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揭示汶川地震對環(huán)境持續(xù)影響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最新研究發(fā)現,2008年汶川地震產生近6萬個滑坡,岷江、沱江、涪江三條河流的輸沙量比地震前增加了3~7倍,由滑坡產生的泥沙將在面積約7萬km2的流域內停留數十到數百年.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3日公布這一研究成果,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針對高強度地質事件對地表侵蝕進行定量評價.
該所研究員金章東表示,地震發(fā)生之后的幾年乃至數十年間,地震產生的泥沙和巖石碎屑可能誘發(fā)泥石流、河床淤積等次生災害.他與團隊旨在解答“滑坡物質將會停留多久”、“滑坡物質輸移受到什么因素控制”等問題,為震后次生災害的評估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這項研究通過對岷江、沱江、涪江三大河流的16個站點在汶川地震前后懸浮物通量的比較,利用衛(wèi)星影像圖繪制了滑坡地圖,計算得到滑坡物質的體積.根據2008~2012年間三條河流的年平均輸沙速率,測算出汶川地震對河流輸沙量的影響時間.
“僅僅清空直徑小于25mm的細顆粒就需要數十年,粗顆粒將持續(xù)存在千年以上.”金章東說,研究還發(fā)現,不同的流域里滑坡泥沙的滯留時間從幾年到數百年存在較大差異,“離斷裂帶越近、河流徑流越小的流域,泥沙的滯留時間越長”.
中國環(huán)境網
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