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瀛舟
(1.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測量中心,湖北 宜昌 443133)
水下地形GPS測量實施辦法
趙瀛舟1
(1.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測量中心,湖北 宜昌 443133)
介紹了利用GPS手段進行水下地形測量的方法,對GPS的技術發(fā)展和測深儀的測深原理及現(xiàn)場測量方法、導航定位、測量數(shù)據后處理等進行了闡述,該測繪技術將在我國的水電工程施工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下地形;GPS;測深儀;測量
水下地形圖是以高程和水下等高線表示水下地貌變化的,水下地形測量需在水上進行動態(tài)定位和測深,作業(yè)比陸上地形測量困難。水下地形圖不僅是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的重要基礎資料,還在監(jiān)測橋梁安全、觀測水庫淤積、防洪抗旱、河道治理等方面發(fā)揮著作用。三峽工程中,水下地形圖在大江截流、圍堰拆除、航道清淤等工作中有著廣泛的使用。
1.1 GPS RTK定位方法
根據測站的運動狀態(tài),GPS定位方法分為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動態(tài)GPS大多采用GPS RTK定位。具體工作時,在一個已知坐標點上設置基準站,基準站對在視場的GPS衛(wèi)星(一般需要4顆以上)進行連續(xù)跟蹤測量,并按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實時地把載波相位觀測值及測量坐標信息等數(shù)據通過無線數(shù)據鏈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利用收到的信息和采集的GPS觀測值進行求差解算,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消除或減小星歷誤差、星鐘誤差、大氣層延遲誤差等公共誤差,從而獲得高精度的位置坐標。
1)GPS RTK基準站的組成?;鶞收居蒅PS接收機、電臺及發(fā)射天線、直流電源等組成(見圖1)。基準站GPS接收機一般安置在已知點上,將GPS接收機與GPS控制面板、GPS電源及電臺連接,并對GPS測量模式進行選擇,將已知點坐標輸入儀器,完成GPS基準站的配置后,由直流電源給電臺提供電源。
2)GPS RTK流動站的組成。流動站包括GPS接收機和天線兩部分,將GPS接收機與GPS控制面板、GPS電源、天線和筆記本電腦連接,選擇測量模式,啟動儀器。當接收到衛(wèi)星信號、電臺信號后,測量數(shù)據成固定解時,才可以開始工作。
圖1 GPS RTK基準站的組成
1.2 CORS系統(tǒng)定位方法
CORS系統(tǒng)是由多個GPS參考站組成的,主要通過Internet和無線通信網絡向系統(tǒng)覆蓋的服務區(qū)內的用戶提供參考站坐標和參考站GPS觀測數(shù)據,用戶通過Internet下載CORS若干參考站數(shù)據,進行精密定位,也可以接收數(shù)據播發(fā)站對載波相位觀測數(shù)據進行實時精密定位。建立CORS系統(tǒng)主要依靠GPS技術、數(shù)據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CORS技術在用途上可以分成單基站CORS和多基站CORS。
1) 單基站CORS系統(tǒng)由GPS參考站(基站)、數(shù)據服務器、網絡通信模塊(Internet)和流動站組成。GPS參考站(基站)與數(shù)據服務器之間用電纜連接,數(shù)據服務器登錄Internet后,基準站可以每天24 h連續(xù)不斷地運行。以南方CORS為例,在基站25 km范圍內,只要能夠接收到衛(wèi)星信號、手機信號的地方,移動站就可以進行高精度測量。單基站的組成如圖2所示。
2)多基站CORS是指分布在一定區(qū)域內的多臺連續(xù)觀測站,每個觀測站都是1個單基站,同時每1個單基站還有1個中央控制計算機。由控制軟件自動計算流動站與基站點的距離,將距離近的基準站的基站差分數(shù)據發(fā)送給流動站。湖北省宜昌市已建設了以宜昌主城區(qū)、秭歸、長陽、遠安和枝江5個連續(xù)運行參考站多基站CORS系統(tǒng),平均站間距約42 km,覆蓋面積約1萬多km2。
圖2 單基站的組成
2.1 回聲測深原理
回聲測深儀由發(fā)射機、接收機、發(fā)射換能器、接收換能器、顯示設備和電源組成。水深測量經歷了測繩重錘測量(點測量)、單頻單波束測深(點測量)、雙頻單波束測深(點測量)、多波束測深(面測量)、機載激光測深(面測量)幾個階段?;芈暅y深原理是利用安裝在測量船下的發(fā)射機換能器,垂直向水下發(fā)射一定頻率的聲波脈沖,以聲速C傳播到水底,經反射或散射返回,被接收機換能器接收。設經歷時間為t,換能器的吃水深度D,則換能器表面至水底的距離,即水深H為:
