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志 (安徽淮北師范學院 235000)
2004年啟動的新課改是我國基礎教育界的一次重大革新。新課改最大的特色在于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獲得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出豐富多彩的人格,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克服傳統(tǒng)課程體系中過分強調整齊劃一、集團化效應的不良傾向。眾所周知,書法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化中絢爛的藝術瑰寶,歷來受到中國傳統(tǒng)社會各層人士的重視。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漢字書寫作為傳統(tǒng)的技藝開始逐步在日常生活中淡化,很多人整日地面對電腦,很少寫字,提筆很容易“忘字”,患上了所謂的“失寫癥”。有人不禁驚呼:“漢字危機”要到來了!
在此背景之下,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書法教育就顯得迫在眉睫了。本文將試圖探討書法教育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對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意義,以及當前書法教育的現狀和改進方法。
當今的基礎教育界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文化科課程設置過滿,學生幾乎沒有課余時間培養(yǎng)發(fā)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書法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彌補學生在個人文化素養(yǎng)方面存在的偏差。筆者以為,書法對個人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書法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一種也肩負教育重任。人類的審美需要是伴隨著人類的誕生與發(fā)展而產生、發(fā)展起來的內在的需求與渴望,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價值意識。這種價值意識是客觀存在、主客觀統(tǒng)一的結果。18世紀德國著名作家席勒指出:“……通過美,人們才可以走向自由?!痹谒磥恚瑢徝澜逃哪康氖菐椭丝朔诵苑至?,進而培養(yǎng)完美人性,因此席勒指出“通過一種更高的藝術來恢復被藝術破壞了的我們自然本性中的這種完整性”,這樣才能夠促使我們的“人性自由地生長和發(fā)展。”那么,基礎教育階段審美教育或美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書法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書法藝術的教育價值是基于人的審美需要而產生的,所以書法教育價值觀首先是一種基于人類需要的審美價值觀。在書法教育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藝術進行美的欣賞和感悟能力,并在技法學習基礎上深化對書法美學價值的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洋”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沖擊,傳統(tǒng)文化日漸式微,而隨之式微的恐怕還有我們的民族精神。然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人們意識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爆F在很多外國人也開始了解、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世界文明發(fā)源地之一,中國有著悠久的書寫的歷史,書法教育觀也應成為一種文化需求,由此而衍生出的書法藝術代表了漢字文化的精髓,傳承了中華文明的薪火。因此,作為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法同樣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書法教育價值應該立足于人類對民族文化價值的肯定、對人類文明史的肯定。
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曾借書法規(guī)勸唐憲宗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睆娬{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心在于養(yǎng)心氣。因此書法藝術與人的心靈健康發(fā)展相輔相成。當今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yè),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獲得了莫大的寧靜及身心的愉悅。同時,很多書法學習者在品味、臨摹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1999年6月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的實施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書法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不斷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實踐活動,要求學習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無論是書法的鑒賞還是書法的創(chuàng)作活動,都極大地豐富著我們的大腦。
首先,我國長期以來漠視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氛圍也比較淡漠。近年來許多家長往往抱著功利性的目的讓孩子學習藝術,期盼孩子通過“藝考”捷徑進入大學。而藝考生往往成績都不太理想,迫于無奈才走上“藝考”路。受高考招生人數和招考院校的限制,書法藝術生不是很多,且就業(yè)前景略顯暗淡。很多教育部門的官員對書法不夠重視,直接導致書法理念定位出現偏頗。
其次,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了專門的書法課,把書法課并入美術課或語文課中。新版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就采取了這種辦法來彌補書法課程在高中階段的缺失。個別開設書法課程的學校也面臨困境。書法課與美術課相互交織,地位尷尬。把書法課當做寫字課來上,強調如何將字寫得美觀,片面強調楷書的書寫,忽視其它字體和書法文化的傳授等,都導致學生對書法的重要性認識不清。
第三,師資匱乏直接影響書法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開展。盡管很多大中專院校的美術系或藝術系都把書法列為基礎課程,但整體上專業(yè)從事書法教學的教師隊伍仍顯得非常薄弱。
第四,教材編寫缺失或不正規(guī),缺乏指導性和實用性。前兩年,部分省市曾經在中小學中印發(fā)過相關的書法家才,如《書寫》《中學生字帖》等。這些教材中對筆法和書法文化的介紹相當簡陋,而且多集中于硬筆書法。同時教材本身取字不足夠規(guī)范,臨摹價值較低。就算是這樣的 教材,這兩年也逐漸銷聲匿跡了,目前大部分學生練字時都是自己購買硬筆字帖,以描紅為主,缺乏臨摹指導——導致學生不描紅就寫不好字。
因此,為促進書法教育普及和發(fā)展,我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新課標關于書法教育的要求。如新課標中的具體目標設置不夠具體,太含糊。忽略了軟筆書法的重要性。硬筆書法發(fā)展了幾十年,確實有許多書寫家,但是仍然沒有形成像毛筆書法那樣的具備高技法的書寫群體和鑒賞群體——換句話說,硬筆書法目前很難講是一門形成了氣候的藝術。因而“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蔽幢厥菍iT針對硬筆書法而言的,但又沒有明確指出要欣賞毛筆書法。
第二, 培養(yǎng)師資,編寫優(yōu)秀書法教材,增加書法課程。很多學校近些年都逐步開始重視書法專業(yè)課程的開設和書法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但一直苦于師資難求。各類師范院校應當結合當前社會的需求,適當培養(yǎng)一批懂得書法、會書寫的專業(yè)教師人才。優(yōu)秀的書法教材的編纂也是鼓勵書法課程的開設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門應當組織一批優(yōu)秀的書法家,結合當代學生的書寫習慣和認知規(guī)律,編寫出實用性強、書體優(yōu)美、書法知識豐富、成系統(tǒng)的書法教材,取代現有的良莠不齊的硬筆字帖。
總而言之,在新一輪課改理念指導之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書法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高尚的省美情趣,提高其綜合素質。使青少年通過書法的學習完善人格、豐富內心世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1]蔡敏蘭.理念·教育理念·新課改理念,《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4).
[2]王淦生.“漢字危機”是否會來,《教育科學論壇》2013(12).
[3]王愿.書法教育價值、功能淺論,《中國校外教育》2009(8).
[4]席勒,張玉能譯.《審美教育書簡》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5]章凱.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分析,《當代教育論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