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桕害蟲名錄

      2015-01-25 15:50:07張家亮王毅丁建清
      中國森林病蟲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金龜江西福建

      張家亮,王毅,丁建清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4)

      烏桕Triadica sebifera(L.)Small屬大戟科烏桕屬植物,分布廣泛(N 18°31'~34°40',E 98°40'~122°),是我國4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素有“綠色油庫”之稱,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包括工業(yè)、藥用等)?!盀蹊瓿嘤跅?,園林二月中”,由于樹形優(yōu)美,葉色隨季節(jié)變幻,“葉色紅艷奪目,不下丹楓”的烏桕成了深秋觀賞紅葉的主要樹種,具有重要的旅游觀賞價值,如湖北大悟縣的四姑鎮(zhèn)、廣西桂林竹江村、安徽黟縣的塔川鎮(zhèn)、浙江永嘉縣的楓林鎮(zhèn)等地把烏桕樹林作為鄉(xiāng)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卻有許多昆蟲取食烏桕,蟲害發(fā)生嚴重時,不僅影響烏桕籽的產(chǎn)量,還會影響烏桕樹的美感,烏桕樹上聚集的一些刺蛾、毒蛾類幼蟲接觸到人體皮膚時還會引起皮膚過敏性疼痛。為了弄清取食危害烏桕的害蟲種類,在長期野外烏桕害蟲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獻查詢、網(wǎng)絡(luò)數(shù)據(jù)庫查詢等方法整理出烏桕害蟲名錄及害蟲分布范圍,以期為烏桕害蟲防治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信息。

      1 調(diào)查研究方法

      2006年至2014年,陸續(xù)在烏桕主要分布區(qū)進行了烏桕害蟲調(diào)查,調(diào)查范圍包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將野外采集到的成蟲制作成標本,幼蟲帶回實驗室飼養(yǎng)至成蟲,做成標本,然后送出鑒定。根據(jù)鑒定結(jié)果和文獻查詢,整理出烏桕害蟲名錄,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及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絡(luò)資源補充害蟲分布、異名(含由于拼寫或印刷錯誤造成的異名)、中文別名等信息。主要通過國家動物博物館(http://www.nzmc.org/)、中國動物主題數(shù)據(jù)庫(http://www.zoology.csdb.cn/page/index.vpage)、貴州省節(jié)肢動物數(shù)據(jù)庫(http://gzkc.org/plus/list.php?tid=10)及百度百科、Google搜索等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絡(luò)資源查詢?yōu)蹊旰οx的分布信息。

      2 研究結(jié)果

      經(jīng)過大范圍的野外調(diào)查及文獻信息查詢,整理出較為全面的烏桕害蟲名錄。除去真螨目癭螨科的烏桕皺葉刺癭螨Phyllocoptruta sapii Kuang&Zhuo外,該名錄包括8目53科189種昆蟲。

      2.1 真螨目Acariformes

      癭螨科Eriophyidae

      1 烏桕皺葉刺癭螨Phyllocoptruta sapii Kuang&Zhuo[1]

      分布:福建。

      2.2 鞘翅目Coleoptera

      卷象科Attelabidae

      2 烏桕卷象 Apoderus bicallosocollis Voss[1–2]

      分布:貴州;東洋界。

      3 黑尾卷葉象 Apoderus nigroapicatus Jekel[1–3]

      分布:江蘇、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灣;東洋界。

      天??艭erambycidae

      4 皺胸閃光天牛Aeolesthes holosericea(Fabricius)[1]

      異名:Aeolesthes hdosericea(Fabricius)[3]。

      中文別名:皺胸天牛。

      分布:四川、云南、海南。

      5 楝閃光天牛 Aeolesthes induta(Newman)[1–2]

      中文別名:楝樹天牛。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臺灣;泰國。

      6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F?rster)[1,3]

      分布:全國。

      7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3]

      分布:河北、山西、東北三省、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朝鮮、日本。

      8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Hope)[1,3]

