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彩繽紛的詩歌百花園里有一枝奇葩——謎語詩,它是詩歌和謎語聯(lián)姻的結(jié)晶,既有詩歌的特征,音韻和諧,韻味無窮;又具備謎語的情趣,啟人心智,妙趣橫生。
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謎能手。有年暑天,他與王吉甫在室外乘涼,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謎語詩:“戶部一侍郎,恰似關(guān)云長。上任石榴紅,辭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兩句:“有風(fēng)不動無風(fēng)動,不動無風(fēng)動有風(fēng)。”兩個詩謎異曲同工,謎底皆是手中拿著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謎詩:“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王吉甫沉思片刻,也以謎語詩對答:“東海有條魚,無頭又無尾;更除脊梁骨,就是這個謎?!痹瓉韮扇硕即虻氖恰叭铡弊帧?/p>
傳說蘇軾在杭州任職時,有一天與黃庭堅、秦少游結(jié)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謎語詩:“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輪轉(zhuǎn)王;有時射出一線光,天下邪魔不敢當(dāng)。”蘇軾已猜到這是什么,卻佯裝不知,笑著問黃庭堅。黃庭堅明白蘇軾的意思,于是隨口說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拉纖走,歸時搖櫓還?!碧K軾詼諧地說:“你們二位有船有房,想必過得不錯,與你們相比,我可寒酸多了——我有一張琴,一根琴弦腹中藏;為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原來他們?nèi)怂鞯闹i語詩是同一個謎底——木工用的墨斗。
宋代才女朱淑真寫過一首意趣盎然的謎語詩:“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謎底為“筷子”。這首詩寫得含蓄幽默,諧趣橫生。前兩句巧用擬人,生動形象,兩枝筷子成了嬌小多姿、苗條可人的姊妹倆,人們用筷子時不正是“捏著腰兒”嗎?后兩句則暗示我們用筷子夾佳肴還得用口舌方可品嘗到美味來!
清代著名學(xué)者趙翼寫過一首謎語詩:“路迢迢而非遠(yuǎn),石疊疊而無山,雷轟轟而未雨,雪飄飄而不寒?!敝i底是“石磨”。人們磨豆腐時,一圈一圈地轉(zhuǎn),正是“路迢迢而非遠(yuǎn)”;石磨上下都是石頭琢成的,不正好是“石疊疊而無山”;磨時響聲不斷,流出白花花的漿來,豈不是“雷轟轟而未雨,雪飄飄而不寒”?這首謎語詩,別具韻味,情趣盎然。
有些謎語詩暗含反封建主題,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骨瘦肌黃;受夠了苦難折磨,歷盡了浪險波狂;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詩句韻味雋永,仿佛一個在舊社會里受盡虐待、滿腹苦水的童養(yǎng)媳,聲淚俱下地訴說她的悲慘身世。這首謎語詩的謎底是撐船用的“竹篙”。竹篙的遭遇與童養(yǎng)媳的遭遇相似,具有強(qiáng)烈的感染力,讓人對舊社會罪惡的童養(yǎng)媳制度感到無比的憎恨?!靶r青青花未黃,敲敲打打湊成雙。他日病來身有恙,喜新厭舊棄路旁?!敝i面講的是一位婦女年輕時迫于父母之命,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到頭來被喜新厭舊的丈夫無情地拋棄,而謎底則是“草鞋”。這則謎語寓意深刻,古代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不正如草鞋一樣被踐踏被拋棄嗎?“昔日豐姿新樣妝,如今襤褸實(shí)堪傷。堂前廚下來服侍,啜飲殘羹剩茶湯?!边@則謎語講的是一位婦女婚后忙碌操勞的凄慘生活。青春年華不復(fù)存在,如今身穿破衣爛衫,終日在堂前廚下服侍公婆和丈夫,只能靠吃殘羹冷炙度日,而謎底則是“抹布”。這是封建社會中婦女地位低下的真實(shí)寫照。
[作者單位:湖北省英山縣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