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峰
1949年6、7月間,第二野戰(zhàn)軍前委在南京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進軍大西南的具體作戰(zhàn)部署和城市接管等問題。期間,劉鄧首長找陳錫聯談話,鄭重交待:重慶解放后,由你陳錫聯擔任市長、市委第一書記兼軍管會副主任。當時,陳錫聯擔任二野第3兵團司令員,之前從沒有干過地方工作。
“三招”穩(wěn)定社會秩序
1949年11月30日,第3兵團解放重慶。當晚,陳錫聯就帶領兵團機關隨部隊進入重慶。12月3日,重慶市軍管會正式成立,主任由二野副政治委員張際春擔任,陳錫聯、張霖之任副主任,謝富治、曹荻秋、段君毅、閻紅彥、王近山等任軍管會委員。12月11日,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決定,重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陳錫聯任市長,曹荻秋任副市長。
重慶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盡管當時沒有遭到毀滅性破壞,但國民黨留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無家可歸的難民流浪街頭,散兵游勇趁火打劫,7萬多舊職員等待接收安置,大批教師學生等待救濟與復課,被國民黨破壞的工廠亟待恢復生產,城鄉(xiāng)與內外交流及商業(yè)活動陷入停滯狀態(tài),蔣匪特務到處進行破壞搗亂,國民黨潰逃時從監(jiān)獄里放出來的慣匪竊賊瘋狂做案,大批乞丐在街頭攔路討要。總之,剛剛解放的山城,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對此,陳錫聯等采取的第一招是保護資產、清點家底。
重慶解放后,一切官僚資本、公共資產,已經成為人民的財產。因此,軍管會要求所有在機關、企業(yè)中供職的員工,必須保護好一切資產、檔案,遵照軍管會及其派出的軍事代表的命令,迅速完成清點、移交工作,不得破壞、浪費、隱瞞和盜賣。同時,對隱藏、轉移官僚資本和公共財物的,號召全市人民積極揭發(fā)檢舉,協助政府完成接管工作。經各接管委員會清點,共接收機關、工廠、銀行、倉庫、公共工程等大小單位計370余個,接收員工10余萬人。接收的各類物資主要有:黃金l萬余兩,白銀8500兩,銀圓1.48萬余元,美鈔5.02萬余元,食米6700余石,稻谷1.55萬余石,食鹽9.57萬石,各種汽車1800余輛。
第二招是宣傳教育群眾,揭穿反動謠言。
重慶解放后,敵人的反動宣傳仍然很囂張,制造謠言,擾亂民心,破壞接管。陳錫聯指示專人每天都聽取匯報,分析敵情,掌握動向,研究對策,針鋒相對,打擊敵人。針對敵人的謠言,大力宣傳我黨的政策和人民軍隊的宗旨,以事實揭露國民黨蔣介石消極抗日,發(fā)動內戰(zhàn),鎮(zhèn)壓進步力量,奴役勞動人民的反動本質和真實面目。同時,用實際行動回擊敵人,澄清真相,教育人民。
第三招是治理社會秩序,改造大批乞丐。
剛解放時,重慶市流落街頭的乞丐有1000多人。白天,三五成群的乞丐見到穿得好一點的人就攔路要錢,見到汽車過來,就往路上一躺,不給錢就耍無賴;晚上則結伙偷盜、搶劫。他們既是舊社會的受害者,同時又擾亂社會,影響治安,必須堅決加以治理、取締。陳錫聯等對乞丐采取了收容教育的辦法,改造挽救他們重做新人。
為教育那些被收容的乞丐,陳錫聯親自去給他們講話,說明政策,做感化教育工作。他還指示給乞丐們理發(fā)、洗澡、換新衣服、檢查身體、治療疾病、組織學習、參加生產勞動,在政治上給予做人的權利。他還發(fā)現:不少乞丐是中學生、大學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他們就業(yè)無門,生活無著,流離失所,才淪為乞丐。因此,他堅持認為,改造乞丐是“變廢為寶?!蓖ㄟ^教育學習,新舊社會對比,成功激發(fā)了乞丐們做人的信念,他們決心棄邪歸正,做自食其力的新人。那時,中央決定修建成渝鐵路,陳錫聯等就把他們組織起來修鐵路,并按勞定酬,給他們發(fā)工資。后來,陳錫聯到工地去看望,乞丐們激動不已,有的跪下來說:“感謝陳市長,感謝陳青天!”他們告訴陳錫聯:平生第一次領到了錢,買了新衣服穿,有了飯吃,有了工作。他們圍著陳錫聯又說又笑,高興得不得了。
依靠工人解決民生問題
