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森 李梅 孫巽華
58例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分析
孫義森 李梅 孫巽華
目的 調查引起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 并對其進行分析, 以便積極采取措施, 有效降低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率的發(fā)生。方法 對1022例接受普外科手術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著重研究切口感染的原因。結果 共有 58例手術后出現切口感染, 占普外科手術患者的 5.68%, 其中Ⅰ類患者共有 24例感染, 占感染總數的41.38%, Ⅱ類患者共有 30例感染, 占患者感染總數的51.72%, 其余 4例為Ⅲ 類切口感染。5例30歲以下的感染患者, 30~45歲患者感染總數為 17 例, 45歲以上的患者有36例感染。結論 普外科手術感染的原因比較復雜, 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降低臨床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
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手術的切口感染情況, 在臨床外科手術之后最為常見, 它是控制臨床感染發(fā)生率各項工作中較為重要的內容[1]。調查引起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 并對其進行分析,制定相關措施, 降低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率[2]。本文對于2011 年 2 月 ~ 2013 年 3 月來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22例普外科手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月~2013年3月本院進行的外科手術感染患者1022例, 其中男645例, 女377例, 年齡4~73歲, 合并切口感染 58 例, 男33例, 女25例,Ⅰ、Ⅱ類和Ⅲ類手術患者的感染數目分別為24、30、4例。
1.2 診斷標準 對接受普外科手術患者的切口進行定期檢查, 診斷標準嚴格遵守衛(wèi)計委所下發(fā)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文件的相關規(guī)定并結合醫(yī)生的臨床經驗來進行。
1.3 研究方法 分析探討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的相關資料, 全面了解患者的體溫單、病程記錄等, 以準確判斷切口感染是否發(fā)生。 一旦確定為切口感染, 則詳細記錄該患者的各項資料, 探討分析感染類型及其原因。
1022例普外科手術患者共有58例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 感染率為5.68%。其中Ⅰ類患者共有24例感染, 占感染總數的41.38%, Ⅱ類患者共有30例感染, 占患者感染總數的51.72%,其余 4例為Ⅲ 類切口感染。5例30歲以下的感染患者, 30~45歲患者感染總數為17例, 45歲以上的患者有36例感染。
有效控制外科手術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是醫(yī)院對于臨床感染的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而其中的普外科手術的切口感染是臨床感染中常見的感染情況之一, 切口感染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3]。如果切口發(fā)生感染, 勢必會影響患者身體的恢復效果, 甚至會使引發(fā)并發(fā)癥, 因此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逐漸重視預防感染的各項工作, 分析感染原因, 制定有效措施, 積極預防。有多方面是造成患者手術切口發(fā)生感染的因素, 研究發(fā)現, 有多種因素可導致患者發(fā)生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 如住院時間的長短、患者的體質、年齡以及手術的類型等[4]。下面對其具體分析。
3.1 切口感染與患者住院時間 通過分析發(fā)現, 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越長, 其發(fā)生切口感染的幾率會越高。患者的入院時間在 1 周以內時, 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幾率為 6%。住院時間超過15 d的患者, 手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幾率達到10.0%。由此可以看出, 患者切口的感染率的高低與患者的住院時間的長短呈現一定的關系。因此對術后患者的護理應精細入微, 使傷口盡快恢復, 及早出院, 那其切口的感染率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3.2 切口感染與患者年齡的關系 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兒童(0~14歲)的感染率為5.32%, 15~60 歲患者的感染率為4.67%, 而60 歲以上患者的感染率為 8.14%, 這些數據表明,年齡跟體質對是否出現切口感染有較大影響。這和老年抵抗力下降以及兒童免疫功能不足有關, 所以在進行手術的時候要對老年及兒童患者著重注意, 在各個階段仔細操作, 認真檢查, 手術方式因人而異, 做好護理及各項防感染工作, 避免因操作不規(guī)范而引發(fā)切口感染的發(fā)生[5]。
3.3 切口感染與患者手術切口類型之間的關系 2011年2月~2013年3月共有1022例患者在本院進行普外科手術治療,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58例, 其中接受Ⅰ類手術的患者, 有24例發(fā)生感染, 占感染總數的 41.38%;Ⅱ類手術患者, 感染的數目30例, 占感染總數的51.72%;進行Ⅲ類手術的患者,發(fā)生感染有4例, 感染率為6.90%。因而要針對相關因素制定相應措施, 特別是要對Ⅱ、Ⅲ手術的感染預防加強關注。
綜上所述, 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 有較高的切口感染率, 引起感染的原因有多個方面, 所以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要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 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避免感染;另一方面, 手術室的潔凈情況應達到標準, 相關手術人員的相關無菌操作要得到強化, 從而確?;颊叩氖中g切口得到保護。除此之外, 患者手術后, 維生素以及相關能量的補給必不可少, 保持體內代謝平衡, 加速疾病的康復。選擇抗生素時,需考慮到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以及疾病史, 以便對改善患者的傷口情況起到較好效果[6]。只有這樣, 手術切口的感染率才能降低, 患者外科手術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患者的康復效果才理想。
[1] 吳安華, 任南, 文細毛, 等.全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網1998~1999年監(jiān)測資料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0, 10(6):401.
[2] 李小亞.99例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調查分析.求醫(yī)問藥, 2012, 10(3):467.
[3] 楊靜波.普通外科中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關處理.中外醫(yī)療, 2011, 21(6):231-232.
[4] 顧紅波.58例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1, 32 (19):3995-3996.
[5] 范學剛.34例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分析.中外醫(yī)療, 2012, 31(17):33.
[6] 桂翔, 曾志剛.200例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5):16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066
2014-08-26]
271400 山東省寧陽縣蔣集中心衛(wèi)生院普外科(孫義森);山東省寧陽縣海力集團醫(yī)院(李梅);山東省寧陽縣伏山中心衛(wèi)生院(孫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