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宇
(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哈爾濱150086)
雞腿菇栽培技術
孟祥宇
(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哈爾濱150086)
雞腿菇(Coprinuscomatus)鬼傘科,鬼傘屬。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由于其有栽培容易和耐貯的特點,所以使得其栽培量逐漸增加。目前生料或者熟料是雞腿菇栽培采用的技術,發(fā)菌在室內,室外脫袋覆土栽培,這樣的栽培模式存在覆土過多,栽培面積大導致菇架承受壓力大。因此經(jīng)過反復試驗,總結出一套簡便靈活的栽培模式。其栽培方法如下:
分解基質能力是雞腿菇的特點,因此在選料環(huán)節(jié)為了降低成本我們選擇栽培和制種受污染的料并添加部分新鮮輔料,其配方為:污染料55%,新鮮棉子殼27%,麥皮10%,石灰2%,磷肥石膏各3%,尿素0.5%,磷酸二氫鉀0.5%,。水料比1.5∶1,另加食鹽0.9%,腐殖土(呈團粒結構)30%,均勻加水拌料。
之后把上述料混合均勻堆成半圓堆形,高度在1.2m左右,覆蓋草簾保溫發(fā)酵,經(jīng)過24h即可翻堆,在待堆中深處料溫達到65℃并持續(xù)5h左右時再翻堆,同時適當加入一點水份。料腐熟完的標志是有大量的白色嗜熱放線菌產(chǎn)生,臭味消失,有松散的握感并有一股杏仁味,待pH為7.5左右,料溫降至37℃以下即可接種。
在接種過程中我們選用每袋可裝干料2kg左右的塑料袋1層菌種1層料交替接種,頭尾菌種占每袋用量一半,其余1/2分3層播在袋中間,料袋松緊適度而后移入發(fā)菌室發(fā)菌。
干燥通風是發(fā)菌室的基本要求,溫度應控制在37℃以下。1周后,菌袋種塊直徑長5cm時,即可用直徑0.5cm粗的鐵條在其上扎孔,深達袋中間,如此每袋可扎5個孔。發(fā)菌期間,每日室內應能通風1次,約25min,約20d左右菌絲可長滿袋。
出菇需要選擇腐殖質含量高的泥土,在使用前需要經(jīng)過太陽暴曬,使用時噴灑0.3%的多菌靈和0.4%的敵敵畏,之后用蓋悶1天后分別加入:石灰1.2%,鹽1.2%,石膏粉1.7%,磷肥2.2%,磷酸二氫鉀0.4%,尿素0.4%。把經(jīng)過處理的泥土放入裝滿菌絲的容器里,保持厚度在4cm左右,之后以豎直的位置擺入出菇場,上下都需要墊一層塑料膜保濕,每天需要通風若干次,約1周左右菌絲即可長出覆土層,這時應把場地濕度控制在88%左右,把薄膜撤去后約6d左右即可出菇。
采收的時機是看子實體菌環(huán)是否松動,如果松動即可采收。采收時需要整叢拔出,如前法再把另一頭向上,使袋口敞開。這種方法可以采收二茬,當兩茬收完再調整過來還可以出菇,如此出菇3~4潮后,如再重新?lián)Q土還可出2潮左右。
2015-03-30
孟祥宇(1984-),女,研究實習員,從事科研管理工作,E-mail:yangfang19830624@163.com。
S646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