重慶解放時人口約120萬,產業(yè)工人、交通運輸工人、手工業(yè)者及其家屬就有50多萬,差不多占了一半。因此,陳錫聯清醒地意識到,重慶的各項建設,必須依靠工人階級,走群眾路線。為了讓工人們在政治上抬起頭,陳錫聯等規(guī)定所有公有企業(yè)要成立管理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管理委員會中工人代表要占半數,企業(yè)內的一切重大問題都要經過管理委員會討論決定。同時,他們還要求各企業(yè)成立職工代表會議。職工代表會議與管理委員會并行,成為在工會領導下保障和維護職工利益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在私有企業(yè),他們強令廢除那些剝削、侮辱工人的管理制度(如抄身制度),禁止無理開除工人,改善工人勞動環(huán)境,保障工人休息權利等。
重慶依山傍水,船運發(fā)達,沿江碼頭多,碼頭工人多,人力車夫也多。解放前,封建把頭和偽工會控制著碼頭,他們把碼頭工人當作牛馬,任意打罵,肆意盤剝,敲詐勒索。碼頭工人受盡了反動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接管重慶后,為了維護碼頭工人的利益,建立碼頭正常秩序,軍管會一方面派出部隊維護碼頭秩序,宣傳群眾;另一方面采取專政措施,把民憤極大的封建把頭抓起來,召開公審大會,判刑勞動改造。在碼頭工人代表集會上,工人們勇敢地站起來,爭相控訴封建把頭和偽工會的罪惡。陳錫聯在會上講話說:“城里百萬市民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通過碼頭進來,而城里的工業(yè)生產品,又必須經過碼頭輸送出去。碼頭是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必須經過的橋梁,因此,碼頭工人的勞動和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過去,國民黨殘余匪幫和偽工會少數惡霸特務分子,對工人進行種種剝削壓迫,碼頭制度極不合理,碼頭秩序混亂,不單使我們碼頭工人弟兄的生活困難,而且阻礙了城鄉(xiāng)物資交流。現在天亮了,我們碼頭工人翻身做了主人。我們要團結起來,組織自己的工會,建立新的碼頭秩序與碼頭制度?!痹谑锌偣I委會的領導下,很快就把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夫組織起來,分別成立了勞動工會,自己管理自己。工人們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困難靠組織,生活上有了保障,社會地位提高了,勞動勁頭也足了,碼頭秩序很快改觀。
解放時的重慶,既臟又亂,下水道不通,污水街上流,垃圾成山,臭氣熏人,蒼蠅滿天飛,老鼠成災害。軍管會和市政府決心治理臟亂,整頓市容。陳錫聯等找到重慶市政建設工程圖紙,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一起研究治理方案,組織工人疏通管道,搬運垃圾,發(fā)動市民清掃街道,整頓市容。這樣,用開展群眾性衛(wèi)生運動的方法,很快解決了臟亂問題,重慶市展現出新的面貌。在解決臟亂問題的同時,陳錫聯等安排了一批工人就業(yè),組成了從事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工人隊伍。
當時,重慶大小工廠很多,要盡快恢復和發(fā)展生產,首要的是做好工人的工作,妥善解決勞資關系問題。這方面的工作政策性很強,有個勞資雙方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問題。因此,這項工作花費的時間最長,力量最大。剛解放時,工人群眾期望很高。有些工人提出要增加工資,減少勞動時間,發(fā)“解放金”,過節(jié)要發(fā)雙薪等。在當時財政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這些要求不可能完全得到滿足。通過陳錫聯等組織有關部門宣傳教育,在重慶市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工人代表們主動號召全市職工不加工資,拿最低工資,努力生產,不計報酬,和人民政府團結一致,共渡難關。代表們的號召得到了全市職工的熱烈擁護和積極響應。同時,陳錫聯委托張霖之、曹荻秋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和深入細致的工作,制定了正確的政策,有效地解決了勞資關系問題,使工廠的生產很快走上新的軌道。
