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昶
(鹽城市響水縣老舍畜牧獸醫(yī)站,江蘇鹽城 224600)
豬瘟的病因及綜合防控措施
王 昶
(鹽城市響水縣老舍畜牧獸醫(yī)站,江蘇鹽城 224600)
豬瘟規(guī)?;l(fā),與環(huán)境因素、內在因素、人為因素等,都有著很大的關系。文章分析此病致病因,同時就臨床鑒別診治中,?;煜膸追N病例——敗血型豬丹毒、豬流感、急性豬肺疫、豬氣喘病等,一一鑒別介紹。文末提出了綜合性的防治技術,堅持自繁自養(yǎng),謹慎購豬;定期檢測抗體,及時注射疫苗;發(fā)現(xiàn)疑似病例,及早確診處理,以供參考和借鑒。
豬瘟 鑒別 診治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該病感染不分性別和年齡,流行不分季節(jié)。本病感染性極強,致死率極高。目前,此病多以非典型和溫和型發(fā)生,給防控帶來困難。一旦有感染病例出現(xiàn),可能導致豬只大批量的死亡,給養(yǎng)殖戶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損失,嚴重影響地方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暴發(fā)豬瘟病例,與生長環(huán)境、豬體自身等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1.1 環(huán)境因素
1.2 內在因素
豬瘟病毒會有自然感染的情況,這樣的感染會引起豬瘟病的發(fā)病,還會造成許多豬處于亞臨床感染狀態(tài)。一些豬天生就感染了豬瘟病毒,這主要是因為胎盤感染致使幼仔在出生之時就攜帶豬瘟病毒。豬本身的健康條件較差,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應對病毒的入侵。
1.3 人為因素
為豬注射的相關防治疫苗的效價較低,免疫程序不合規(guī)范,使得許多豬本身不能產(chǎn)生強大的保護力應對病毒的入侵。防疫工作做不到位,不能使所有的豬都進行相關醫(yī)療防疫,免疫空檔為豬瘟病毒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個別豬出現(xiàn)死亡之后,沒有對其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對尸體處理的不得當,致使病毒快速傳播,造成大量豬群體性感染。
2.1 最急性型
多見于流行初期,發(fā)病突然,高熱稽留,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可視黏膜發(fā)紺,有出血斑點,很快死亡。
2.2 急性型
恩格斯曾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盵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建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要求:發(fā)揮黨建高端智庫作用,圍繞協(xié)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深入研究黨建理論和實際問題。在此背景下,高校附屬醫(yī)院黨建思政理論研究工作必須與工匠精神相融合,必須繼承發(fā)揚工匠精神的精髓,結合實際精心培育符合需要、推動發(fā)展的重大項目,方能走出一條歷久彌新之路。
病豬精神差,發(fā)熱,體溫在40℃~42℃,呈現(xiàn)稽留熱,喜臥、弓背、寒戰(zhàn)及行走搖晃。食欲減退或廢絕,喜歡飲水,有的發(fā)生嘔吐。結膜發(fā)炎,流膿性分泌物,將上下眼瞼黏住,不能張開,鼻流膿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糞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腸黏液;后期腹瀉,糞便惡臭,帶有黏液或血液,病豬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及齒跟、唇內、肛門等處熟膜出現(xiàn)針尖狀出血點,指壓不褪色,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公豬包皮發(fā)炎、陰鞘積尿,用手擠壓時有惡臭混濁液體射出。小豬可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表現(xiàn)磨牙、后退、轉圈、強直、側臥及游泳狀,甚至昏迷等。
2.3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體溫時高時低,食欲不振,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逐漸消瘦、貧血,衰弱,被毛粗亂,行走時兩后肢搖晃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有些病豬的耳尖、腹部和四肢下部呈藍紫色或壞死、脫落,病程可長達1個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極高。
2.4 溫和型
