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研究
劉淑娟
目的 分析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給予二甲雙胍治療, 觀察組給予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血糖指標以及低血糖發(fā)生率。結(jié)果 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血糖指標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顯著, 具有低血糖發(fā)生率低及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 值得臨床推廣。
2型糖尿病;甘精胰島素;二甲雙胍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 人們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 而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生活環(huán)境下, 人們的身體出現(xiàn)更多的健康隱患。其中糖尿病是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的慢性疾病之一。該病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并且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 患者的胰島功能會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 導致單一降糖藥物對患者的血糖控制逐漸失去效果[1]。本院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治療, 取得良好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內(nèi)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男22例, 女28例;年齡33~72歲, 平均年齡(51.01±8.12)歲;病程2~9年, 平均病程(5.60±1.89)年。對照組男24例, 女26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3.12±8.11)歲;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5.68± 2.01)年。所有患者排除孕期、哺乳期、酮癥酸中毒者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均達到2型糖尿病的診斷要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前停止原先使用的降糖藥物,給予對照組二甲雙胍腸溶片(貴州天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73382)治療, 口服, 早晚各1次, 500 mg/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 觀察組同時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德國賽諾菲安萬特(北京)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80101), 1次/d, 第1次注射劑量為0.2 U/(kg·次), 以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情況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作為依據(jù)來控制藥物的劑量。所有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各項血糖達標情況作為研究指標, 分別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根據(jù)血糖評定標準, 以糖化血紅蛋白<7.0%, 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0 mmol/L為標準, 若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即為達標, 若有一項不符合標準即為不達標。同時觀察兩組低血糖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指標檢測結(jié)果對比 治療前,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10.71±2.32)%、空腹血糖(14.32±2.51)mmol/L、餐后2 h血糖(22.42±1.61)mmol/L;對照組治療前糖化血紅蛋白(10.31±2.53)%、空腹血糖(12.72±2.51)mmol/L、餐后 2 h血糖(23.42±3.91)mmol/L,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數(shù)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5.78±1.82)%、空腹血糖(5.12±1.21)mmol/L、餐后2 h血糖(7.31±2.43)mmol/L;對照組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7.61±2.23)%、空腹血糖(7.41± 1.52)mmol/L、餐后2 h血糖(12.52±2.41)mmol/L,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均有改善, 且觀察組在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 觀察組出現(xiàn)2例低血糖患者, 低血糖發(fā)生率為4.00%;對照組出現(xiàn)8例低血糖患者, 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6.00%, 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數(shù)意義(P<0.05, χ2=4.00)。
二甲雙胍是一種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藥, 能夠促進人體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且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免疫力[2]。但很多患者由于病情的發(fā)展, 胰島功能在逐漸下降, 服用單一降糖藥已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由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多有效的臨床或藥物治療。而甘精胰島素是一種人胰島素類似物,具有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特性, 在皮下組織注入后, 酸性溶液被中和會形成細微的沉淀物, 能不斷產(chǎn)生出少量的甘精胰島素, 對血糖的控制有可預見性、長效性及平穩(wěn)性的作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同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 療效更好, 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
通過本研究可得知,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由此說明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效果更好, 更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另外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進一步說明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 具有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的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馬莉.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5, 36(4):714-715.
[2] 朱云波.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 8(4):22-2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15
2015-05-11]
266000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