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剛462300河南省漯河市精神病醫(yī)院
漯河市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調(diào)查分析
王建剛
462300河南省漯河市精神病醫(yī)院
目前,精神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精神障礙患者的人群數(shù)量越來越多。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一些患者會成為流浪人員,給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打擊。本文簡要介紹漯河市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
精神障礙患者;流浪人員;臨床特點
近年來,精神疾病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加的精神障礙患者。以往,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響,多數(shù)精神障礙患者都在家或附近居住,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交通越來越便利,有些精神障礙患者會由于家庭無法管理等而外出流浪,導致流浪精神障礙患者人數(shù)逐年增加,對患者家庭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也給社會安定增加了隱患。流浪精神患者的管理由民政、公安、衛(wèi)生等部門共同參與。依照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漯河市自2008年開始將符合救助條件的流浪精神障礙患者定點送入我院治療。我院2013年收治救助精神障礙患者200人次,2014年收治252人次。由于這些患者既往病史不明,癥狀復雜,其診斷、治療都有其特殊性?,F(xiàn)對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2人次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統(tǒng)計及分析,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452人次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中,15例分別接受過2~4次救助治療,實際共救助治療437例,其中男241例(55%),女196例(45%)。入院時大部分患者真實姓名、年齡無法知曉,以“無名氏”入院384例(85%)。原籍在外市或外省35.3%,涉及25個省市自治區(qū),以湖南、四川、云南、廣東等省為多。實際年齡明確15~81歲,平均(35.74±13.37)歲。這些患者中單身65%,農(nóng)村74.1%,初中以下文化93.6%,可見這類患者為弱勢群體。
入院方式:多數(shù)患者是因為影響社會治安或市容,由110民警接群眾報警后,送往救助站,經(jīng)救助站醫(yī)務人員初步判斷有精神障礙,則出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單》,由民警轉(zhuǎn)送我院,經(jīng)我院主治醫(yī)師以上人員初步診斷為精神障礙患者收入我院。也有110民警接警后發(fā)現(xiàn)疑似精神病患者,送往醫(yī)院,并出具出警情況說明并簽字。也有的在救助站期間出現(xiàn)精神異常,而由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至我院或由我院醫(yī)護人員接入,另有一些是從救助定點綜合醫(yī)院轉(zhuǎn)入。由外省、市救助站轉(zhuǎn)入51人。
精神癥狀:臨床表現(xiàn)以橫臥街頭或在馬路上亂走、沖動傷人、無故脫衣或裸體、高聲謾罵、自語自笑、自傷、流浪、少語少動、擾亂治安及交通較多,其他有丟棄隨身物品或把錢物送給路人,追逐異性1例。有肇事行為的181例(40%),肇事行為以砸物、追打行人等為多見。流浪原因大多是因為發(fā)病出走。
疾病診斷:收治的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中,入院均診斷為“精神障礙待查”,出院診斷“精神障礙待查”91例,精神分裂癥204例,精神發(fā)育遲滯113例),其他45例依次為心境障礙、應激相關障礙、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等。
合并軀體疾病情況:有196例患者合并各類軀體疾病,占所有患者的43.36%。其中以合并各種外傷、各類感染、中重度貧血、營養(yǎng)不良多見,其他有慢性肝炎、糖尿病、肺結核、懷孕、下肢壞疽、痔瘡、腹股溝斜疝、骨折、梅毒等。
治療情況:所有患者的治療都是主要以藥物為主,其中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最高的使用率(88%),氟哌啶醇注射治療31%,部分患者合用苯二氮類藥口服或注射。其他依次有奮乃靜、丙戊酸鈉等。一些患者可能同時伴有各種不同的軀體疾病,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癥支持治療。但是由于我院為專科醫(yī)院,對軀體疾病的治療措施有限,在所有患者中共12例軀體問題比較嚴重,不適宜在我院繼續(xù)治療而轉(zhuǎn)到綜合醫(yī)院進行診治,3例因合并癥搶救無效死亡。
住院時間:住院時間1~215 d,平均56 d。其中住院1~3 d 45例,4~7 d 136例,>1周271例。
出院方式及去向:452例患者中最終由家屬接出院135例;由救助管理站遣返原籍180例;其余135例因無法查清身份找不到家屬,病情穩(wěn)定后則由救助站送往福利院。
由于多種原因,精神障礙患者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并且由于家庭難以管理等因素,使得一些患者成為流浪人員,而他們因為存在精神疾病對個人行為后果不能正確判斷,容易發(fā)生傷人、毀物以及自傷等事件,也會因此而被強制送精神病醫(yī)院進行治療和管理。分析精神障礙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如下3個方面:①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癥狀影響;②家庭因素,家屬監(jiān)護不力;③社會心理因素,社會支持系統(tǒng)缺乏。本研究發(fā)現(xiàn),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最突出的特點是既往病史不明,病情較為復雜,這給診斷、治療帶來很大困難。還有的患者軀體情況復雜,需要仔細檢查和甄別,在治療上需要多專業(yè)共同參與和協(xié)作。漯河市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伴發(fā)軀體疾病比例較高,達到43.56%左右;軀體疾病以各種外傷、感染性疾病、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占前幾位。并以自傷、流浪、少語少動、擾亂交通者作為軀體疾病高發(fā)人群。這類患者普遍軀體狀況較差,推測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患者長期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衛(wèi)生經(jīng)濟狀況差加上自我照顧能力下降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病情復發(fā)、加重時易發(fā)生自傷及傷害他人有關,提示精神疾病患者對自身及社會均有危害,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和社會安定。故在治療上應謹慎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以選用不良反應較少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為宜。其次,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既往病史不清,加之患者來源復雜,不同地方的患者口音不同,文化存在差異,交流較為困難。臨床診斷以精神分裂癥為主,精神發(fā)育遲滯所占比例也較高,可能與這類患者生活自理差,長期流浪導致軀體狀況差、以及對市容影響較大,易被人關注有關。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救助對象精神障礙患者病情稍有好轉(zhuǎn),找到家屬后即由家屬帶回。多數(shù)被家人以無錢繼續(xù)接受治療為由帶回老家,由于家庭貧困,缺乏監(jiān)管,造成再次流浪,其預后令人擔憂。還有部分患者在病好后仍然故意“裝壞”從而達到長期滯留醫(yī)院的目的,也是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
總之,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街頭流浪的精神障礙患者越來越多,他們不但給家庭造成嚴重負擔,也給社會安定埋下了隱患。因此,對救助對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應全社會共同參與,多方協(xié)作,加強管理,不斷提高醫(yī)療救助水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對維護社會安定有重要意義。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street of rescue object in Luohe city
Wang Jiangang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Luohe City,Henan Province 462300
At present,the incidence rate of mental disorders i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mental disorders are more and more.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mental illness,some patients will become homeless,and it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patient's famil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street of rescue object in luohe cit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Homeless peopl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