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英
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張瑞英
目的 探討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對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 根據是否行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將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行機械通氣超過48 h的225例危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09例和對照組116例, 觀察組采用持續(xù)聲門下吸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人工氣道護理方法, 分析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及機械通氣時間。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VAP發(fā)生率分別為16.5%和27.6%(P<0.05), 呼吸機使用時間分別為(112.61±45.98)h和(132.82±52.11)h,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應用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可降低VAP發(fā)生率, 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機械通氣;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機械通氣時間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 其在機械通氣時間>48 h的患者中發(fā)生率在16%~60%, 患者一旦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極易造成脫機困難, 延長機械通氣時間, 增加住院費用[1], 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導致患者死亡, 通過采取有效的醫(yī)療護理措施可以降低VAP的發(fā)生率, 從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文獻報道氣囊上方滯留物是引起VAP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通過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可以去除氣囊上方的滯留物, 減少口咽部細菌的下移從而達到預防VAP的作用。有研究報道, 清除聲門下滯留物可顯著減少VAP的發(fā)生及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2,3]。本科自2013年1月起將持續(xù)聲門下吸引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 機械通氣治療>48 h的危重患者225例, 其中男114例, 女111例, 年齡17~89歲, 平均年齡(46.6±18.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109例和對照組116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選用高容低壓氣管導管, 觀察組采用可吸引氣管導管, 對氣囊上方的滯留物進行充分的吸引或沖洗, 同時保證氣囊壓力在20~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之間;對照組采用一般的氣管導管, 按需吸痰, 先行氣管內吸痰, 再對鼻腔、口腔處滯留物進行充分吸引, 每次吸痰時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滅菌用水通過氣管導管背側對氣囊上方的滯留物進行沖洗, 直至清澈為止。
1.3 觀察指標 ①VAP發(fā)生率;②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VAP診斷標準采用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109例危重患者有18例感染VAP, 對照組116例危重患者有32例感染, 發(fā)生率分別為16.5%和2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112.61±45.98 )h和(132.82±52.11)h,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應用可吸引氣管導管行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可顯著降低VAP的發(fā)生率, 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
3.1 VAP的主要致病原因 VAP是機械通氣治療中常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隨著對VAP發(fā)病機制研究的深入, 臨床工作者意識到氣管導管氣囊滯留物誤吸是VAP重要發(fā)病機制之一。病原體可通過人工氣道的氣囊與氣管壁的間隙下行進入下呼吸道, 以往傳統(tǒng)的方法是通過增加以及維持合適的氣囊壓力來減少誤吸, 此方法不僅不能夠有效清除滯留物,反而較高的氣囊壓力會引起一系列的嚴重并發(fā)癥, 如:氣道黏膜缺血、潰瘍, 甚至氣管食管瘺等。因此, 防止或減少聲門下積液的誤吸是預防VAP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5]。
3.2 聲門下吸引對VAP的意義 本研究采用可吸引氣管導管對氣囊上方分泌物進行持續(xù)吸引, 以清除或減少滯留在氣囊上部分泌物, 從而避免或減少了分泌物下行導致的感染,明顯降低了VAP發(fā)生率。本研究中, 對照組VAP的發(fā)生率高達27.6%, 其原因可能為:① 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其氣道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被破壞, 從而使發(fā)生肺部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 ②聲門下與氣管導管氣囊之間的間隙處有污染的積液存在, 構成了細菌儲存庫;從而導致VAP的高發(fā)。觀察組患者VAP的發(fā)生率為16.5%, 與對照組相比, 兩組VAP發(fā)生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說明通過對聲門下滯留物的持續(xù)吸引能有效減少VAP的發(fā)生。同時本研究還意識到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 考慮到主要原因:①觀察組患者采用可吸引氣管導管, 避免或減少了分泌物下行導致的感染, 使VAP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進而使患者能盡早脫機治療;②觀察組患者呼吸機治療時間縮短, 也減少了VAP發(fā)生的機會。
總之, 持續(xù)聲門下吸引是清除氣管套管氣囊上滯留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簡單, 效果明顯, 可明顯降低VAP的發(fā)生率, 縮短機械通氣治療時間, 降低患者住院費用, 減少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Safdar N, Dezfulian C, Collard HR, 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Crit Care Med, 2005, 33(10):2184-2193.
[2] 李金花.清除氣囊上滯留物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27):1614.
[3] 韓小云.氣囊上滯留物清除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叨.護理學雜志, 2006, 21(17):14.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冶療指南(草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 22(3):201-203.
[5] 張振平, 趙改鳳, 張春民, 等.應用沖洗式氣管導管囊上滯留物吸引預防VAP的價值.中國急救醫(yī)學, 2005, 25(5):373-3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77
2014-11-03]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