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旅行是人間兩大樂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首先通過眼睛感知,而后逐漸浸入感情,最后升華到心靈深處。旅行讀的是山山水水、人文風情,讀書讀的是哲理睿智、人生百味;旅行是徜徉在秀麗如畫的山水間,讀書則游走在墨香浮動的文字中。但是最后都達到愉悅身心、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目的。在我的心里,讀書是一場最美麗的旅行。
青少年時代的讀書是一場儲備能量且行且進步的旅行。從上學學習文化知識開始,我們就開始了一場漫長而又美妙的讀書之旅。那時,帶著最初的懵懂和混沌,帶著心靈的空白和希望,我們睜大了眼睛,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整個世界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奇妙的。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無論是地理還是化學,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把我們漸漸從無知引入到一個個美妙絕倫的夢幻世界。
從書本上,我們游覽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從美麗的大興安嶺長白山天池到莊嚴神圣的天安門廣場,從遙遠的神奇西域布達拉宮到浩瀚無比波瀾壯闊的藍色大海,從北國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到江南的綿綿細雨溫柔水鄉(xiāng),讀書之旅讓我們的心靈如沐春風,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和激情,讓我們意氣風發(fā)、朝氣蓬勃。讀書成了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給我們儲備積聚力量,樹立為祖國、為事業(yè)、為人生而努力奮斗的目標。
中年時代的讀書是調整心態(tài)且行且感悟人生的旅程。人到中年,曾經的激情和稚嫩漸漸退去,生活中的不幸和無奈也會不期而至,這時的讀書就成了我們心靈的醫(yī)生和生活的導師。讀書給我們帶來高尚情操的陶冶,我們一邊體會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一邊感悟著生活對我們的洗禮和饋贈。哲學讓我們學會思考,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感悟人性的柔弱和偉大,讓我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史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和古代文人墨客吟詩作對,和古代帝王將相溝通,和老百姓共感嘆共喜樂;散文就像夜空中皎潔的明月,讓我們的周身都籠罩在如夢如幻的仙境,純潔純凈,清幽靜雅;小說讓我們認清世態(tài)百相,讓我們引以為戒,看透滾滾紅塵中的真善美、假惡丑,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我們沉思,讓我們明智,讓我們豁達,讓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一卷在手,清風撲面,暖意融融?;ㄓ皶埃略谥刑?,我們漸漸走進純凈的精神世界,不再為世俗困擾,純粹地感受著文字散發(fā)出的溫暖氣息,感受文字帶給我們無盡的精神享受和從容,讓我們變得豁達淡泊、寧靜致遠。
晚年的讀書則是一場暗香浮動豁達坦然的旅行。到了晚年,嘗盡人間苦樂,閱盡人間繁華。這時的讀書境界才能達到最高峰,不再為了年輕的理想而讀書,不再為了考取職稱、謀取職位而讀書,不再為了躲避煩惱遠離世俗而讀書,這時才真真正正學會了讀書、純粹的讀書。這時讀書追求的是心靈的安寧和坦蕩,尋求的是內心的感動和寧靜,尋找的是與書籍共鳴的心靈知音。
“偷得浮生半日閑”“小坐軒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一杯清茶、一本好書,躺在竹制的藤椅上,陽光暖暖地傾灑下來,愜意慢讀,茶香和書香相伴,暗香浮動,散淡閑適。我們讀的書可以是經久不衰的經典名著,可以是名家新作,可以是幾行詩情畫意的小詩,可以是起伏跌宕的小說,就算只是一篇小學生稚嫩的作文,只要能引起我們心靈的共鳴,能觸動我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神經,便覺周身愜意無比,仿佛找到了心靈的知音,頓時心曠神怡、快樂無比,讓人不由得陶醉于“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和悠閑之中。
讀書就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讀書能讓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為我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能豐盈我們的靈魂、強壯我們的筋骨、陶冶我們的情操、優(yōu)雅我們的風姿、詩意我們的生活。
讓我們將讀書這場旅行一直走下去,認認真真用心讀好文中的一字一句,踏踏實實用心走好人生的一步一履,體會書中的精彩和睿智,充實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