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娟
循證護理在普外科中的應用
史娟
目的 探究循證護理模式在普外科的應用效果。方法 314例普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57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則采用循證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Spitzer評分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理后觀察組Spitzer評分總分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循證護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應用, 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情緒狀態(tài),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普外科;應用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時, 明確、審慎、明智地把科研的結論與臨床的經(jīng)驗和患者的愿望結合起來, 獲取數(shù)據(jù), 為臨床護理的決策提供依據(jù)[1]。通過循證護理, 審慎選擇有效護理措施, 發(fā)現(xiàn)預防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或者已出現(xiàn)的精神上或生理上的異常狀況, 為患者提供有效解決方案[2]。本文對本院普外科所收治的157例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取得良好效果, 具體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314例患者為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間本院普外科手術患者, 其中男180例, 女134例;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45.8±8.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5例, 高中及中專125例, 大專及以上11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5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和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附加循證護理模式, 具體如下。
1.2.1 普外科常見護理問題 根據(jù)本院護理人員多年臨床經(jīng)驗, 普外科常見的護理問題包括:缺乏對入院知識的了解;手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疼痛;由多種原發(fā)病和手術所導致的不同程度的感染;護理前后會存在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問題。
1.2.2 循證支持 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 幫助患者了解即將實施的手術方案, 預測分析可能引起患者發(fā)生術前恐懼、焦慮等情緒的因素和可能影響圍手術期生存質量的因素。整個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 及時發(fā)現(xiàn)需通過循證所解決的問題, 并及時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分析信息資源, 集合權威醫(yī)護人員對所發(fā)現(xiàn)的循證問題進行的分析研究, 使所收集的護理措施實現(xiàn)真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選擇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措施。
1.2.3 相應護理干預 在患者確定手術前l(fā) d, 護理人員會對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及心理狀況進行具體了解, 并對患者講解手術必要性、手術過程、麻醉和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讓患者在手術前即可明確治療方案和相關的注意事項, 以此來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 醫(yī)護人員會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jīng)濟條件等, 初步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 以便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生理和心理護理措施, 對患者進行安慰、解釋,增強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1.3 評價標準
1.3.1 治療依從性 按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進行分級。
1.3.2 疼痛程度 患者疼痛程度參考疼痛數(shù)字評分(NRS)標準確定。無疼痛為0級;有可忍受的輕微疼痛為Ⅰ級;疼痛尚能忍受, 但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為Ⅱ級;患者疼痛逐漸增強或劇烈難忍為Ⅲ級[3]。
1.3.3 生存質量評價 采用Spitzer生存質量評分來評價患者的生存質量[4]。包括日常生活、支持、精神、健康、活動等項目, 每項目0~2分, 總分0~10分。分值高則表明患者的生存質量高, 反之則差。
1.3.4 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 采用自制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包括對護士接待、文明用語、住院環(huán)境、操作情況等項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對照組完全依從97例, 部分依從38例, 完全不依從22例。觀察組完全依從128例, 部分依從23例, 完全不依從6例。觀察組治療依從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6, P<0.0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138例, 不滿意19例, 滿意度87.9%。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157例, 不滿意0例, 滿意度100.0%。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8, P<0.05)。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疼痛程度比較 對照組疼痛Ⅰ級58例,Ⅱ級41例, Ⅲ級58例。觀察組疼痛Ⅰ級78例, Ⅱ級57例,Ⅲ級13例。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7, P<0.05)。
2.4 觀察組與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Spitzer評分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3, P>0.05),觀察組護理后Spitzer評分總分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6, P<0.05)。
循證醫(yī)學的核心思想是衛(wèi)生方案和決策的確定要遵循客觀的臨床研究產生的證據(jù), 從而達到制定最科學的干預方案和預防對策, 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5]。其核心內容是根據(jù)患者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了解臨床相關問題的基礎上, 對研究結果進行科學地評價, 為患者制定最佳護理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循證護理后, 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治療依從性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患者疼痛狀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
總之, 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普外科手術患者中, 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 使用方便,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l] 張會紅.循證護理在實踐中的現(xiàn)狀與展望.海南醫(yī)學, 2008, 19(11):94-95.
[2] Bauer TK, Stroka MA.Female labour supply and nursing home prices.Health Care Manag Sci, 2013, 16(3):258-270.
[3] 鐘偉麗, 黃磺, 李玉萍.循證護理在腎病綜合征護理中的應用.海南醫(yī)學, 2011, 22(14):148-149.
[4] 楊曉麗.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圍手術期胃癌患者生存質量及情緒狀態(tài)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4):36-37.
[5] 華琴, 陳惜珠.循證護理在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海南醫(yī)學, 2011, 22(14):150-15l.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142
2014-09-19]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