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畫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的影響
張小畫
目的 觀察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伴隨焦慮抑郁情緒患者心理的影響。方法 64例腦卒中伴焦慮抑郁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 全部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另行心理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的改善情況。結果 護理干預之前, 兩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之后, 兩組評分均顯著低于各自護理之前, 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人員針對腦卒中患者存在的焦慮抑郁情緒, 為其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焦慮情況, 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腦卒中;焦慮;抑郁;護理干預;心理
腦卒中也被稱作腦血管意外、腦中風, 主要由于腦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導致, 臨床表現(xiàn)為腦部的出血性、缺血性損傷癥, 中年以上人群為其主要發(fā)病群體。此疾病主要為急性發(fā)作, 救治不及時, 極有可能誘發(fā)意識障礙、肢體癱瘓[1]。而且, 患者患病后, 普遍面臨著長期臥床、難以自理的生活情境, 容易產生焦慮與抑郁情緒, 阻礙治療工作實施[2]。就當前的一項研究表明, 50%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并發(fā)癥, 這一并發(fā)癥正是破壞預期療效的關鍵因素[3]。本院為了減輕解決焦慮抑郁對于患者的不良影響, 選擇64例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比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所選的64例腦卒中并發(fā)焦慮抑郁心理患者均為本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間收治,男38例, 女26例, 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59.5±7.8)歲。征求患者同意后, 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 兩組性別、年齡、腦卒中病情、心理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依照腦卒中常規(guī)護理方案, 為兩組患者實施護理, 觀察組另以此作為基礎行心理護理。觀察組護理內容如下:①建立良好關系: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全面詳細地調查與分析, 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發(fā)病原因、治療效果、心理顧慮、家庭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等相關資料, 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基礎上, 以耐心、溫柔以及傾聽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每周2次以上的深入交流, 掌握患者實時心理動態(tài), 及時地查明其焦慮抑郁情緒發(fā)生的原因, 并從根源入手幫助患者解決焦慮與抑郁的苗頭。②心理轉移治療:根據(jù)患者個人的興趣愛好, 幫助他們進行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鍛煉, 以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得到患者允許后, 幫助他們選擇舒緩、安靜、輕松的音樂或小故事, 適時播放,以幫助其緩解住院時的沉悶壓抑心情。有意識地引導與患者意趣相投而且樂觀積極的成功治療案例成為患者的病友, 采用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幫助患者增強克服焦慮抑郁情緒的信心。③優(yōu)化護理環(huán)境:盡量合理安排病房空間, 調整病號床位布局, 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友環(huán)境;及時收拾清掃病房, 以保持病房內的溫馨、舒適、干凈, 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情。定期進行病房巡護, 面帶微笑地與患者交流, 主動關心患者當前的身心狀況, 使患者得到重視感與安全感。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護理干預實施之前及之后,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情緒進行評定。在護理工作實施前后, 對兩組患者各自的差異與兩組間的差異實施統(tǒng)計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進行SPSS13.0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焦慮情況 護理干預前、后, 觀察組的SAS評分分別為(55.46±8.37)分、(31.45±3.18)分, 對照組則分別為(55.08± 7.94)分、(44.27±4.00)分。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之后, 評分均較之前有所下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前, 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抑郁情況 護理干預前、后, 觀察組的SDS評分分別為(45.91±4.67)分、(19.10±6.02)分, 對照組則分別為(45.71± 4.84)分、(29.23±5.71)分。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之后的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的評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前, 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多項研究證明, 腦卒中患者所伴隨的焦慮與抑郁情緒,是阻礙治療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 而且, 此類不良情緒還容易進一步加劇腦卒中病情[4]。因此, 選擇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 為患者實施護理, 致力于解決其焦慮、抑郁心理極為必要[5]。
本院此次開展研究時, 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 患者擔憂自身無法治愈、害怕拖累家人、不耐煩長期住院是造成焦慮與抑郁情緒的關鍵因素。護理人員針對這一發(fā)現(xiàn), 選擇32例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研究, 結果發(fā)現(xiàn), 在護理干預完成后, 患者的SAS以及SDS的評分均顯著下降, 明顯地低于護理之前(P<0.05)。而且, 與單純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32例患者相比, 心理護理后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較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人員為腦卒中患者實施恰當?shù)淖o理干預, 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焦慮與抑郁心理, 為治療工作提供輔助, 所以, 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應當在腦卒中護理工作中得到進一步地推廣。
[1] 林海紅.早期康復護理訓練聯(lián)合百憂解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4, 11(12):102-104.
[2] 蔣艷波.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3(8):30-31.
[3] 楊亞平, 張振香.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負相關性.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3(2):146-147.
[4] 劉粹, 康嵐, 黃成兵, 等.住院腦卒中患者抑郁障礙現(xiàn)況調查.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3, 27(2):93-97.
[5] 王麗華, 劉振宇, 周俊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1):81-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62
2014-10-10]
459000 濟源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