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峰河南省方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473200] 任紅梅河南省方城縣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473200]/文
?
也談庭前會議的適用范圍
●李相峰**河南省方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473200]任紅梅****河南省方城縣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473200]/文
庭前會議作為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新增的一項司法制度,對進一步規(guī)范刑事審判程序、保證庭審活動順利進行、確保司法程序公正、提高刑事訴訟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但由于我國現(xiàn)行法律、司法解釋對該項制度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缺乏統(tǒng)一的操作規(guī)則,為司法實務帶來了一系列的爭議。下文結(jié)合實踐情況,就庭前會議的適用范圍談幾點認識。
《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并沒有對庭前會議的適用范圍作出明確規(guī)定,僅規(guī)定庭前會議是“可以”召集。司法實踐中哪些案件在何種情形下“可以”召集庭前會議,成為了審判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消除司法適用中存在的分歧,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統(tǒng)一,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以列舉的方式明確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的幾種情形,大體包括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jù),證據(jù)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社會影響重大及其他情形這四種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法律規(guī)定的不完善,為司法適用提供了操作依據(jù)。
一是適用簡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可否適用庭前會議。司法實務中,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將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予以排除。理由是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多為案情簡單、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案件。如果適用庭前會議,勢必增加訴訟成本,與提高訴訟效率的立法相違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能簡單地否定的“一刀切”,因為簡易程序案件也可能存在管轄權(quán)爭議、回避等程序性爭議,如果否定適用庭前會議,則不利于對被告人的人權(quán)保障。
二是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案件能否適用庭前會議。一種觀點認為不能適用庭前會議,理由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多數(shù)被關押,參加庭前會議存在諸多不便,由于沒有辯護律師,被告人本人通常缺乏法律專業(yè)知識,對證據(jù)、案件及程序上的問題難以提出針對性意見,使庭前會議的功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另一種觀點則持肯定意見,認為如果限制無辯護律師的案件適用庭前會議,就會剝奪被告人的訴訟權(quán)利,還可能降低訴訟效率。
三是被告人不認罪的案件是否適用庭前會議。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人不認罪的案件應當適用庭前會議,這樣更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quán)利;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盡管被告人不認罪,但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能夠認定被告人有罪,即使不適用庭前會議也能夠保證集中、高效審理的案件,就無必要適用庭前會議。
四是二審程序是否適用庭前會議。由于刑事訴訟法對庭前會議的規(guī)定是在“一審程序”中,導致部分觀點認為二審程序不應當適用庭前會議。但也有人認為,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相關原則,二審程序可以按照一審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解決程序上需要解決的某些問題,且在司法實務中二審案件也存在一些需要庭前會議解決的程序性問題,二審程序如果符合適用庭前會議的條件,則應當適用庭前會議。
筆者認為,在第一種情形中,由于庭前會議具有程序分流功能,加之刑事訴訟法修改后擴大了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在司法實踐中有很多案情較復雜、人數(shù)較多、證據(jù)較多的案件,由于被告人自愿認罪而適用簡易程序的情形。如果對簡易程序進行絕對化的“一刀切”否定,勢必違背法律設置初衷。在第二種情形中,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充分考慮了司法實踐中有限的訴訟資源,有利于節(jié)約訴訟成本,有其值得肯定的部分,但忽視了對符合適用庭前會議條件卻無辯護律師的被告人權(quán)利的保護。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兼顧兩種觀點的有益部分,如果法院認為無辯護律師的案件確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可以為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在第三種情形下,筆者認為被告人是否認罪與適用庭前會議并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案件如果存在管轄等程序性爭議,需在庭審前對爭議焦點進行整理的,也可適用庭前會議程序。第四種情形,筆者贊同二審程序適用庭前會議制度。雖然法律和司法解釋并未明確規(guī)定二審程序是否適用庭前會議,但依據(jù)刑事訴訟理論,二審程序可以適用一審程序的某些程序性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