二次大搜捕整頓治安
在接管過程中,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維護社會治安,對隱藏下來進行破壞搗亂的蔣匪特務進行鎮(zhèn)壓,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剛解放時的重慶,社情極為復雜。各種游雜武裝名目繁多,散兵游勇1萬多人,從上海、南京、武漢逃來的匪特以及蔣匪潰逃前留下潛伏的敵特,如國民黨中統局、軍統局的特務,“三青團”、“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等非法反動黨團的頑固分子,數量也不少。這些反動分子,搶劫、殺人、強奸、偷盜、放火、破壞等等,無惡不作。更有甚者,他們還向軍管會的領導同志、民主進步人士、工商界頭面人物寄恐嚇信,威脅其人身安全。陳錫聯也收到過恐嚇信,還挨過兩次黑槍。
面對敵特分子的猖狂活動,陳錫聯感到必須要進行一次嚴厲的鎮(zhèn)壓。他和重慶警備司令尤太忠、公安局長劉明輝等開會商議,決定在全市來一個大搜捕。搜捕的方針,確定了兩條,一條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另一條是:快抓、快審、快處理。當時,已經掌握的面上的反動分子有六七百人,就確定先把這些人抓起來,通過審問,把那些藏在后面的敵特分子挖出來,爭取一網打盡。
1950年1月18日,行動開始。早晨6點半,全市緊急戒嚴。警備部隊及公安人員1萬多人統一行動,封鎖了大街小巷,控制了交通要道,開始了第一次全城大搜捕。敵特分子根本沒想到陳錫聯會來這一手,頓時驚惶失措,紛紛將暗藏的槍支、彈藥、電臺等軍用物資丟在大街上、角落里,不少人主動到軍管會交槍自首、交代罪行。當時的《新華日報》報道了這次行動的情況:
在緊急戒嚴期間,全市秩序良好,人們的心情,與蔣匪統治時期實行戒嚴時截然不同,許多住戶開著大門,男女老少站在門口相互談笑,慶幸著匪徒們的就擒。在臨江門,當公安人員和警備部隊押著一群匪徒走過大街時,兩旁的碼頭工人及市民們,都擠在每家門口拍手叫好,并紛紛相語:他們(指匪徒)橫行了幾年,今天算是走到末路了。
按原定方案,準備抓六七百人,但是由于許多市民爭相檢舉,以及被抓的人主動揭發(fā),結果一共捉了1200多名特務和各類破壞分子。抓到以后,即按原定方針,快審快放,從速從寬釋放了一批主動坦白、愿意悔改的特務分子。至中午12時許,第一次大搜捕勝利結束。下午,陳錫聯趕到廣播電臺,向全市發(fā)表廣播講話:
市人民政府為了鞏固革命的勝利,保護人民的安全,使全體人民各安其樂,逐步恢復與發(fā)展生產,此事于建設人民的新重慶,本市治安機關對于繼續(xù)做惡或尚不知悔悟的國民黨匪幫特務破壞分子不得不加以逮捕。這一適合適宜的重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正確的,是符合于全體人民的利益的,必能獲得廣大人民的擁護……
這些特務破壞分子勾結土匪流氓搶劫市民財產,販賣武器、毒品,制造謠言,鼓吹所謂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挑撥離間各階層人民的團結,以達其破壞生產的目的。他們還制造假人民幣、假銀圓,以擾亂金融市場。其種種陰謀破壞罪惡,實在不勝枚舉?!@些怙惡不悛的特務破壞分子,竟敢把人民政府的莊嚴警告,當作耳旁風。治安機關負有鞏固革命勝利,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之責,對于這些特務匪幫已到仁至義盡,再也無法容忍的時候了,故不得不把他們逮捕起來。
陳錫聯講完話后,欲擒故縱,宣布戒嚴解除。商店、茶館、電影院、戲院很快開門正常營業(yè),市民生活也恢復正常。這時,那些漏網的、隱藏在幕后的敵特分子,以為沒有事了,又冒出來活動。陳錫聯等根據掌握和被抓特務檢舉的線索,當天晚上,出其不意,公安便衣一起出動,又來了個第2次大搜捕,一下抓了100多罪大惡極的特務頭子。經過審訊,大張旗鼓地予以嚴懲。
經過兩次大搜捕,反動特務分子基本上都被抓了起來,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人民群眾拍手稱快,生產、生活秩序日趨正常,人心也日益安定。
當時,潛藏的敵特紛紛叫苦:“‘小鋼炮(陳錫聯紅軍時期的雅號)開始開炮了!”