      中文別名:桑褐天牛、桑粒肩天牛、粒肩天牛。

      分布:全國均有發(fā)生。

      9 云斑白條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Hope)[1,3-4]

      中文別名:云斑天牛。分布:長城以南各省。

      10 橙斑白條天牛Batocera davidis Deyrolle[4]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貴州、云南、陜西、臺灣;越南、老撾。

      11 白條天牛 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1,5-6]

      中文別名:云斑天牛、云斑白條天牛。

      分布: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臺灣;越南、日本、印度。

      12 薛畢氏紙翅焰天牛 Erythrus championi White[1,7]

      異名:Erythrus championi lineatus(Pic Maurice)[8]。

      中文別名:紅天牛,黑緣紅天牛。

      分布:浙江、臺灣。

      13 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 Blessig[3]

      分布:河北、吉林、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海南、四川、臺灣;日本。

      14 橘狹胸天牛 Philus antennatus(Gyllenhal)[1,3]

      中文別名:狹胸橘天牛、狹胸天牛。

      分布:河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陜西;印度。

      15 短節(jié)細齒天牛 Rhaphipodus gahani Lameere[1,6]分布:廣西;印度。

      花金龜科Cetoniidae

      16 銅綠花金龜Cetonia pilifera(Motschulsky)[1]

      異名:Glycyphana pilifera Motschulsky[9]。

      分布:遼寧、福建、湖北、廣西;日本。

      17 小青花金龜Oxycetonia jucunda Fald.[3]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浙江、江西、河南、四川、云南、西藏、陜西、甘肅。

      目前治療舟骨壞死的融合術(shù)式主要有三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單純距舟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距舟-舟楔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其他少用手術(shù)方法包括中足和內(nèi)側(cè)縱弓的重新排列等。有研究表明三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和距舟-舟楔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在治療單純性舟骨壞死上沒有差異,都可緩解足背疼痛,但是三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主要應(yīng)用于病變累及距下關(guān)節(jié)、距舟關(guān)節(jié)和跟骰關(guān)節(jié)而舟楔關(guān)節(jié)沒有受累的患者[4]。行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后,對于髂骨植骨還是不能很好融合、行走尚有疼痛者可以行帶血管蒂骨瓣移植進行融合,以提高融合率[5]。在進行距-舟-楔關(guān)節(jié)融合時,采取空心釘加鋼板螺釘雙重固定系統(tǒng),使得融合后關(guān)節(jié)更加穩(wěn)定,防止關(guān)節(jié)內(nèi)產(chǎn)生微動,以提高關(guān)節(jié)融合率。

      18 Oxycetonia sp.[3]

      分布:浙江。

      19 褐銹花金龜Poecilophilides rusticola(Burmeister)[1,3]

      分布:北京、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南、云南、甘肅、寧夏。

      20 白星花金龜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3]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遼寧、浙江、山東、河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陜西、甘肅;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

      鰓金龜科Melolonthidae

      異名:Apognia cribricollis Burmeister[3]。

      中文別名:黑褐金龜子。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臺灣。

      22 黑阿鰓金龜Apogonia cupreoviridis Kolbe[5]

      異名:Apognia cupreoviridis Kolbe[3]。

      中文別名:黑棕鰓金龜。

      分布:北京、天津、遼寧、吉林、浙江、山東、陜西。

      23 毛阿鰓金龜Apogonia pilifera Moser[5]

      異名:Apognia pilifera Moser[3]。

      中文別名:毛金龜子。

      分布:廣西。

      24 臺灣黑金龜 Holotrichia plumbea Hope[1,3]

      中文別名:鉛灰齒爪金龜。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海南、貴州、臺灣。

      25 斑單爪鰓金龜Hoplia aureola(Murayama)[5]

      異名:Maladera aureola(Murayama)[3]。

      中文別名:黃絨鰓金龜、斑哦鰓金龜。

      分布:河北、山西、黑龍江、浙江、青海。

      26 毛黃鰓金龜Holotrichia trichophora(Fairmaire)[1,3]

      中文別名:毛黃齒爪鰓金龜。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陜西。

      27 暗黑鰓金龜Holotrichia parallela(Motschulsky)[5]

