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第一次在印度搭火車是在新德里火車站。
雖然在國內(nèi)的春運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一進站前廣場,我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雷倒了:撲面而來的,是地盤搶占大戰(zhàn)。人力三輪車、“摩的”、出租車,個個瘋狂地加速、轉(zhuǎn)彎、急停……奇怪的是,如此混亂不堪,卻似乎亂中有序,彼此還能相安無事。
印度的火車站完全對外開放,無須憑票進入,還提供食堂、洗澡房等公共設(shè)施。而乘客上車不必檢票,只管直奔月臺爬上車,反正車門口也無人值守。
對此我們暗暗稱奇,而當(dāng)?shù)厝藚s不以為意。有位印度朋友對我說,火車站好比一個微觀的印度社會。這種種景象,他認為可以被看作對自由的一種表達。
印度是亞洲最早擁有鐵路和火車的國家。1853年4月16日鐵路開通以來,這個鐵路大國已走過161年的歷史。雖是英國殖民時代的產(chǎn)物,而今鐵路卻繁殖成為12億印度人的生命線。據(jù)說印度每天奔跑著15000多列火車,而印度人平均每年要乘火車出行4次。
火車也是游客接觸印度的理想交通方式。當(dāng)年,圣雄甘地就乘坐三等車廂到各地巡回考察民情,而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也聲稱是在周游全國的列車中“發(fā)現(xiàn)印度”的。
后來我們果然深切地感受到了印度特色的自由。印度火車提供的選擇最多元:車廂上光臥鋪就有5種配置,票價自然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最貴的比最廉價的高出幾十倍,所以富人窮人都愿意坐火車。即便是窮光蛋也不怕,他們可以坐在車廂頂上,或者掛在車窗外,那樣往往是不花錢的。
【素材運用】也許是因為處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行列,也許是因為經(jīng)濟條件落后,印度火車站的站前廣場甚至候車廳混亂不堪,印度的
窮人們甚至可以坐在車廂頂上而不用買票……火車之于印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表達,是一道最美的風(fēng)景,我們不必嘲笑印度的貧窮與落后,透過火車站這個微觀的社會,我們看到的是印度人對自由的追求,對幸福的認識。
【速用名言】
1.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fā)展的歷史?!珴蓶|
2.沒有自由的秩序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绹?6任總統(tǒng) 西奧多·羅斯福
【適用話題】自由;國家特色;理想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