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云,李燕
如東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如東 226400
靜脈輸液是將各種藥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過靜脈注入血液循環(huán)的方法[1],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手段。而靜脈穿刺是護士每天都在重復的操作,不應該僅僅追求一針見血,更應該追求合理選擇靜脈輸液工具和正確選擇穿刺部位。規(guī)范化的操作,不但可以減少穿刺次數和操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得到安全的治療。為了更安全、有效地將藥物穩(wěn)、準、快、好地輸入到患者體內,正確選擇輸液工具及穿刺部位在臨床工作中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注。為使該院的護理人員盡快掌握新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正確合理選擇輸液工具和輸液部位,降低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研究人員對照《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和INS(美國護理學會)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找出不足之處,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對全院護士進行培訓指導,取得了顯著的效果?,F報道如下。
2014年9月16日(實施項目導向教學法培訓前)研究人員對全院21個護理單元所有住院病人(A組591例)(不包括輸液中心)采用橫斷面調查方式,調查所有病人輸液部位與輸液工具的選擇,于2014年12月24日(實施項目導向教學法培訓后)再次對全院21個護理單元所有住院病人(B組636例)進行橫斷面調查,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歸檔,將培訓前后的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由美國BD公司提供的靜脈輸液橫斷面調查表。采用整群抽樣法,于2014年9月16日和2014年12月24日兩次由該院經過培訓的16名護士長對全院21個護理單元所有住院病人進行靜脈輸液橫斷面的調查,了解輸液部位與輸液工具的選擇。
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對全院護士進行培訓,并按PDCA循環(huán)法進行改進提高。靜脈治療小組首先根據調查結果,分析護理人員不能正確選擇穿刺部位及輸液工具的原因,然后制定了總目標,要求全院護士嚴格執(zhí)行《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逐步與國際接軌。然后對目標內容逐條進行分解,逐步達標。如:3個月內使護士掌握主動靜脈治療理念,輸液治療前按護理程序的方法對病人主動評估評估;熟悉并掌握人體靜脈系統(tǒng)解剖;掌握各種穿刺工具的特點、穿刺手法、留置時間、維護技術等;復習PVC的規(guī)范操作、學習PICC、CVC操作流程、學習并會進行PVC、PICC、CVC的維護等。熟悉藥物外漏及靜脈炎、血栓等并發(fā)癥的原因、表現和處理等[2]。每個目標分派專人跟蹤負責。培訓時分層進行。首先靜脈治療小組全員培訓,掌握項目導向教學法及要達到的項目目標。然后靜脈治療小組組長對護士長與質控員培訓,在臨床科室的帶頭人中形成一種理念。最后護士長質控員對科室護士進行培訓,包括目標、應達到的要求、實施步驟、操作流程、完成時間等。研究人員將培訓內容制成表格發(fā)放到每個科室,護士長質控員以科室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共同完成目標,靜脈治療小組深入科室進行實例指導,如指導臨床護士如何評估患者、選擇輸液工具、輸液部位等,并開展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提高護士主動參與、主動執(zhí)行的意識,對各護理單元的存在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及時提出幫助糾正,進行再培訓、再檢查。并結合2014年9月16日醫(yī)院靜脈治療橫斷面調查中拍攝的存在問題為案例進行講解。
衛(wèi)計委2014-5-1實施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和INS(美國護理學會)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月24日(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培訓后)鋼針的使用率為48%,而留置針選擇比例為49%,與9月16日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鋼針作為主要輸液工具使用量仍然比較大。而2個工作日的PICC及CVC使用率僅占1%~2%,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個調查日醫(yī)院靜脈治療輸液工具選擇構成比[n(%)]
2個調查日規(guī)定時段靜脈治療非正常或欠合理靜脈穿刺部位選擇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靜脈治療非正常或欠合理靜脈穿刺部位選擇[n(%)]
結果提示,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可以使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合理地選擇輸液工具和穿刺部位。
2個調查日規(guī)定時段靜脈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靜脈治療專題小組培訓前后靜脈導管相關并發(fā)癥比較[n(%)]
靜脈輸液已成為醫(yī)學護理中治療與支持的重要手段,據統(tǒng)計,73%~90%的住院病人需要靜脈輸液治療。輸液工具和輸液部位的選擇是靜脈輸液操作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影響病人治療搶救效果。為避免操作的肓目性,在輸液操作前,應對病人作全面、認真的評估,根據病人年齡、病情、藥物性質、給藥目的,應用醫(yī)學基礎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權衡利弊,合理選擇輸液部位[2-4]。2014年,衛(wèi)生部靜脈輸液行業(yè)標準中強調頭皮鋼針宜用于短期或單次給藥,靜脈輸液宜選擇上肢靜脈作為穿刺部位,避開靜脈瓣、關節(jié)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癥、硬結的靜脈。對該院實施培訓后的輸液工具和穿刺部位調查結果顯示:鋼針的使用率已由55%下降到48%,留置針的使用率已由43%上升到49%。靜脈治療非正常或欠合理靜脈穿刺部位選擇比例由之前的6.67%下降到3.62%;而靜脈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發(fā)生率也顯著降低。由此可見,在實施項目導向教學法培訓后該院輸液工具和穿刺部位的選擇更加規(guī)范,減少了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項目導向教學法是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模式中所采用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指導下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全新、高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課程學習項目是教學組織與實施的載體,重在教與學的互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將項目導向教學法應用到護理教學中是一種新的嘗試[5],研究人員試圖通過這次探索將項目導向教學法應用于護理臨床,使護士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yōu)橛心康牡闹鲃訉W習,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結果主動靜脈治療理念得到了普及,輸液部位和靜脈輸液工具的選擇開始走向規(guī)范,靜脈炎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該次研究結果表明,項目導向教學法實現了對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改造,實現了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更新,更有利于對臨床護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教學方法。
[1]鐘華蓀,張振路.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4):11.
[2]胡芝紅.靜脈輸液部位的探討[J].齊齊哈爾護理學報,2009,30(24):3166.
[3]彭彩玲,練茹蘭.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和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2(7):87-88.
[4]吳玉芬,曾麗,羅艷麗,等.靜脈輸液工具的使用及穿刺部位選擇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4(12):456
[5]毛瓊,張燕,李曉玲,等.“項目導向教學法”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yī)學教育,2013,2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