大膽使用舊職員
1950年1月23日,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隆重召開。會議期間,陳錫聯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了《關于重慶接管工作的報告》,向與會代表報告了重慶解放與接管的情況、接管中的幾項主要工作及當前的中心任務。與會代表經過審議,批準通過了這個報告。
會議結束時,選舉產生了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并決定由陳錫聯任主席,曹荻秋、胡子昂、何魯為副主席。
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及協商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接管工作勝利結束,開始了重慶全面恢復與發(fā)展的新階段。在此過程中,陳錫聯大膽團結、教育、改造和使用舊人員,留下了一段佳話。
陳錫聯回憶:“無論是在接管時期,還是在恢復與全面管理時期,我們在重慶工作的干部數量很少,大概是在同等城市中最少的。干部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西南的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前方仍在打仗,不可能抽調大批干部留在地方;另一方面,主要考慮留的人多,自身負擔重,不利于恢復生產的發(fā)展?!?/p>
干部少,沒經驗,工作任務重,怎么辦?陳錫聯從實踐中認識到,團結、教育、改造、使用舊人員———舊公務人員、舊工程技術人員、舊知識分子,是一個好辦法。他認為,這些人過去為舊社會服務,通過教育改造,使他們脫胎換骨,轉變立場,同樣可以為新社會服務。
舊人員雖然長期為國民黨做事情,身上舊的習氣很多,有的還有不少劣跡,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只為養(yǎng)家糊口,與反動的官僚政客和土匪惡霸有本質的區(qū)別。同時,他們也是被剝削、被壓迫者,是我們黨團結的對象、教育改造的對象。舊人員大都有文化,有技術,有管理知識和生產經驗。我們黨要搞建設,很需要這些人。因此,他們又是使用的對象。對舊人員的教育改造,陳錫聯也有一套:“主要是對他們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基礎知識、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時事政策的教育,使之逐漸樹立新思想,增加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改造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改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知識技術專長,引導、調動其積積性,自覺地為建設新社會貢獻力量?!?/p>
舊人員得到重視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很高,在解決重慶的下水道問題上出了大力。
重慶是個山城,地勢不平,每到雨季,雨水聚流而下,沖毀房屋,毀壞道路,糞便污水遍地橫流,人民飽受其苦。解放前,重慶百姓多次呼吁修建下水道,但國民黨政府總以經費短缺為由敷衍搪塞。后來迫于壓力,勉強修了幾十公里,又借口沒錢停工了。解放后,在笫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劉伯承司令員提出要修建下水道,徹底解決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這一倡議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陳錫聯負責主抓這一工作,他非常重視使用舊人員。
在回憶錄中,陳錫聯對這些舊人員充滿敬意:
在修建下水道工程中,舊人員———主要是舊工程技術人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感恩于人民政府的信任和重用,對人民政府想山城人民之所想、解山城人民之所難欽佩不已,主動找來圖紙資料,精心設計測量,認真組織施工,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勞動在一起,不長時間就把下水道全部修通了,解決了國民黨政府幾十年未能解決的問題。
當年,重慶的全面恢復與發(fā)展,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困難之所在,正如鄧小平所言:“以重慶言,這里有一個龐大的戰(zhàn)爭機構和一個龐大的軍事工業(yè),國民黨在撤退時還來了一個嚴重的破壞,而以動力的損失為最大,現在要把它們恢復起來,改變成為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和平工業(yè)或改變成為切合實際的國防工業(yè),當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陳錫聯等人的努力下,鄧小平眼中“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開了一個好頭,“和平工業(yè)”、“國防工業(yè)”開始起步。
1950年6月,陳錫聯和胡子昂副市長奉政務院周恩來總理之令赴京匯報工作。在京期間,聽取匯報的除周總理外,主要是民主黨派的知名人士,有章伯鈞、章乃器、史良等。匯報的內容主要是重慶的接管,整頓社會秩序,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等。匯報完后,這些民主人士對重慶的工作很滿意,由衷地說:“你這個領兵打仗的人,管城市也蠻不錯嘛!”
1950年10月中旬,陳錫聯離開重慶赴京,接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任務,離開了主政近一年的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