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赦
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體會
韓赦
目的 總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體會。方法 8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直腸癌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促進患者恢復,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直腸癌;護理;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發(fā)病率高, 僅低于胃癌發(fā)病率, 常出現(xiàn)于45歲左右中年人群, 且多發(fā)于男性,與患者長期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潰瘍性結腸炎、遺傳以及腸息肉等多種因素有關, 臨床常用手術方式治療, 主要有直腸癌根治術、姑息性手術等。給予直腸癌術后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1]。本院為分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選取收治的8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現(xiàn)將其相關報告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直腸癌患者80例, 均給予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男28例, 女12例, 最大年齡65歲,最小44歲, 平均年齡(56.4±2.4)歲, 其中直腸癌18例, 結腸癌22例;對照組男29例, 女11例, 最大年齡66歲, 最小43歲, 平均年齡(55.9±2.6)歲, 其中直腸癌16例, 結腸癌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病房環(huán)境管理、日?;A護理、用藥指導、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加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心理干預、康復訓練以及健康教育等。
1.3 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為(21.9±4.1)h, 排氣時間(61.1 ±15.8)h, 排便時間(70.2±25.7)h, 引流管拔除時間(4.9±1.5)d,住院時間(7.5±1.1)d;對照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為(89.5± 20.2)h, 排氣時間(87.5±19.7)h, 排便時間(121.2±28.3)h, 引流管拔除時間(6.6±1.6)d, 住院時間(8.9±1.7)d。觀察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組間經(jīng)對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直腸癌的發(fā)生與飲食、遺傳有重要關系, 酸性食物的過量攝入是引發(fā)癌癥的重要原因, 另外酸性體質也易發(fā)生癌癥。從飲食方面來講, 過多攝入肉類、脂肪類、蛋白類等食物,大腸直腸癌有顯著增加趨勢。由于直腸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為了減少癌變機會以及癌性病變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臨床通常對肛瘺、直腸息肉、肛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腸道炎癥刺激等疾病加強防治, 對于已確診的乳頭狀息肉、多發(fā)性息肉及時給予手術切除治療, 降低癌癥發(fā)生率[2]。對于直腸癌疾病臨床常用手術方式治療, 可有效切除病灶組織, 提高直腸癌患者生存率。術后給予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3.1 心理護理 直腸癌患者因病情嚴重、術后解剖以及生理功能發(fā)生紊亂, 再加上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 患者易出現(xiàn)嚴重的消極心理, 如失落、自卑、焦慮等, 影響術后恢復效果。護理人員應加強與術后患者的交流與溝通, 在溝通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 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 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讓患者慢慢接受術后引起的生活不便, 防止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社交障礙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3.2 康復訓練 可將術后患者康復訓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術后1 d為第一階段, 術后2~10 d為第二階段, 術后10 d為第三階段。①第一階段:患者麻醉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可開始進行早期康復訓練。首先是呼吸訓練, 積極引導患者進行深大腹式呼吸, 2~5次/h;其次是腹部按摩, 患者取半坐臥位, 護理人員雙手并攏, 以患者臍部為中心, 避免接觸到切口, 呈順時針方向按摩, 2~3 min/d;最后要鼓勵患者在身體允許下盡早在床上進行四肢運動。將雙上肢做外展、上抬運動, 雙下肢做抬起、伸直運動, 10遍/次, 2~3次/d。②第二階段。首先進行深大腹式呼吸, 5~10次/h, 并增加翻身次數(shù);其次進行腹部按摩, 3~5 min/次, 2~3次/d;再次在患者人工肛門開放后, 引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 可沿著床邊站立、行走, 2~3次/d?;颊咧w功能訓練可在原有基礎上加用握力、拉力訓練, 下肢運動增加抬腿、踢腿動作。最后加用擴肛治療, 1次/d;③第三階段, 在深大腹式呼吸基礎上進行腹肌收縮功能訓練, 吸氣后閉氣2 min/次;并進行擴肛治療, 1次/周[3]。
3.3 健康教育 ①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中, 可利用溝通技巧, 正確把握溝通時機, 向患者傳遞相關健康知識以及康復信息, 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②護理人員也可利用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等方式加深患者理解與記憶;③給予患者家屬針對性教育, 向患者家屬傳遞患者術后護理的相關技巧、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 讓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康復訓練中, 促進患者恢復。
通過本次觀察可以看出, 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直腸癌患者護理中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減輕其經(jīng)濟負擔,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劉真莉,余英毅,王云燕,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結腸直腸癌護理中的應用探討.全科護理, 2010, 8(7):1972-1974.
[2] 劉艷.直腸癌患者圍術期整體護理體會.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8):345-346.
[3] 張冬梅.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 (26):146-1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190
2014-11-28]
130051 長春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