      異名:Lachnosterna morosa(Waterhouse)[10]、Holotrichia morosa Waterchouse[3]。

      中文別名:深棕鰓金龜、暗黑金龜子、暗黑齒爪鰓金龜、暗褐鰓角金龜。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江蘇、河南、四川、陜西。

      28 鮮黃鰓金龜Metabolus tumidifrons Fairmaire[5]

      異名:Metablus tumidifrons(Fairmaire)[3]。

      中文別名:黃鰓金龜。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吉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貴州、西藏、陜西;韓國、朝鮮。

      29 黑絨鰓金龜 Maladera orientalis Mots.[1,3]

      中文別名:黑絨金龜子。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山東、河南、廣東。

      30 闊脛鰓金龜Maladera verticalis(Fair.)[3]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遼寧、吉林、浙江、江西、山東、云南、寧夏。

      31 小闊脛鰓金龜Maladera ovatula(Fairmaire)[3]

      中文別名:小闊脛瑪娟金龜、小闊瑪娟金龜。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浙江、山東、河南、廣西、云南、陜西。

      32 Maladera cariniceps Moser[3]

      分布:浙江。

      33 Opthalmserica sp.[3]

      分布:浙江。

      麗金龜科Rutelidae

      34 中華喙麗金龜 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1,3]

      中文別名:中喙麗金龜。

      分布:河北、山西、遼寧、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甘肅;朝鮮、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

      35 茶色麗金龜Adoretus tenuimaculatus Waterhouse[1,3-4]

      中文別名:斑喙麗金龜、毛斑緣麗金龜。

      分布:華南、華東、華北(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等);日本。

      36 毛緣麗金龜Adoretus hirsutus Ohaus[3]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云南、貴州、新疆。

      37 深綠異麗金龜Anomala heydeni Frivaldszky[3]

      分布: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江西、貴州。

      38 紅腳異麗金龜Anomala cupripes Hope[3]

      中文別名:大綠異麗金龜、大綠金龜、紅腳綠麗金龜、赤腳青銅金龜。

      分布:黑龍江、江西、廣東、貴州等(南方各省均有發(fā)生)。

      39 桐黑異麗金龜Anomala antiqua(Gyllenhal)[1–2]

      分布:江西、貴州。

      40 銅綠麗金龜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1,3-4]

      分布: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貴州、陜西;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

      41 赤銅麗金龜Anomala cuprea Hope[1]

      中文別名:古銅異麗金龜、大綠麗金龜、日本銅黃異麗金龜。

      分布:廣東、浙江;日本。

      42 弱脊異麗金龜Anomala sulcipennis Fald.[3]

      中文別名:脊黃異麗金龜。

      分布: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陜西、甘肅。

      43 乳白異麗金龜 Anomala sp.[3]

      分布:浙江。

      44 紅腹青銅金龜 Anomalacastanevoventris Bates[3]

      分布:江蘇、廣西。

      45 Anomala sp.[3]

      分布:浙江。

      46 中華弧麗金龜Popillia quadriguttata(Fabricius)[1]

      異名:Popilla quadriguttata(Fabricius)[5]。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浙江、河南、廣西、云南、陜西、甘肅、寧夏。

      47 棉花弧麗金龜Popillia mutans Newman[5]

      異名:Popilla mutans Newman[3]。

      中文別名:無斑弧麗金龜。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浙江、山東、廣西、西藏、陜西。

      葉甲科Chrysomelidae

      48 紅胸律點跳甲Aphthonomorpha collaris(Baly)[1]

      中文別名:木槿跳甲。

      分布:江蘇、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臺灣;日本、越南。

      49 Chysolia sp.[3]

      分布:浙江。

      50 瓦卡斯跳甲Hespera cavaleriei Chen[4]

      異名:Hespera cavalerei Chen[2]。

      中文別名:卡代爾絲跳甲。

      分布: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

      51 黃胸寡毛跳甲Luperomorpha xanthodera(Fairm)[3]

