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核磁共振對椎管腫瘤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用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椎管腫瘤患者80例,給予核磁共振(MRI)檢查,并于術中給予臨床病理檢查,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性。結果 經MRI檢查,80例患者中,血管母細胞瘤12例、星型細胞瘤26例、神經鞘瘤12例、轉移瘤15例、脊膜瘤10例、室管膜瘤5例;臨床病理診斷結果與MRI診斷結果相一致,二者腫瘤類型符合率達100%。在椎管腫瘤的臨床診斷中,核磁共振(MRI)診斷效果良好,操作簡便,準確性高。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8.038
作者單位:151100 黑龍江省肇東市第一醫(yī)院
Analysis of Clinical Value for Diagnosis of MRI in Intraspinal Tumors
SUN Zijun The First Hospital of Zhaodong City,Zhaodong 15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canal tumor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pinal tumo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given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examination,and to giv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examination in operation. Results The MRI examination,80 patients,12 cases of hemangioblastoma,astrocytoma in 26 cases,12 cases of metastatic tumor,neurilemmoma in 15 cases,10 cases of meningioma,5 ependymomas;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pathologic diagnosis consistent with MRI diagnosis result,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wo tumor types up to 100.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traspinal tum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 diagnosis of good effect,simple operation,high accuracy,and is worth spreading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MRI,Intraspinal tumor,Pathology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臨床上一種新興的診斷技術,憑借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目前在臨床診斷活動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MRI的工作原理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的自旋能級被外磁場作用下發(fā)生塞曼分裂,并且共振吸收某一恒定頻率輻射的物理現(xiàn)象 [1]。MRI與CT斷層成像技術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相比較,具有輻射少、對人體傷害小等優(yōu)勢。椎管腫瘤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腫瘤疾病,通過采用MRI的檢查方法對椎管腫瘤進行臨床診斷已經成為當前的首選診斷方式。我院通過對收治的椎管腫瘤患者給予核磁共振的診斷檢查方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椎管腫瘤患者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5.4±6.8)歲。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及臨床手術病理檢查。
1.2 方法
所有80例患者于手術前均給予核磁共振(MRI)檢查,并于術中給予臨床病理檢查。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性。MRI檢查方法具體如下:采用飛利浦1.5 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器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全方位掃描,常規(guī)采取T1WI,T2WI,STIR及矢狀、橫斷、冠狀面等掃描方法進行掃描。經掃描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灶區(qū)域后,采用Gd-DTPA增強掃描方法繼續(xù)掃描,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情變化來確定造影劑的劑量,重點掃描椎管腫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信號特點,經全方位掃描后,進行臨床專家會診,對腫瘤的位置、性質進行確定。病理檢查方法如下:手術時取患者活體病理切片送檢。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性。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MRI檢查,80例患者中,血管母細胞瘤12例、星型細胞瘤26例、神經鞘瘤12例、轉移瘤15例、脊膜瘤10例、室管膜瘤5例;臨床病理診斷結果與MRI診斷結果相一致,二者腫瘤類型符合率達100%。
3 討論
椎管腫瘤是臨床腫瘤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該病依照腫瘤的具體發(fā)生部位可以主要分為髓內腫瘤、髓外硬膜外腫瘤以及髓內硬膜內腫瘤幾類。其中髓內腫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多發(fā)群體為中青年群體,主要臨床癥狀為疼痛、運動障礙、感覺異常,患者進而出現(xiàn)四肢無力、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造成麻痹癱瘓;髓外腫瘤是椎管腫瘤的主要類別,包括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脊膜瘤等,多發(fā)群體年齡范圍較為廣泛,主要臨床癥狀為神經根疼痛,具有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等特點。髓外硬膜外腫瘤一般是轉移瘤、淋巴瘤,并發(fā)群體基本是老年患者,發(fā)展速度較快,主要臨床癥狀為疼痛,進而出現(xiàn)神經根受壓迫、局部疼痛、感覺障礙等。椎管腫瘤由于發(fā)病位置較為特殊,一般的影像學成像技術并不能較好地對該病做出及時有效的臨床診斷,而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也很難對椎管腫瘤的具體類型做出科學的判定,而新興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則具有較為明顯的診斷效果,準確性較高,當前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2]。
本次研究通過對收治的椎管腫瘤患者給予核磁共振檢查方法,研究結果顯示,經MRI檢查,80例患者中,血管母細胞瘤12例、星型細胞瘤26例、神經鞘瘤12例、轉移瘤15例、脊膜瘤10例、室管膜瘤5例;臨床病理診斷結果與MRI診斷結果相一致,二者腫瘤類型符合率達100%。這說明,MRI的診斷效果顯著,與CT斷層成像技術相比較,具有輻射少、對人體傷害小的優(yōu)勢。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 [3]。
綜上所述,在椎管腫瘤的臨床診斷中,核磁共振(MRI)診斷效果良好,操作簡便,準確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