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每年的11月,在南國深圳都如火如荼的舉辦著一項閱讀盛事——深圳讀書月,其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深在全國都首屈一指。2000年出生的深圳讀書月,倡導全社會重視閱讀,營造書香氛圍,到2014年已是第15年。如果簡單做一個回顧,從舉辦活動的數(shù)量來看,2000年第一屆讀書月有50項讀書活動、170萬人次參與,2014年第15屆已經(jīng)有543項讀書活動、1000萬人次參與,不僅活動數(shù)量和參與人次都成倍增長,更重要的是引發(fā)了“讀書熱”質(zhì)的發(fā)酵,促進了深圳讀書熱從“潮”到“江”的讀書生態(tài)進化演變。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先生有一個很好的比喻,每年11月就是深圳人讀書的錢塘潮,而全年市民的讀書習慣就是浩蕩流淌的錢塘江水,讀書月的“大潮”年復一年地激蕩“江水”。可以說15年來,讀書月舉辦的4000多項閱讀活動大潮,使全民閱讀已融入到每個深圳人的精神生活中,也促進了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形成。
圖書館推動讀書熱
追根溯源,深圳讀書月的設立與深圳圖書館老館長劉楚才密不可分,這也是深圳圖書館著力推動全民閱讀,積極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源頭。1997年和1998年,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原深圳圖書館館長劉楚才兩次在市政協(xié)會議上提出設立“深圳讀書節(jié)”的提案,這被公認為深圳讀書月的起源,劉楚才也成為深圳讀書月的最早倡議者。2000年11月1日,首屆深圳讀書月拉開帷幕,從此,深圳人有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狂歡。
雖然被認為是深圳讀書月的最早倡議者,但現(xiàn)年已78歲的劉楚才堅定地認為,深圳讀書月的舉辦,雖然他的提案起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深圳讀書熱”帶來的必然結(jié)果,而1986年開館的深圳圖書館正是“深圳讀書熱”的重要推手。時任深圳圖書館館長的劉楚才對當年深圳人的“讀書熱”有著深刻的記憶。他回顧說,當時的深圳圖書館每天接待3000~5000人次的讀者量,在全國同規(guī)模同性質(zhì)的圖書館中位居前列,更可貴的是,深圳圖書館自開館之初就率先開展開架服務,推行免證進館、不分戶籍向所有人開放辦理借書證等舉措。劉楚才說,委員的提案、民間的呼聲只是促發(fā)讀書月的因素,深圳圖書館及全市公共圖書館共同推動形成的“讀書熱”才是讀書月誕生的根本原因。
深圳圖書館借讀書月東風,策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持續(xù)推進深圳讀書熱的升溫。2014年,在第15屆讀書月之際,深圳圖書館舉辦“2014深圳全民閱讀組織推介展”,讓各公益閱讀推廣組織全面展示自身特點,使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各種公益閱讀機構、組織,并積極參與其舉辦的各項活動,同時通過本次展覽梳理全民閱讀工作狀況,加速全民閱讀工作進程。
15年來,深圳圖書館作為深圳讀書月活動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堅持“開放·平等·免費”的服務理念,以推廣閱讀風氣,推進文化共享為己任,通過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閱讀文化活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注重針對市民的閱讀資源推介、閱讀素養(yǎng)提升和閱讀權利保障,致力于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自身使命與讀書月“閱讀·進步·和諧”之主題精神的完美結(jié)合。與此同時,深圳推動全民閱讀重要抓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與讀書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取得了長足進步,夯實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從2003年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啟動計,十年磨一劍,可以說深圳已基本建成并開始完善“圖書館”之城。閱讀不僅是眾多市民的個人樂趣、生活方式,也成為這座城市高貴的堅持、執(zhí)著的堅守。
圖書館人的閱讀推廣
近一段時期,深圳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第三空間的打造。將圖書館打造成公共空間是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ヂ?lián)網(wǎng)出現(xiàn)以后,圖書館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唯一的途徑,當然可能仍是獲取組織管理過的信息的最好途徑。圖書館的部分功能逐漸被取代,但其作為公共空間的功能在不斷強化。正如李超平教授所判斷,“人們需要到這個公共空間來,在這里獲得信息、休閑、文化的體驗,甚至到這里來進行社交?!惫矆D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功能在不斷強化,這個第三空間,可以從“學習空間、交流空間、表演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四個維度來考慮和設計,以此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實現(xiàn)圖書館的轉(zhuǎn)型,豐富服務方式和服務產(chǎn)品,進行閱讀推廣工作。