又稱非典型豬瘟,主要發(fā)生較多的是斷奶后的仔豬及架子豬,表現(xiàn)癥狀輕微,不典型,病情緩和,病理變化不明顯,病程較長,體溫稽留在40℃左右,皮膚無出血小點,但有瘀血和壞死,食欲時好時壞,糞便時干時稀,病豬十分瘦弱,致死率較高,也有耐過的,但生長發(fā)育嚴重受阻。
豬瘟常見病例中,通常體溫驟升,局部皮膚紅斑,可視黏膜
出血。此類癥狀,與敗血性豬丹毒、豬流感、急性豬肺疫等,有著類似的癥狀,不注意鑒別診斷的話,很容易造成誤診。
3.1 敗血型豬丹毒
敗血型豬丹毒較豬瘟,傳播速度較為緩慢,且發(fā)病率更低一些。剖檢各病變器官,沒有明顯的炎癥變化。而且,感染敗血型豬丹毒的病豬,多數(shù)排便正常,個別病程不變,極少數(shù)有死亡病例。剖檢病死畜,可見脾臟、腎臟等臟器明顯腫大,甚至出現(xiàn)瘀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大紅腎。剖檢各淋巴結,切片不見明顯的大理石狀,大腸黏膜的病理變化也不明顯。
3.2 豬流感
豬流感感染病豬,體溫驟升,高達40℃~43℃,伴有陣發(fā)性咳嗽,出現(xiàn)明顯的腹式呼吸。同時,眼、鼻、口等處,相繼有分泌物流出。病豬皮膚潮紅,喜臥不動,運動頻率銳減。豬流感后期,剖檢病豬咽喉腫痛,肺部、胃部、大腸等處,相繼有充血癥狀。剖檢淋巴,多數(shù)腫脹,切面多汁。但是,腎臟、膀胱等處,不見有明顯的病理變化。
3.3 急性豬肺疫
急性感染病例,發(fā)病率小,病豬咽喉腫大。病情較為嚴重的,咽喉部迅速腫大,由此而呼吸困難。同時,口鼻處有白色泡沫流出。比較而言,豬瘟不會出現(xiàn)類似癥狀。
3.4 豬氣喘病
感染病例典型癥狀,體溫趨向正常,偏高癥狀很少出現(xiàn)。發(fā)病期間,伴有咳嗽、氣喘。嚴重感染病例,多數(shù)為腹式呼吸?;疾∑陂g,很少有喘鳴聲出現(xiàn)。很少臥地、站立,更不見犬臥式癥狀。剖檢病豬,肺心葉、膈葉前部、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蝦肉樣”變化。
4.1 堅持自繁自養(yǎng),謹慎購豬
自繁自養(yǎng),培育健康種群,是目前防治此病最為有效的方法。如需要外引豬種,購買期間,一定要謹慎處理。在導致豬瘟肆虐的眾多病因中,外購豬攜帶致病病毒是重要的傳染途徑之一。引進豬種期間,加強引進地疾病檢疫,確保無疫情后方可引進。條件允許的,應該反復進行化驗檢測,做到以防萬一。
4.2 定期檢測抗體,及時注射疫苗
在各項防疫此病的措施中,注射防疫疫苗是最為有效的一種。但是,受到各方面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注射免疫效力的高低有待更進一步的確定。疫苗注射的同時,應定期測定母豬豬瘟抗體能力。針對免疫抗體水平的高低,制定切合實際的接種程序,有效遏制此病的發(fā)生和蔓延。而規(guī)模豬場免疫程序的制定,應以抗體檢測結果為重要依據(jù)。首次免疫后30d,再次加強注射,尚可提升豬群抗體水平。遲發(fā)型豬瘟感染病例,母豬可與空懷期進行免疫,并詳細記錄抗體免疫效果,作為接下來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據(jù)??傊瑳]有一成不變的接種程序,必須要結合豬場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其次,注意保存疫苗質量。疫苗購進、運輸、保存等各環(huán)節(jié),都應安全操作例行到位。日下市場豬瘟疫苗種類繁多,價格較為便宜假的也比較少。但是,在存儲過程中,常會因操作不當,高溫過久、反復凍融、失去真空等,導致疫苗失去效力。由此疫苗使用之前,應注意檢查疫苗質量,并采用全程冷鏈化的管理。第三,正確免疫操作,適量配比疫苗。冬季疫苗稀釋后,2h內必須用完。夏季疫苗稀釋后,0.5h內必須用完。所有殘存的疫苗,必須丟棄不用。第四,消除免疫抑制因素。接種免疫抗體疫苗,應考慮母源抗體因素的影響。必要情況下,建議20日齡安排首免。仔豬自外購進,先測定抗體水平,避免抗體干擾,抑制免疫水平。而在免疫前后,更應該控制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上述操作例行到位,嚴格執(zhí)行,尚可有效預控豬瘟。否則,很難達到有效預控的目的。
4.3 發(fā)現(xiàn)疑似病例,及早確診處理
有疑似病例出現(xiàn),應迅速進行確診,果斷處置病豬,禁止盲目治療,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帶來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病豬及早隔離診治,經(jīng)確診后,同群中緊急接種豬瘟疫苗,每次用6~8頭份。同群中可疑病例,建議用大劑量的豬瘟疫苗,每次用10~20
頭份,甚至更大劑量。豬舍嚴格消毒,所有經(jīng)接觸用具緊急消毒,每天1次,連續(xù)消毒1周,防控效果更好。
[1] 蔡寶祥.30年來我國部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發(fā)展與回顧[J].畜牧與獸醫(yī),2013,(10):1-5.
[2] 欒培賢,肖建華,趙靚,等.豬瘟國內外流行情況概述[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9):155-160.
[3] 劉建,湯德元,李春燕,等.我國豬瘟流行新趨勢與防控措施[J].中國豬業(yè),2013,(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