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震
摘要:新課程所提倡的評價內容從單一的學習成績轉向兒童的全面素質,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信息資源大大拓展,使評價過程有利于促進兒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學校主要以紙張記錄保存在檔案袋中為主,但這樣的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是否有更好的形式來豐富、保存和呈現(xiàn)兒童成長檔案呢?筆者對信息技術數(shù)字化兒童的“個人成長空間”作一些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兒童成長;個人成長空間;信息技術;數(shù)字化;評價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0-021-2一、研究背景
1.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的需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新城花園小學創(chuàng)辦于1998年9月,是中新合作開發(fā)區(qū)內第一所公辦小學,是園區(qū)素質教育的一張名片。新城花園小學作為園區(qū)素質教育的窗口,不僅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更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水平。在2007年初就被命名為“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并作為示范樣板學校開展了開放性評估驗收會。為更凸現(xiàn)學校信息化特色,創(chuàng)蘇州市智慧校園,學校需要在信息化教科研方面有所突破,為學校信息化發(fā)展添磚加瓦。
2.遵循兒童成長規(guī)律,拓寬個體評價維度。傳統(tǒng)兒童評價過分強調學科知識,以測試為唯一的評價形式,重結果、輕過程,忽視教育的人本性,導致日常教學活動以考試為中心,使本應生動、活潑、開放的學習成長過程變得僵化,限制了兒童的發(fā)展,甚至使兒童在情感上受到傷害。新課程所提倡的評價內容從單一的學習成績轉向兒童的全面素質,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信息資源大大拓展,使評價過程有利于促進兒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學生:指在小學讀書的一到六年級小學生,本課題特指在城鎮(zhèn)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小學讀書的一到六年級小學生。
2.兒童成長:本課題中的兒童主要指612歲的接受義務教育的小學生,兒童是不斷成長、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他們在接受共同教育的同時存在著鮮明的個性。成長中的兒童的特點有三:首先是他們的成長是“可能性”的,一方面要承認他們還沒有成熟,要看到他們還沒有定型,另一方面還要認識到他們還有沒有完成轉型;其次是有差異性的,他們因為家庭出身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天賦秉性不同,興趣習慣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等造成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可以成為一種教育資源;第三,童心是其成長的密碼,因此想像力對于兒童來說比什么都寶貴。鑒于此,為了兒童的成長,教育就要堅守“兒童立場”,教育工作者要以“長大的兒童”身份去開發(fā)兒童、引領兒童、發(fā)展兒童,與兒童共同成長。要注意觀察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成長的種種可能,幫助他們找到發(fā)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讓他們在成熟的過程中釋放能量,又積蓄新的能量,一步一步逼近成長的目標,又在他們面前樹立新的目標。課程是學校引領兒童成長的最根本的抓手,是學校教育的本質所在,本課題選擇課程統(tǒng)整與優(yōu)化,突破口就是基于兒童的立場來考慮的。
3.個人成長空間:指一個能反映兒童成長過程的數(shù)字化的個人成長空間,能反映兒童學習的文件,如作業(yè)、作品等,它通過兒童的作業(yè)、作品和日志,記錄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進步與挫折,反映學習的過程。它的作用是能夠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各學科知識和技能,并為教師改進教學與進行個別輔導提供重要的反饋信息。
三、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建立兒童個人成長空間,以記錄兒童成長的一點一滴,記錄兒童成長的心路歷程,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寶貴的資料。
2.通過研究,以“科學評價”為原則,通過對兒童個人成長空間的研究,力爭形成一套信息社會新型學生評價體系,能科學、全面地反映兒童成長,進而形成對兒童的科學評價。
3.通過研究,使家長了解個人成長空間,并參與到兒童個人成長空間的建設中來,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關心孩子的成長。
四、研究內容設計
1.課題有效條件的研究。(1)課題活動有效條件的分析研究。包括:A.對兒童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調查研究;B.兒童家庭信息化普及程度的調查研究;C.教師對使用個人成長空間看法的調查研究;D.家長對使用個人成長空間看法的研究。(2)課題活動有效條件的創(chuàng)設途徑研究;(3)課題活動有效條件動態(tài)發(fā)展的研究。
