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華 林靜 閆艷芳
終末期腎病患者個體化透析的護理體會
孫桂華 林靜 閆艷芳
目的探討終末期腎病患者個體化透析的護理對策。方法對50例終末期腎病進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50例患者實行個體化透析方案, 有效地清除了體內毒素, 鈣磷代謝紊亂、心力衰竭、貧血等尿毒癥相關癥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緩解, 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結論終末期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fā)癥多, 危險性大, 應做好轉為與腹膜透析并存等情況的心理護理, 嚴密觀察透析中病情變化, 及時處理并發(fā)癥, 提高及加強患者的安撫教育, 加強飲食指導和管理, 是提高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質量和延長生命的關鍵。
終末期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護理
本組87例, 男48例, 女39例, 年齡56~79歲, 平均年齡60歲, 其中糖尿病腎病27例, 慢性腎小球腎炎23例, 高血壓腎損害7例, 梗阻性腎病6例, 慢性腎盂腎炎13例, 多囊腎5例, 其他原因6例。5年間因并發(f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各種原因死亡37例,目前仍透析50例。對50例患者實行個體化透析方案, 有效地清除了體內毒素, 鈣磷代謝紊亂、心力衰竭、貧血等尿毒癥相關癥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緩解, 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
2.1 血液透析操作要點 上肢血管內瘺患者, 每次穿刺前,應仔細觀察瘺管有無紅腫、感染及動脈瘤等并發(fā)癥, 并觸摸吻合口有無震顫。內瘺穿刺時, 首先選擇好穿刺點, 以上下穿刺點為中心, 常規(guī)消毒, 穿刺前摸清楚內瘺血管走向, 然后左拇指繃緊患者皮膚, 用左食指及中指固定好血管, 明確感覺到內瘺搏動的同時, 右手握穿刺針, 與內瘺成30~40°方向進針。穿刺時應注意, 選擇的動脈穿刺點應距造瘺口2 cm以上(最好5 cm), 靜脈應向心方向穿刺, 靜脈穿刺點離開動脈穿刺點8~10 cm以上, 最好不在同一條血管, 以減少再循環(huán), 達到提高透析效果的目的。另外,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薄, 注意進針斜面不可過大, 回血后固定穿刺針柄, 防止穿刺針滑脫。
2.2 腹膜透析護理操作要點
2.2.1 腹膜透析置管術前準備及護理 術前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認真詳細的向患者介紹腹膜透析的原理及手術過程, 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腹膜透析。
2.2.2 腹膜透析管的護理 腹膜透析置管術后, 防止腹膜透析管阻塞、扭曲和受壓, 下床活動時應注意防止腹膜透析管垂懸于身體一側, 以免造成腹膜透析管脫出。術后常規(guī)進行無菌包扎, 3 d給予第1次換藥, 每周換藥2~3次。傷口如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敷料, 切口處碘伏消毒, 敷料覆蓋,隧道出口處管路應用生理鹽水擦洗, 出口周圍皮膚碘伏消毒敷料覆蓋。切口保持清潔干燥, 防止感染。嚴格交接班, 記錄手術切口、腹膜透析管及引流的情況。
3.1 情緒管理 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出血、肺部感染、脫水不充分等各種原因導致鈉水潴留、血液透析不充分,使患者產(chǎn)生恐懼、焦慮、憤怒等情緒[1]。為了幫助患者克服或減輕恐懼, 醫(yī)護人員首先應當準確分析出患者恐懼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由恐懼轉為接受適應, 給予教育引導安慰和鼓勵, 從而達到信托關系。在預見到患者產(chǎn)生恐懼之前, 醫(yī)護人員就應主動把可能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威脅, 通過合適的方式作適當說明, 并給予安全暗示和保證[2]。
3.2 安撫引導教育 對透析患者的教育管理應符合慢性疾病患者的護理要求, 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宣教模式向鼓勵患者自我評估、身心全面康復模式轉變, 并影響自我效能形成與改變的因素[3]。
飲食蛋白的選擇和控制對終末期腎病患者殘存腎功能的保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無論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特別是腹膜透析從腹膜透析液中丟失大量蛋白質和氨基酸,導致患者極易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及營養(yǎng)不良[4], 指南建議透析患者的飲食蛋白攝入應在1.0~1.2 g/(kg·d), 能量攝入達到146.44 kJ/(kg·d), 以維持患者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宜補充充足優(yōu)質蛋白和熱量, 熱量攝入量為147~167 kJ/ (kg·d ), 比例:脂肪占35%, 糖占60%, 活動量大的可以適當酌情增加。
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累積發(fā)病率逐年增加, 他們作為一群特殊弱勢群體, 給社會和家庭都增加了負擔, 因此, 讓他們回歸社會在減少家庭經(jīng)濟負擔的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只有充分理解患者, 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感情, 才能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 達到讓患者產(chǎn)生真正心理安全的目的。病情重的患者易產(chǎn)生悲觀、抑郁心理, 護士應安撫患者, 鼓勵患者克服不良心理, 讓其面對現(xiàn)實, 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才能逐步達到治療目標。
綜上所述, 出現(xiàn)血液透析并發(fā)癥需合并腹膜透析的患者在中轉期心理問題突出, 嚴重者甚至拒絕繼續(xù)治療。有研究表明恰當、準確的心理疏導和護理干預可減輕透析患者的焦慮情緒, 提高疼痛閾值, 增強患者舒適度, 減少透析中的并發(fā)癥, 提高透析質量。故醫(yī)護人員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給患者針對性的引導、教育、鼓勵, 同時合理利用家庭、社會的支持系統(tǒng), 幫助患者解除心理痛苦, 平穩(wěn)過渡到腹膜透析治療, 最大限度的延長終末期患者的生命。
[1] 孫文閣, 祖靜, 王瑩, 等.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企醫(yī)刊,2006, 19(1):50.
[2] 明臻.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的臨床研究.中華醫(yī)學寫作雜志, 2001, 8(20):2358-2359.
[3] 鵬飛, 王宜芝, 孫玉梅, 等.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中華護理雜志, 2006, 41(7):615.
[4] 何麗君, 婁淑敏, 毛鑫.飲食教育對持續(xù)性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8, 22(11): 879-8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59
2014-11-14]
462000 河南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