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象民 李曉飛
西咪替丁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口干癥狀改善的研究
高象民 李曉飛
目的 探討西米替丁通過對唾液刺激效應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口腔癥狀改善情況。方法 32例PBC患者, 給予西咪替丁150 mg, 2次/d, 口服。分別在給藥前、給藥后第1周、第3周、第6周通過觀察唾液分泌量的變化及評估患者自身的口干和進食感覺, 觀察西咪替丁的作用效果。結(jié)果 通過口香糖試驗顯示半數(shù)患者在西咪替丁治療前唾液量分泌< 8 ml, 低于此標準的提示唾液量分泌減少。結(jié)果顯示, 治療前唾液分泌量(7.28±0.80)ml, 治療1周后分泌量(7.95±0.92)ml, 治療3周后分泌量(8.70±0.91)ml, 治療6周后分泌量(10.65±1.20)ml。在試驗過程中, 唾液分泌量隨時間延長而緩慢升高。治療1周后, 唾液量分泌> 8 ml的患者占45.8%, 治療3周后分泌量> 8 ml的占64.3%, 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視覺模擬評分(VAS)試驗被用來評估患者主觀口干癥狀改善情況。1個月后幾乎所有患者的主觀口干癥狀均得到緩解。結(jié)論 西咪替丁可以通過增加患者唾液的分泌以改善PBC患者的口干癥狀。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西咪替丁;干燥綜合征;視覺模擬評分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病, 其發(fā)病原因是有自身免疫機制參與。這種病的特征是血清抗線粒體抗體陽性以及免疫球白M(IgM)升高, PBC典型病理表現(xiàn)為非化膿性膽管炎或肉芽腫性膽管炎, 以小膽管破壞為主[1]。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可出現(xiàn)橋本氏病或膠原性疾病, 如干燥綜合征。干燥綜合征包括口干、眼干等常見癥狀;大約70%的PBC患者可出現(xiàn)上述癥狀[2]。然而, 只有20%~30%的PBC患者的這些癥狀符合干燥綜合征的診治[3],而其他大部分患者尚未符合干燥綜合征的標準而未得到及時診治。據(jù)報道, 西咪替丁是一種H2受體阻斷劑, 具有唾液刺激作用, 而且還具有促進胃液的釋放和增加下食管括約肌的收縮從而抑制胃食管反流病的發(fā)生[4]。本文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觀察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前后比較, 觀察其對唾液的刺激分泌作用, 從而證實能夠改善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口干癥狀。
1.1 一般資料 2012年2月~2013年7月間, 選擇本院治療的32例PBC患者, 男4例, 女28例, 相關(guān)試驗方法和管理均詳細告知, 并征得患者同意。
1.2 方法 西咪替丁150 mg, 2次/d, 口服, 分別在早餐和晚餐服用。分別在試驗前、治療1周、3周、6周后觀察患者唾液分泌量的變化。并在同期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觀察患者主觀口干癥狀改善情況, VAS評分為0~10(0:無自覺癥狀;1~3分:輕度;4~6分:中度;7~9分:嚴重;10分:非常嚴重)。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jié)果采用Willcoxon符號秩和檢驗,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剛開始給藥前, 經(jīng)口香糖試驗觀察到的唾液分泌量為(7.28±0.80)ml, 1周以后為(7.95±0.92)ml, 3周以后為(8.70±0.91)ml, 6周以后為(10.65±1.20)ml。因此, 它們呈緩慢上升的趨勢。為了進一步分析唾液分泌量的變化, 將給藥前唾液分泌量> 8 ml和< 8 ml的受試者分成兩個組。1周以后, 初始分泌量> 10 ml的亞組之間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相反, 初始分泌量< 8 ml的亞組之間差異卻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9)。在給藥前, 所有唾液量分泌> 8 ml的患者占48.1%, 給藥1周以后為45.8%, 表明沒有顯著變化。然而, 給藥3周以后, 這一比例顯著增加到64.2%。雖然沒有統(tǒng)計上的顯著增加, 但唾液分泌仍有增加的趨勢。VAS方法是用來檢查患者口腔干燥和進食困難這些主觀感受的。VAS評估表明幾乎所有病例在服用1周的西咪替丁之后口腔干燥的感覺都會有所緩解。在一般情況下, 這顯示了在服用3周或者6周西咪替丁之后癥狀將會慢慢不斷改善, 雖然某些病例表明患者有可能會退回到剛服藥的狀態(tài)。但是根據(jù)VAS評估,一些病例表明患者在服藥1個月之后進食困難的感覺有所改善。然而, 這個參數(shù)提高的比例很小并且沒有口腔干燥感覺改善的明顯。此外, 盡管一些病例表明癥狀得到長期持續(xù)的好轉(zhuǎn), 但還有另外一些病例說明該癥狀沒有任何改善。VAS評估結(jié)果體現(xiàn)了隨著時間的推移, 服用西咪替丁會使口腔干燥和進食困難的現(xiàn)象得到改善, 這是有顯著性差異的。
口干、眼干是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疾病常見的癥狀。干燥綜合征,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干炎, 硬皮病是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fā)癥[5]。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在很多病例中以高發(fā)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并發(fā)癥和減緩疾病的發(fā)展為特征[6]。在很多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病例中, 患者處于無癥狀期,沒有主觀的癥狀, 甚至在發(fā)病后, 這些病例中的并發(fā)癥也是只在已經(jīng)做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診斷后的一些詳細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 或者是患者進入有癥狀期后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這種疾病的發(fā)展方式尚未被闡明[7]。