2.課題基本內容的研究。內容是目標的外在體現(xiàn),科學設置本課題的內容,能保證目標的有效達成。著力研究基本內容。包括:(1)使其他學科教師參與本課題研究;(2)使家長從了解到熱情參與本課題研究;(3)如何建立、健全兒童個人成長空間;(4)通過個人成長空間了解兒童學習、成長經歷;(5)通過個人成長空間建立對兒童科學的評價體系;(6)課題個案研究。
五、遵循原則及操作步驟
1.遵循原則。(1)評價過程的激勵性和導向性原則。這是由建立個人成長空間的初衷決定的。(2)評價主體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原則。評價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要突出兒童的自我評價,輔以小組互評、教師家長參評等形式,使評價成為管理者、教師、兒童、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使教師、家長了解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尋求最佳的教育途徑。(3)評價內容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原則。組建兒童個人成長空間,使評價打破了僅注重兒童校內學習的局限,將其延伸到社會、家庭等課外生活,從道德習慣、學習成績、學習方法、身體素質、體育鍛煉、興趣愛好、特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改變以往“一張試卷、一份成績單”的單一評價方式。同時評價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fā)展獨特性的認可,關注兒童多方面的潛能的發(fā)揮,使兒童擁有自信,促進全面和諧發(fā)展。
2.操作步驟。(1)我們不是看誰的個人成長空間漂亮,而是看里面的內容能否充分體現(xiàn)學生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的過程。(2)教師應對個人成長空間里的材料進行及時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兒童的閃光點,隨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尤其是班主任。個人成長空間不是一種時髦的擺設,而要發(fā)揮它的實效。(3)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形式,處理個人成長空間內的材料。平時要注意積累,將一些有用的資料及時歸類上傳至個人成長空間,定期整理。每周利用班會課、活動課的時間,對個人成長空間的使用情況進行交流、評價。
六、兒童成長的數(shù)字化“個人成長空間”的開發(fā)和研究
在學校網站上嘗試架構了以班級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平臺——班級家園,采用的是基于PHP和MySQL的程序軟件PHPWind,由杭州德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軟件全面開源免費。該程序引入個人空間模式,主要有可以自選模板和個性化自定義風格,自由分類的日志和相冊,以及有互動評價、腳印和留言等功能。將此應用到學校每一位兒童身上,則讓所有兒童擁有自己的網絡個人空間成為可能。為了便于學校統(tǒng)一規(guī)劃和管理,將該平臺以班級為版塊分類,設定正副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為版塊管理員,批量導入學校學生帳號到數(shù)據庫,這也是嘗試兒童成長檔案袋數(shù)字化的基礎條件。每學期末,在平時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嘗試制作兒童學期總結性成長空間,當然這是有模式要求的,起初用PPT模板發(fā)放給家長和兒童根據個人需求可以自定義界面,制作成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PPT數(shù)字故事,來展示兒童一學期來的學習、生活及成長收獲。學校低年級兒童沒有能力完成這些數(shù)字化建設,主要是以家長輔助為主,而中高年級兒童,大部分掌握了一些常用軟件以及網上操作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全可以勝任自己設計制作數(shù)字故事。由于平臺上具備留言、腳印、評價以及@等功能,使得成長空間得以輕松地分享展示和相互學習交流。學校采用激勵機制,評選一些優(yōu)秀的數(shù)字化成長空間作品推薦給大家,以起到引領作用,使得數(shù)字化個人成長空間整體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結語:
雖然數(shù)字化“個人成長空間”拓展了紙質為主的成長檔案袋的多維性,而最終實現(xiàn)兒童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以及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識與合作精神,促進兒童自我評價的進步與發(fā)展才是最根本所在。因此,教師不但要經常為他們提供展示、交流成長檔案的機會,還要盡量和他們一起回顧成長的歷程,實時給予關注和評價,有效激勵兒童展示自己的收獲,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家長參與到孩子展示、交流成長檔案的活動之中,使家長不僅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狀況,也能學習別人好的做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所以數(shù)字化“個人成長空間”的建設還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實施和展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