焱[24]根據(jù)動物實驗觀察認為,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可降低實驗動物尿蛋白量并縮短其持續(xù)時間,減輕腎小球病變程度,加速炎癥消退。
慢性腎炎病情復雜,臨床癥狀繁多,西醫(yī)對此病的治療不可或缺,但祖國醫(yī)藥的優(yōu)勢不可低估。筆者論述的辨證論治有一定的局限性,還需要各醫(yī)家運用醫(yī)學智慧和臨床經(jīng)驗對慢性腎炎開展嚴謹?shù)那罢靶匝芯?,加強實驗研究,進一步總結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1] 王尊松,崔美玉,王建寧.腎臟病臨床診治[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0:61.
[2] 王紅月,顧眷梅,陳燕,等.來氟米特聯(lián)合中小劑量潑尼松治療老年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2576-2578.
[3] 傅文錄.當代名老中醫(yī)治療急性腎炎的經(jīng)驗[J].杏苑中醫(yī)文獻雜志,1994(2):31.
[4] 楊應兄,孫紅旭,薛國忠,等.戴恩來老師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經(jīng)驗[J].甘肅中醫(yī),2007,20(3):8-9.
[5] 方敬,閆翠環(huán).陳志強教授對慢性腎炎病機的認識及用藥特點[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2,13(3):193.
[6] 梁曉平.曹恩澤治療慢性腎炎經(jīng)驗簡析[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 2001, 13(5): 388.
[7] 李保華,單麗娟,何芳.金氏腎炎湯加減治療慢性腎炎3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5):559-561.
[8] 魏丹霞,施興黔,陸家龍.陸家龍導師治療慢性腎炎經(jīng)驗總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9):117-118.
[9] 張冬吉.補二瀉四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腎炎36例[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8,23(11):994-995.
[10] 杜安民.中藥農(nóng)本方協(xié)定方配合西藥治療氣陰兩虛慢性腎炎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13):153.
[11] 龐學豐,王乾,黃彬,等.俆富業(yè)教授運用動靜治法辨治慢性腎炎經(jīng)驗[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25(7):1717-1718.
[12] 彭樂明,夏曉芬.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氣陰兩虛兼血瘀型慢性腎炎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3,45(12):37.
[13] 高麗萍,賀小麗.桂芪防苓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腎炎31例[J].山西中醫(yī),2005,21(4):15-16.
[14] 楊夢祥,王平.健脾益腎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腎炎58例[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9,23(5):351-352.
[1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16] 徐翠姣,陳國祥.附子黃芪膠囊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脾腎陽虛型臨床研究[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2):1-2.
[17] 趙同峰.補腎益肝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肝腎陰虛型)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09.
[18] 王新華,李成文.益腎湯治療慢性腎炎50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yī)藥,1992(4):43.
[19] 李良元.辨證施治慢性腎炎85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3,25(5):41.
[20] 湯樹慶,陳雪功.慢性腎炎濕熱瘀血夾雜證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yī),2009(4):76.
[21] 張曉楠,宋立群.活血化瘀法在腎臟病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學報,2008,36(1):44.
[22] 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2.
[23] 占永力.益氣活血、清熱利濕法治療慢性腎炎臨床與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2.
[24] 黨焱,郭星.慢性腎炎的中醫(yī)實驗研究近況[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5(4):68-70.
(責任編輯:魏 曉)
2015-04-08
高曉慶(1989-),女,陜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藥研發(fā)。
R256.5
A
1673-2197(2015)16-0052-02
10.11954/ytctyy.2015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