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改清
(伊寧縣廣播電視局,新疆伊寧835100)
新聞背景材料的運用技巧
□鐘改清
(伊寧縣廣播電視局,新疆伊寧835100)
關(guān)于新聞背景,可以從事物發(fā)展與新聞寫作兩個層面來理解。就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而言,新聞背景是對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現(xiàn)、孤立存在的,它們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漸變過程,與外在的各種相關(guān)事物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拋開這些縱向和橫向的聯(lián)系,很難認識和反映事物的真相。這是宏觀意義上的新聞背景。在消息寫作范疇之內(nèi),狹義的新聞背景,應(yīng)當說是上述大背景的有選擇的反映,但又不完全如此,它的范圍更寬泛一些。一般消息所說的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之外,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烘托的材料。
新聞背景材料的選擇有很多方法,筆者認為,我們在選擇時其中有三個原則不可回避。
一是明確目的,分清主次,抓住重點,以免出現(xiàn)漏洞。通常情況下,決定背景選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實本身的疑點、讀者興趣、新聞主題。所謂“事實本身的疑點”,是指讀者感興趣而不加背景解說又難以理解之處;讀者興趣,既包括前面所說的“終點”,又包括新聞事實之外,讀者需要了解的有關(guān)事實和材料;新聞主題則被認為是調(diào)動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據(jù),大部分新聞應(yīng)根據(jù)主題的需要確定背景解說的重點。
二是要注重背景材料的廣泛性、多樣性。背景材料不受時空和事物類別所限,古今中外,只要對說明新聞事實有用,均可拿來。有人將新聞背景分為若干類型,如歷史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知識背景及人物背景等。這種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聞背景的多樣性,然而實際上背景的種類要比上述分類豐富得多。為了把新聞寫得多姿多彩,記者在選擇背景材料時應(yīng)不拘一格,旁征博引。
三是要借用新聞價值標準精選背景材料。新聞背景雖非新聞事實本身,但是作為新聞作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應(yīng)當能夠調(diào)動讀者興趣。所以在背景材料的選擇方面,實際上也存在著一個新聞價值標準的問題。即“新鮮、重要、著名、接近”等符合讀者心理需求的諸要素為條件,來挑選可作背景的材料,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們在閱讀新聞時,也會看到不少消息枝蔓繁蕪、冗長乏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景材料用得太多。在運用新聞背景時,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在表現(xiàn)手法上要靈活多樣。從一些成功的新聞寫作實踐來看,主要有以下十一種方法:
對比法。即將新聞背景與新聞主體進行縱橫對比,讓讀者從對比中去領(lǐng)悟新聞的主題思想,從而達到增強新聞傳播效果的目的。
補充法。即用新聞背景材料對新聞的主體進行補充,讓讀者從多側(cè)面、多角度去觀察新聞事實。
解釋法。即用背景材料對新聞事實進行解釋,讓讀者領(lǐng)會新聞事實的深刻含義。
描寫法。即對與新聞事實有密切關(guān)系的背景材料進行描述,使之具有形象性,增加新聞的吸引力。通過描寫,使背景材料具有形象性,自然就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懸念法。即運用背景材料設(shè)立懸念突出矛盾的尖銳,吸引讀者。
回顧歷史法。即通過回顧歷史,向讀者展示背景材料,讓讀者了解新聞事實的意義與價值。
數(shù)字顯示法。即運用數(shù)字作為背景材料,對新聞事實進行闡述,使讀者通過數(shù)字,加深對新聞事實的理解。
濃縮法。即在導(dǎo)語之后,以一個段落集中介紹背景材料。這種用法在科技新聞、經(jīng)濟新聞寫作中運用較多。它的好處是便于讀者理解新聞事實。
趣味吸引法。即通過提供趣味性很強的材料,作為背景,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常見的有采用講述與主題有關(guān)的歷史典故、人物軼事、珍聞等辦法。
間接論證法。又稱反證法,即用證明與某一事物相矛盾的行動來證明新聞事實的真實性。
分散插入法。即將背景材料分散插入新聞的各段中,以防止集中使用造成的呆板的“背景段落”。這種用法,能在交待背景時不留斧作鑿痕跡,而且可以使新聞的敘述一氣呵成。
在具體寫作中,一篇新聞到底用哪種方法為好,要因文而異。
常見的有以下四種方法:
背景材料在標題上的運用。這種用法可使新聞的“眼睛”更加明亮和動人,也可使標題在有限的文字里傳達更多的信息,還可以使讀者對新聞的主題思想和新聞價值一目了然。它可放在主標題中,也可以安排在引題或副標題里。例如:
(主題)人類征服肝癌的一曲凱歌
(副題)十年前從肝癌兇神下脫身的少女昨成母親(原載《解放日報》1986年2月2日)
背景材料在導(dǎo)語中的運用。將背景材料放在新聞導(dǎo)語中,同新聞事實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新聞一開篇就能抓住讀者。例如:本報訊積壓在仙居縣百貨公司兩年半的兩千多雙女帶鞋,在和農(nóng)民見面后,竟變成了暢銷貨。
背景材料在新聞主體中的運用。這種用法,在新聞寫作中較多。它根據(jù)深化主題的需要,靈活穿插,巧妙地運用到關(guān)鍵處,使之與新聞主體融為一體,對新聞事實進行說明、對比、襯托,幫助讀者加深對新聞事實的理解。
背景材料在結(jié)尾處的運用。在新聞的結(jié)尾處運用背景材料,會使新聞有“卒意顯志”的作用,能給讀者以回味無窮之感。
背景材料不要過長?,F(xiàn)在報紙上有的消息,全文只有四五百字,而背景材料卻寫了二百多字,使新聞淹沒在舊聞之中。在新聞中背景材料畢竟不是主體,應(yīng)寫得簡練些。
背景材料不要過舊。目前報紙上有些新聞,作者把盡人皆知的材料作為背景引入報道中,使讀者望而生厭。好的背景材料,應(yīng)是讀者欲知未知的知識,能讓讀者在閱讀新聞時,很自然地了解到一些知識。
背景材料不能與新聞事實脫節(jié)。要有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要與新聞事實融為一體,形成有機的結(jié)合。在寫作中,“兩張皮”的背景材料是廢品,生硬的背景材料是下品,水乳交融的背景材料才是極品。
使用背景材料要考慮不同的對象。面向全國的報紙和通訊社發(fā)的新聞,與省、地、縣報發(fā)的新聞,在使用背景材料上,應(yīng)有所不同。作者要從本報讀者對象的實際出發(fā),去選擇背景材料。
不同類型的稿件使用背景材料時應(yīng)有所不同。簡訊、標題新聞、一句話新聞等,可以不必有背景;有的新聞在發(fā)表時,單獨配發(fā)了有關(guān)資料,但對大多數(shù)新聞來說,背景材料是不可缺少的。背景材料的字數(shù)要視不同的稿件而定。
背景材料從哪里來?從采訪中可以搜集到一些,但主要是靠積累。必要時,應(yīng)善于利用圖書館、資料室收藏的書刊,只有這樣,才能覓到有用的新聞背景材料?!?/p>
(本欄編輯:尚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