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
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寫作和賽車兩個工種看著截然不同,你是如何平衡的?我一般都這么回答:還好,都要坐著。有一個記者明顯沒有領會到點,回去發(fā)了一篇稿子,說這兩個職業(yè)都要坐著,這說明,只要坐著就有可能做成。
我很敬佩他自圓其說的本領,但毫無疑問,他是對的。雖然這世界是多說多錯,多做多錯,且他人的苛責和嫉恨往往不是因為你做得太少而是因為你做得太多,但這不妨礙你做得更多。多錯一些又如何?我每場比賽都會犯大概一百個錯誤。那又怎么樣?這不妨礙我贏,因為對手往往會錯更多。當然我也會輸,要做的很簡單,學著點人家贏的人怎么開車的。
這就是競技體育教給我的。從十幾年前,我的生活里就沒了老師這個概念。有朋友說,生活是你的老師。這是廢話,因為生活是你的××,這是個永遠對的句式。永遠正確就是無意義。那些冷冰冰的鋼鐵讓我的生活變得繁忙。我是一個害怕飛行和痛恨早起的人,只有這堆機械組成的鋼鐵能讓我飛個老遠起個大早,那堆鋼鐵不光是我的熱愛,還是我的老師。
我的這個職業(yè)告訴了我很多在寫作生涯里無法學到的,比如你開得越拼命,往往圈速會越慢;比如預熱幾分鐘比磨合幾個月更重要;比如觀眾只記得第一名和撞車的;比如你覺得自己很強,你就會很強,但你永遠沒有你覺得的那么強,反之也是。
朋友問我,你老說你小時候就喜歡賽車,你小時候是不是只喜歡這個?我說不是,我小時候喜歡的可多了,可等我長大了,我只記得這個。我曾經也是一個主編,寫過一次刊首語,里面有一句:我們總是要懷有理想的,無論多少現實,多少打擊,多少嘲諷都改變不了。世界是這樣現實,但我們都擁有處置自己的權利。
我一直覺得,每一次冒險都是平靜生活的基石,常做著才能長坐著。
【素材運用】坐著,是一種狀態(tài);做著,也是一種狀態(tài)。如果“坐”只為了坐,沒有其他的價值附加,那么,這樣的坐,便是一種生命的虛度。一旦“坐著”有了目標,為了某種理想而坐,則這樣的“坐”,也就成了“做”。明確的人生目標引領下的“做”,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速用名言】
1.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法國作家 雨果
2.毫不恐懼地、勇敢地前往未知的世界吧。
——美國詩人 朗費羅
【適用話題】坐與做;失與得;行走的意義;無須后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