2.2 回聲測深作業(yè)過程
1)回聲測深儀的安裝連接。測深儀的聲系統(tǒng)一般安裝在船舷側,船舶航行時產生的氣泡和漩渦,會嚴重影響測深能力,因此聲系統(tǒng)必須安裝在沒有進出水管、船殼附近水流平緩、不發(fā)生擾動影響的部位,一般選擇在距船艏1/3~2/5處。換能器放入水中的深度在連接桿長度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深一些,大致在0.5~1.2 m范圍內。換能器導流罩“鈍”的一頭朝船艏,“尖”的一頭朝船尾?,F(xiàn)場測量時,測深儀的連接設備有換能器、12 V直流電源、電腦等。
2)回聲測深儀設置。測深儀連接好后,量取吃水線(換能器面到水面的距離)和淡水的溫度,根據水溫參考表,獲得聲速值進行設置。啟動測深儀,選擇測深范圍的倍乘開關至“*1”檔時,量程開關各檔面板所標的數(shù)據即為實際的測深范圍。通過吃水、聲速按鈕對吃水、聲速進行設置,調整并校驗設置零點位置。測深儀設置好后,所測水深一般應使用測繩重錘測量進行復核,滿足要求后才能進行測量。
3.1 坐標系的轉換
在GPS測量中,GPS數(shù)據通常采用WGS84坐標系統(tǒng),利用RTK技術進行GPS測量時,首先需要轉換成地方獨立坐標系統(tǒng),這是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轉換參數(shù)精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測量成果的精度。坐標轉換時要注意,求解坐標轉換參數(shù)所使用的已知控制點(通常稱為基準點)的精度、密度及分布狀況對坐標轉換參數(shù)的求解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所選定的基準點要求精度要高,并且應均勻分布。基準點的數(shù)量視測區(qū)的大小一般取3~6個為宜。
3.2 測量前的準備過程
3.2.1 工程項目的建立及計劃線的繪制
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時,首先需要使用導航軟件進行導航定向。
1)建立工程:輸入文件名稱、保存路徑、設置坐標系參數(shù)。
2)布設計劃線:根據測量范圍和水流流向,進行計劃線的布設。計劃線可以在CAD中畫好,打碎后導入軟件中,也可以在軟件中進行設置。該軟件的布設方式有全屏布線、區(qū)域布線、航道布線。一般采用航道布線,輸入航行控制點、航道間距、航道長度,就可以繪制出計劃線。
3.2.2 通信參數(shù)的配置
1)GPS通信參數(shù)配置時需要注意設備型號、設備端口常數(shù)要和儀器的設置一致,其配置界面見圖3。
圖3 GPS通信參數(shù)配置界面
2)測深儀參數(shù)配置不僅要求設備型號、設備端口常數(shù)和儀器的設置一樣,還需要注意在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時,一定要選擇“使用”,否則,沒有水深記錄數(shù)據。GPS數(shù)據的采集,GPS值最好是固定解,有困難時,可以使用差分解(見圖4)。
圖4 測深儀通信參數(shù)的配置
3.3 水下地形測量過程
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時,首先連接主要設備,然后進行測量。1)水深檢測,利用測深錘和測量水深進行對比。2)平面位置檢測,利用全站儀測量船只固定時GPS接收器的坐標,并進行對比。
3)進行測量時,首先進入測量界面,按界面顯示的船只位置,布設計劃線路,然后選定計劃線路進行測量,最好每條測線保存1個文件,并讀取測量時的水位標尺和觀測時間。測量時,界面會顯示當時的很多信息,需要隨時注意查看。
3.4 后期處理及繪圖
根據測量斷面,打開文件,通過采集水深取樣界面,可以逐條檢查測量斷面,將突變的數(shù)值進行處理。通過觀測測量時的水深,對水下高程進行改正并導出測量數(shù)據。利用繪圖軟件進行水下地形圖的繪制,等深線用虛線表示。
GPS RTK、測深儀和導航軟件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隨著CORS技術的發(fā)展,測量范圍越來越廣,水下地形導航測量原理同樣適用于陸地測量,我們對此進行了初探和實驗。在比較開闊的路線測量中,可以使用車載GPS測量,由于路面比較平坦,車速均勻,精度高于水下測量成果?;鶞收静捎肅ORS單基站,在車頂布置GPS接收機(圖5),可以進行三峽壩區(qū)及專用公路整個施工區(qū)的測量工作。作業(yè)前,用水準儀準確測定路面至GPS接收機的距離,用來設置天線高,根據測量水下地形測量方法和注意事項,可得到理想的測量成果。此技術同樣適用于大范圍、視野開闊、比較平坦地區(qū)的地形測量,只要把GPS接收機的載體進行更換,使用更方便于工作現(xiàn)場的交通工具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圖5 車載GPS測量圖