      分布:浙江。

      52 日本榕螢葉甲Morphosphaera japonica Hornstedt[1]

      分布: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灣;日本、越南、印度。

      53 桑黃米螢葉甲 Mimastra cyanura Hope[3,5]

      中文別名:黃葉蟲、角胸迷螢葉甲。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緬甸、印度、尼泊爾。

      54 雙帶方額葉甲Physauchenia bifasciata(Jacoby)[3]

      分布:浙江、福建、貴州。

      55 漆黃葉甲 Podontia lutea Olivier[4–5]

      中文別名:黃色凹緣跳甲、大黃葉蚤、大黃金花蟲、漆樹葉蟲、漆樹葉甲。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臺灣;越南、緬甸、東南亞地區(qū)。

      鐵甲科Hispidae

      56 甘薯梳龜甲Aspidomorpha furcata(Thunberg)[4–5]

      分布: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貴州、臺灣;日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錫金、印度、斯里蘭卡。

      57 泡桐葉甲 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4]

      中文別名:北鋸龜甲。

      分布: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

      朽木甲科Alleculidae

      58 雜色櫛甲 Cteniopinus hypocrita Marseul[3]

      中文別名:黃偽葉甲。

      分布:河北、浙江、河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日本。

      象甲科Curculionidae

      59 烏桕長足象 Alcidodes erro(Pascoe)[1,3]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四川、云南;日本。

      60 小卵象 Calomycterus obconicus Chao[5]

      異名:Calamycterus obconicus Chao[3]。

      中文別名:桑小灰象蟲。

      分布:河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四川、陜西。

      61 金足綠象 Chlorophanus auripes Faust[1]

      中文別名:金足綠象甲。

      分布:北京、山西、內(nèi)蒙、廣西、甘肅。

      62 綠鱗象甲 Chlorophanus grandis Roelofs[3,5]

      異名:Hlorophanus grandis Roelofs[5]。

      中文別名:大綠象。

      分布:遼寧、黑龍江、浙江、廣東、廣西、甘肅、寧夏;日本。

      63 溝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1]

      分布: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陜西。

      64 藍綠象 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1]

      中文異名:綠鱗象甲、綠象甲。

      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陜西、臺灣。

      65 大灰象蟲 Sympiezomias sp.[3]

      分布:國內(nèi)除西北外均有發(fā)生。

      肖葉甲科Eumolpidae

      66 麗鞘甘薯葉甲Colasposoma dauricum auripenne(Motschulsky)[1]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臺灣。

      67 薔薇黃足葉甲 Cryptocephalusfortunatus Baly[1]

      分布:日本。

      瓢甲科Coccinellidae

      68 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Motschulsky[4–5]

      異名: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11]。

      中文別名:茄二十八星瓢蟲。

      分布:河北、山西、吉林、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臺灣;朝鮮、日本、俄羅斯。

      2.3 半翅目Hemiptera

      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

      69 日本匙同蝽Elasmucha nipponica(Esaki&Ishihara)[1]

      分布:江蘇、福建、江西、湖北;日本。

      緣蝽科Coreidae

      70 菲緣蝽 Physomerus grossipes(Fabricius)[1]

      分布:湖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云南;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

      71 點蜂緣蝽 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4]

      分布:北京、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蝽科Pentatomidae

      72 碩蝽 Eurostus validus Dallas[1,3–4]

      中文別名:大臭蝽。

      分布: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臺灣;老撾。

      73 麻皮蝽 Erthesina fullo(Thunberg)[3–4]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陜西、臺灣、香港;日本、印度。

      74 大臭蝽 Metonymia glandulosa(Wolff)[4]

      分布:浙江、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75 廬山潤蝽 Rhaphigaster genitalia Yang[1]

      分布:浙江、江西、河南。

      兜蝽科Dinidoridae

      76 小皺蝽 Cyclopelta parva Distant[4]

      分布:內(nèi)蒙、遼寧、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不丹。

      異蝽科Urostylidae

      77 亮狀異蝽 Urochela distincta Distant[1]