有些研究報告表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與患者的病史, 家族史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相關(guān)。各種環(huán)境因素比如感染包括尿路感染, 吸煙以及雌激素的使用史, 都可以免疫耐受失敗, 導致PBC的發(fā)生。由這些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免疫耐受失敗不但會致使PBC的發(fā)生也會致使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有些病例中, 干燥綜合征作為繼發(fā)的PBC的并發(fā)癥引起的唾液分泌障礙比臨床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引起的唾液分泌障礙要輕, 而且在很多無癥狀的PBC主觀研究病例中具有較輕的干燥感[8]。唾液有如清潔口腔, 抑制口腔中細菌和真菌的增殖, 保護口腔黏膜, 并且?guī)椭萄适澄锏戎匾饔茫?]。本研究表明, 給有口腔干燥主觀癥狀及進食困難癥狀的PBC患者服用西咪替丁, 可以增加PBC患者的唾液分泌量。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的活動均參與唾液的分泌, 西咪替丁興奮副交感膽堿神經(jīng), 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促進胃腸蠕動[10]。另外,它通過抑制膽堿能神經(jīng)末梢的乙酰膽堿酯酶來增加乙酰膽堿的量, 刺激唾液腺毒蕈堿受體增加唾液分泌[11]。其他的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 在膽堿神經(jīng)末梢增加乙酰膽堿濃度, 但其結(jié)果并不增加唾液的分泌。VAS方法測得:通過應用西咪替丁1個月后, 口腔干燥及進食困難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一種可能是因為患者對口腔環(huán)境的變化較為敏感, 和很容易感受到的這樣的變化。幾乎所有的患者用藥1個月后癥狀好轉(zhuǎn), 盡管在某些情況下有所復發(fā), 但VAS方法測得經(jīng)過1個月的口腔管理后, 其狀況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改善。另一種可能性是只可能是短暫的, 終于導致唾液分泌減少的癥狀惡化, 另一個可能性是西咪替丁刺激唾液腺影響老年患者唾液分泌能力, 最后導致唾液分泌減少, 繼而出現(xiàn)更加嚴重的癥狀。
[1] Selmi C, Bowlus CL, Gershwin ME.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Lancet, 2011(377):1600-1609.
[2] Hirschfield GM, Gershwin ME.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one disease with many faces.Isr Med Assoc J, 2011(13):55-59.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 Hepatol, 2009(51):237-267.
[4] Gershwin ME, Selmi C, Worman HJ.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i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 controlled interview-based study of 1032 patients.Hepatology, 2005(42):1194-1202.
[5] Polido-Pereira J, Rodrigues AM, Fonseca JE.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a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 treated with rituximab, a case-based review.Clin Rheumatol, 2012(31):385-389.
[6] Nin T, Umemoto M, Negoro A, et al.Nizatidine enhances salivary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dry mouth.Auris Nasus Larynx, 2008(35):224-229.
[7] Iwasawa E, Miyakawa H, Kikuchi K.Det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invarious collagen diseases.Kanzou, 2007(48):210-218.
[8] Sakauchi F, Mori M, Zeniya M, et al.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Japan: utilization of clinical data when patients applied to receive public financial aid.J Epidemiol, 2005(15):24-28.
[9] Parikh-Patel A, Gold EB, Gershwin ME.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Hepatology, 2001(33):16-21.
[10] Bayetto K, Logan RM.Sj?gren’s syndrome: a review of aet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Aust Dent J, 2010(55 suppl 1):39-47.
[11] Inal V, Kitapcioglu G, Kabasakal Y.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relation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Mod Rheumatol, 2010(20):588-59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90
2014-09-23]
121100 遼寧省義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高象民);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李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