深圳圖書館自2013年11月打造的南書房閱讀推廣品牌,正是圖書館閱讀推廣和第三空間的實踐探索做一個對接和思考?!澳蠒俊敝澳稀保×x蓮花山以南的南,也可說是南方以南的南,總之是充滿南方溫暖和陽光的寄望。另一方面,南書房原本是故宮內(nèi)康熙帝讀書處,后演變?yōu)榍宕实畚膶W侍從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以能入內(nèi)為榮。我們要反彈琵琶出新義,視讀者為我們的上帝,讓市民享受帝王一般的閱讀空間,自由舒適,自在閱讀,這是圖書館人的精神追求。
南書房位于深圖一樓一側(cè),占地350平方,裝修色調(diào)清新,簡約明快,靈動飄逸,是“揚經(jīng)典閱讀之風,弘優(yōu)秀文化之善”的閱讀空間,也是與讀者交流空間,表演空間和創(chuàng)造空間。南書房倡導人文閱讀,專業(yè)館員精心挑選了《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叢書集成初編》,以及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茅盾文學獎獲獎圖書等文獻,希望以經(jīng)典閱讀的沉淀和紙張閱讀的溫度營造閱讀空間。為了實現(xiàn)讀者互動和自助的空間,率先實現(xiàn)了圖書館界的“7-11”,每天從早7點開到晚11點,讀者刷卡進入,采用全開放全自助的服務模式,讓讀者與書籍、與知識近距離接觸,通過讀者的自覺行為共同塑造一片優(yōu)雅的閱讀空間。
2014年4月23日,首份深圖“南書房家庭經(jīng)典閱讀書目”對外發(fā)布,推薦書目由中國圖書館學會推廣委員會與深圳圖書館聯(lián)手合作,集合業(yè)內(nèi)專家學者的意見共同推出,由長期致力于文獻學、閱讀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王余光主持編制,《詩經(jīng)選》《理想國》《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昆蟲記》等30種中外圖書入選。南書房還策劃了圖書版本展、書目展,并以創(chuàng)辦刊物、征文、組織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了書目的活化。2014年“世界讀書日”期間,南書房舉辦了圖書展及主題征文活動,并組織編撰發(fā)行內(nèi)刊《行走南書房》對年度經(jīng)典圖書進行立體的、多方位的解讀,讓讀者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jié)構,全面提升人文素質(zhì)。此后,南書房將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推出“南書房家庭經(jīng)典閱讀書目”,這份書目旨在向廣大讀者推薦適合當今中國家庭閱讀與收藏的經(jīng)典著作的書目,擬每年發(fā)布30種,預計10年可達到一般家庭經(jīng)典書架的基本容量。
南書房還有一個子品牌項目“南書夜話”,是深圳圖書館深圳學派文獻專區(qū)與南書房資源延伸嫁接的產(chǎn)物。夜話每兩周舉行一期,全年度共24期。夜話定位為中小型文化沙龍,以各學科領域為依托,以深圳本土學人為主體,由嘉賓主講或由其邀請同道開展對話,觀眾讀者自由參加并參與互動交流。第一期活動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韓望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魏甫華,后院讀書會創(chuàng)始人、“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主持人王紹培,于2014年11月8日開講“為什么是儒學?——21世紀中國文化的復興”。截至目前“南書夜話”已經(jīng)開展4期。“南書夜話”的落地爭取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專項基金提供資助,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lián)名聯(lián)合主辦,以及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提供媒體支持。眾人拾柴火焰高,從賞書目到聊夜話,南書房倡導閱讀經(jīng)典,感悟文化,為市民提供慢閱讀、深閱讀的安詳之所。
現(xiàn)在的圖書館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純的文獻或信息中心的形象,通過第三空間的打造和眾多閱讀推廣服務與產(chǎn)品的呈現(xiàn),也許現(xiàn)在業(yè)界熱議的“融合趨勢”或是“綜合發(fā)展趨勢”(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Libraries)是今后圖書館發(fā)展的主流。圖書館的工作應該是順應時代發(fā)展,常做常新的,我們所做的這些工作,或者說圖書館的各種服務的最終價值,也許正如李超平教授企盼的,“希望圖書館能夠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p>
(本文作者為深圳圖書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