      分布: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陜西。

      2.4 同翅目Homoptera

      蚜科Aphididae

      78 蚜蟲 Aphis sp.[1]

      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79 烏桕蚜蟲 Rhopolasiphum sp.[3]

      分布:浙江。

      80 杧果蚜 Toxoptera odinae(van der Goot)[1,4]

      中文別名:烏桕蚜、杧果聲蚜。

      分布:北京、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陜西、臺灣;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

      81 橘蚜 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ald[12]

      中文別名:橘聲蚜。

      分布:浙江、福建、廣東。

      葉蟬科Cicadellidae

      82 白翅葉蟬Erythroneura subrufa(Motschulsky)[1]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臺灣。

      83 黑尾葉蟬Nephotettix bipunctatus cincticeps(Uhler)[1]

      分布:江西、上海、福建、湖南、廣東、海南、云南、陜西。

      84 大青葉蟬 Tettigoniella viridis(Linné)[1]

      分布:全國各地。

      蠟蚧科Coccidae

      85 日本龜蠟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1]

      分布:河北、山西、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日本、原蘇聯(lián)。

      86 蟻珠蠟蚧 Coccus formicarii(Green)[7]

      異名:Saissetia formicarii(Green)[1],Taiwansaissetia formicarii(Green)[7],Lecanium formicarii Green[7],Lecanium globulosum Maskell[7]。

      分布:臺灣。

      87 黑光硬蚧殼蟲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1]

      中文別名:灰黑蚧、橡副珠蠟蚧。

      分布:福建、云南、臺灣、香港。

      盾蚧科Diaspididae

      88 擬薔薇輪蚧Aulacaspis rosarum Borchsennius[1,4]

      中文別名:樟白輪蚧、黑蛻白輪蚧。

      分布: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

      89 寬胸白輪盾蚧 Aulacaspis tholacica Rete[3]

      分布:浙江。

      90 尖角盾蚧Fiorinia fioriniae(Targioni-Tozzetti)[3]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臺灣。

      91 東方蠣盾蚧Lepidosaphes tubulorum Ferris[1]

      異名:Paralepidosaphes tubulorum(Ferris)[3]。

      中文別名:茶牡蠣盾蚧、瘤額牡蠣蚧、烏桕癩蠣盾蚧。

      分布: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臺灣。

      92 日本長白蚧Lopholeucaspisjaponica Cockerell[4]

      中文別名:楊白片盾蚧。

      分布:山西、貴州、陜西、華南、西南、華中、華東、華北、東北。

      93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1,3]

      中文別名:桑擬輪蚧、桑白盾蚧、桑擬白輪盾介殼蟲。

      分布:全國各地。

      碩蚧科Margarodidae

      94 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4]

      中文別名:草履蟲介殼蟲、泡桐草履蚧。

      分布:貴州、云南、東北、華北、華中、華東等。

      95 桑樹履綿蚧 Drosicha contrahens Walker[3]

      中文別名:桑虱。

      分布:華東、華北、西南、中南。

      96 吹綿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4]

      中文別名:海桐吹綿蚧、吹綿介殼蟲、茶樹吹綿蚧。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歐洲,非洲,北美洲。

      粉蚧科Pseudococcidae

      97 柑橘刺粉蚧 Planococcus citri Risso[3]

      中文別名:柑橘粉蚧、柑橘臀紋粉蚧。

      分布: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日本。

      粉虱科Aleyrodidae

      98 橘黑粉虱 Aleurolobus marlatti Quaint.[3]

      中文別名:馬氏粉虱、黑蛹無刺粉虱、黑粉虱、橘無刺粉虱。

      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蛾蠟蟬科Flatidae

      99 碧蛾蠟蟬 Geisha distinctissima(Walker)[1]

      分布:東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臺灣;日本。

      蠟蟬科Fulgoridae

      100 龍眼雞 Fulgora candelaria(L.)[1]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香港;印度,越南、老撾、泰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

      101 渡邊氏東方蠟蟬Fulgora watanabei Matsumura[1]

