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燕
(作者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如何培養(yǎng)與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文/魏燕
怎么樣才能把英語學得好?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思考之后,“興趣”是最先躍入腦海的——最好的老師。一個英語教師如何把學生教好,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讓他們堅持下去,讓學生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然后學好。如何達到這一個目的,我們要更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變“老師要我學”為“我想學”。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變,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實學生在平時往往敢想敢說、好動,有著求新求變的想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要想盡辦法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他們就有了學習英語的欲望。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語調豐富、幽默風趣,再加上豐富的表情和手勢,吸引學生的目光,讓他們對英語課堂感興趣,興趣越來越濃。
教師一般在處理課本時,是由淺入深的,但在講課的過程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使他們始終精神集中,積極思維。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要仔細備課本,設計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既學了知識,又能使學生的興趣長久。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里。教授課文時,充分利用網絡,下載的英語材料、自制課件,運用音樂、視頻,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興趣,想學想了解,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增強了,教師也達到了教學目的。因此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上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積極參與課堂,并且在學的過程中學習興趣不斷增強。
過去“填鴨式”教學教師是主導,學生是教育對象,他們不是主體。那種教學方法忽視了教學的特點,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F(xiàn)如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過去“填鴨式”教學的弊端,也應該認識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開發(fā)學生的潛力,發(fā)揮主體作用,不斷成長。目前,這種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實教師個人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教師對所謂的“后進生”就不加鼓勵,對他們的過錯常會諷刺挖苦,這樣會制造更多的差生。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人格,從而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感到拘束和壓力,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和諧、合作、融洽和互動的:我們都知道愛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的核心要素,尤其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這需要教師對學生充滿熱情,關注學生的各個方面,不管學生成績的好還是差,不以分數(shù)來定輸贏。除了和諧,我們還要告誡教師不要總以教育者自居,訓斥、甚至體罰來強迫學生“聽話”這不僅不能如教師所愿,反而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和心里的抗拒,扼殺學習興趣,從而越學越差。所以該是改變觀念的時候了,學生不會學習,教師很好地引導他們;學生不愿意學習,教師想辦法吸引學生來學習。
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yè),教育家朱小蔓曾說:“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苯處煈嗯c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讓學生覺得老師是他們最值得信任的人。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教師注重師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保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學習的動力從何而來?那來自于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那么英語學習除了平時的考試,我們該怎樣讓學生體會那種成就感和愉悅感呢?這就要求教師多組織一些活動,建立一些興趣小組,比如“英語角”和英語演講等等。在這些活動,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讓他們更有成就感,這樣又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更想把英語學好,進入良性循環(huán)。
總之,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前提,興趣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興趣喪失,意味著學生學不了英語知識,也就不可能去參與活動,去交流,那么英語課堂也就沒有了意義,從而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注重學生內在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身學習動機的激發(fā),這樣就能達到教學最理想的結果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G633.41
:A
:2095-9214(2015)03-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