經過多年的測量實踐,GPS測量水下地形確實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隨著我國“北斗”導航系統(tǒng)服務的提供,GPS測量技術將在水電工程施工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1] DL/T5173-201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S].
[2] 張正祿.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 梁開龍.水下地形測量[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4] 劉基余.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原理與數(shù)據處理[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5] 李華,陳勇,張振宇.CORS的發(fā)展狀況和建立CORS的必要性[J].信息技術,2009(5):123-125
[6] 魏瑞娟,李學軍,任維成,等.單基站CORS的建設與應用研究[J].測繪通報,2010(6):23-26
[7] 陳超,郝鴻亮.測深儀配合RTK在水下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7(4):135-137
表1 變化檢測結果
其中,檢測概率為5 318/6 006=0.885 4;虛警率為368/31 092=0.011 8;漏警率為688/6 006=0.114 6;檢測誤差為0.011 8+0.114 6=0.124 6;Kappa系數(shù)為0.924 1。
從本文實驗得到的變化檢測結果來看,基于快速獨立分量分析法的變化檢測具有較高精度??焖侏毩⒎至糠治隹梢钥醋魇荘CA的一種擴展,它將數(shù)據變換到相互獨立的方向上,使經過變換所得到的各個分量之間不僅正交而且相互獨立,是一種處理高階統(tǒng)計的數(shù)據分析方法,能夠消除影像間的高階相關,適合遙感圖像的變化檢測。
參考文獻
[1] 崔偉. 多時相遙感圖像變化檢測算法的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大學, 2012
[2] 范元章. 多時相遙感圖像變化檢測方法研究[D].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0
[3] 孫青. 基于獨立成分分析的遙感影像變化檢測[D]. 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4] 楊曉麗. 多時相遙感影像的變化檢測[D].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
[5] Marchesi S, Bruzzone L. ICA and Kernel ICA for Change Detection in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C].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9 IEEEInternational, IGARSS 2009. IEEE, 2009:980-983
[6] Li X C ,Chen J. An Algorithm of Image Fusion Based on ICA and Change Detec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Chengdu, 2004:1 096 -1 098
[7] 李芳芳, 肖本林, 張謙. 基于改進獨立分量分析的濕地變化檢測方法[J].計算機應用, 2010 (5): 1 347-1 350
第一作者簡介:孫喜梅,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遙感應用技術。
P229
B
1672-4623(2015)04-0108-03
10.3969/j.issn.1672-4623.2015.04.039
趙瀛舟,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測量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20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