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梅 張志宏
艾滋病社會歧視成因分析及消除方法研究
宋麗梅 張志宏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社會歧視成因和消除對策。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方法對關愛醫(yī)院50例艾滋病患者和我院門診非艾滋病患者500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 50例艾滋病患者因客觀社會環(huán)境、自身問題和社會群體等因素遭到過或正承受著嚴重的社會歧視,大都有悲觀、逃避、絕望的負面情緒,7例艾滋病患者甚至希望通過自殺獲得解脫。結論 需要建立社會支持機構關心艾滋病患者,主動解決其生活困難,安撫不良情緒,對艾滋病患者和各個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社會群體定期進行宣傳教育,正確認識艾滋病,預防感染艾滋病,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社會存在感,減少社會群體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
【關鍵詞】艾滋??;社會歧視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in AID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50 patients with AIDS and 500 cases of non AID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50 cases of AIDS patients dued to the objective social environment,their own problems and social groups and other factors had been or were under severe social discrimination,mostly had pessimistic,escape,despair of negative emotions. 7 cases of AIDS patients even hope to suicide.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support for AIDS patients,can be initiative to solve their life difficult,to appease the bad mood. AIDS patients and the community,the township community groups on a regular publicity and education,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IDS,AIDS prevention,can improve the social presence of AIDS patients,and reduce social groups of AIDS patients.
【Key words】 AIDS,Social discrimination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危害性大的傳染病,HIV病毒通過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極其重要的T淋巴細胞造成T淋巴細胞大量破壞而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缺失[1]。為預防艾滋病的發(fā)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艾滋病歧視對艾滋病患者的傷害,我們對50例艾滋病患者和500例非艾滋病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已取得滿意成績,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我區(qū)關愛醫(yī)院就診的50例艾滋病患者和我院門診500例非艾滋病患者進行調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小組討論和深度訪談等多種方法了解50例艾滋病患者在社會環(huán)境中受到的歧視事例,分析500例非艾滋病患者對艾滋病患者的看法,制定消除艾滋病社會歧視的對策[2]。
1.3 艾滋病的社會歧視原因[3-4]
1.3.1 社會環(huán)境因素 由于艾滋病發(fā)病群體以同性戀、賣血、賣淫、嫖娼和吸毒者居多,人們將艾滋病與道德敗壞相聯(lián)系,很多艾滋病患者被冠以“好吃懶做”“不知檢點”“人格低下”等貼簽。且一些媒體不恰當的宣傳使人們將感染艾滋病等于死亡的觀點深入人心,人們害怕被傳染,對艾滋病避之不及。
1.3.2 艾滋病患者自身因素 艾滋病患者因為長期被歧視而自卑和絕望,大多患者性格開始變的內向、少言,對于遭受的歧視大都默默承受或報復社會。一些家庭困難而被迫賣血染病的患者因為患病失去了勞動力,疾病讓他們更加貧困。
1.3.3 社會群體因素 社會群體的心理因素和對艾滋病的認知水平是艾滋病患者遭到社會群體歧體的主要原因。歧視者通過剝奪艾滋病患者的平等感滿足自己的優(yōu)越感,將自己處在強勢的價值觀上限制和排斥艾滋病患者以滿足自己唯我獨尊的病態(tài)心理[5]。社會群體接受到的錯誤和不完全信息造成了對艾滋病的偏見,艾滋病患者周邊人群因為知識水平有限,對艾滋病沒有正確認識而產生誤解。
1.4 艾滋病的社會歧視消除對策
1.4.1 從制度上保障艾滋病患者 政府應合理設計制度和政策,杜絕歧視現象。提供艾滋病患者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環(huán)境,避免艾滋病患者及親屬在求學、就業(yè)、醫(yī)療及社會福利等方面被剝奪平等的權利。將艾滋病患者的權益保護納入到政策化和法制化體系,有利于促進艾滋病防治工作[6]。
1.4.2 擴大艾滋病防治宣傳 以權威、主流的聲音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以豐富的資訊讓人們正確認識艾滋病,開展圖文并茂、內容言簡意駭的艾滋病預防展覽,將正確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和端正的艾滋病應對態(tài)度傳播給社會群體,消除和減少因為對艾滋病知識缺乏而引起的社會歧視。
1.4.3 建立艾滋病援助機構 對艾滋病患者及家庭給予基本醫(yī)療護理,鼓勵艾滋病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回歸社會的信心,提供其政策宣傳、法律援助、人權保障等政治支持;給予其治病津貼、生活補助和居住場所等經濟支助;倡導其及時了解相關信息;疏導其負面情緒;幫助其建立正常社交,達到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降低醫(yī)療成本和減輕政府財政壓力的目的。
50例艾滋病患者因為客觀社會環(huán)境、自身問題和社會群體等三方面因素遭到過或正承受著嚴重的社會歧視,大都有悲觀、逃避、絕望的負面情緒,7例艾滋病患者甚至希望通過自殺獲得解脫;500例非艾滋病患者均明確表示不愿意與艾滋病患者有任何接觸。
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反恥辱、反歧視”的世界艾滋運動主題以來,我國逐漸開始正視、關心和接觸艾滋病群體。我國的艾滋病患者受到的歧視包括非正式歧視和正式歧視。社會健康人群對艾滋病患者的疏遠、排斥和隔離等非正式歧視讓艾滋病患者不能享受平等的就業(yè)、學習和醫(yī)療機會,正當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甚至艾滋病患者的親屬和照顧過艾滋病患者的醫(yī)療工作者和與艾滋病患者有來往的人也同樣被遭到歧視。武漢大學醫(yī)學部傳染病學教授、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感染科醫(yī)生桂希恩作為中國艾滋病高發(fā)區(qū)的最早發(fā)現者就因為將5名艾滋病患者帶到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做全面檢查并將5名患者帶到家里同吃同住而引起周圍人群的恐慌、排斥和抗議。政府部門在政策、法規(guī)、條例等方面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性內容制度化是對艾滋病患者的正式歧視。
在艾滋病社會歧視消除對策持續(xù)實施的同時,艾滋病患者應擺正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工作,提高和保證自身的自立能力,尊重自己,反對歧視,不依賴于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救助,以樂觀、正面的心態(tài)和行動面對疾病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
參考文獻
[1]周平. 艾滋病社會歧視成因分析及消除策略[J]. 健康天地,2013,4(2):105-106,108.
[2]王名嬌,廖智柳. 反艾滋病歧視“社會墻”的形成及消除[J].人民論壇,2014,6(20):154-156.
[3] 孫麗娜.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與其家屬艾滋病相關羞辱和歧視的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1(11):1219-1222.
[4] 李貞貞,王紅紅. 艾滋病相關歧視社會心理學因素及對策的研究現狀[J]. 護理研究,2014,28(3):1029-1032.
[5] 高明香. 昌樂縣高中學生預防控制艾滋病相關知識調查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8):29-32.
[6] 臧靜. 羞辱與歧視對艾滋病傳播機制的影響及對策[J]. 醫(yī)學與哲學,2009,30(4):33-35.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1-0003-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003
作者單位:132011 吉林市船營區(qū)婦幼保健院
Cause Analysis and Elimination Methods of AIDS Social Discrimination
SONG Limei ZHANG Zhih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Chuanying District,Jilin City,Jilin 132011,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