      中文別名: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分布:廣西、廣東、海南、臺灣。

      102 斑衣蠟蟬Lycorma delicatula(White)

      中文別名:花姑娘、椿蹦、花蹦蹦。

      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南以及臺灣等地區(qū)。

      角蟬科Merbracidae

      103 圓肩角蟬 Gargara genistae Fabricius[3]

      中文別名:黑圓角蟬。

      分布: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四川、陜西。

      104 中華高冠角蟬 Hypsauchertia chinensis Chou[1,4]

      分布:江西、貴州。

      105 油桐三刺角蟬 Tricentrus aleuritis Chou[1,4]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日本。

      106 白胸三刺角蟬Tricentrus allabens Dist[3]

      異名:Tricentrus allabans Dist。

      分布:浙江、福建、陜西。

      107 黃足三刺角蟬Tricentrus flavipes Uhler[12]

      分布:廣東。

      廣翅蠟蟬科Ricaniidae

      108 八點蠟蟬 Ricania speculum(Walker)[1,3]

      中文別名:廣翅蠟蟬。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2.5 等翅目Isoptera

      白蟻科Termitidae

      109 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1,3]

      中文別名:臺灣土白蟻。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貴州、臺灣及琉球;日本、越南、緬甸、泰國。

      2.6 鱗翅目Lepidoptera

      燈蛾科Arctiidae

      110 紅緣燈蛾 Aloa lactinea(Cramer)[1,3]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陜西;印度尼西亞。

      111 花布燈蛾Camptoloma interiorata(Walker)[1,3–4]

      分布: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日本。

      籮紋蛾科Brahmaeidae

      112 青球籮紋蛾Brahmaea hearseyi(White)[1]

      分布:江蘇、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

      木蠹蛾科Cossidae

      113 荔枝擬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1]

      分布:福建、江西、湖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臺灣。

      114 咖啡木蠹蛾 Zeuzera coffeae Nietne[1,3]

      中文別名:咖啡豹蠹蛾。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臺灣。

      115 刺槐豹蠹蛾Zeuzera sp.[3]

      分布:江蘇等。

      帶蛾科Thaumetopoeidae

      116 中華金帶蛾 Eupterote chinensis Leech[1,4]

      分布: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117 烏桕金帶蛾Eupterote sapivora Yang&Yang[1,4]

      分布:貴州。

      尺蛾科Geometridae

      118 油茶尺(蠖)蛾 Biston marginata Matsumura[1,3–4]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臺灣。

      119 正油桐尺(蠖)蛾 Buzurasuppressaria Guenee[1,3–4,12]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120 腎紋綠尺蛾 Comibaenaprocumbaria(Pryer)[1]

      分布:遼寧、吉林、江西、湖南、貴州。

      121 塵 尺 蠖 Serracapunctinalisconferenda Butler[4]

      分布:江西、湖南、陜西。

      蝙蝠蛾科Hepialidae

      122 點蝙蛾 Phassus sinifer sinensis Moore[1]

      分布:貴州,華中、華南、東北各省區(qū)。

      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

      123 青枯葉蛾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1]

      中文別名:綠黃枯葉蛾。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云南;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印度。

      刺蛾科Limacodidae

      124 茶刺蛾 Darna trima Moore[7]

      異名:Darna trina Moore[4]。

      中文別名:窈達刺蛾、竊達刺蛾。

      分布:中國南方各省。

      125 雙齒綠刺蛾 Parasa hilarata(Staudinger)[1,3]

      異名:Latoia hilarata(Staudinger)[1]。

      中文別名:棕邊青刺蛾、棕邊綠刺蛾、大黃青刺蛾。

      分布: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

      126 黃緣綠刺蛾 Parasa consocia Walker[1,3]

      異名:Latoia consocia(Walker)[4]。

      中文別名:青刺蛾、褐緣綠刺蛾、四點刺蛾、正褐邊綠刺蛾、曲紋綠刺蛾、洋辣子。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陜西。

      127 漫綠刺蛾 Latoia ostia Swinhoe[4–5]

      分布:四川、云南;印度。

      128 麗綠刺蛾 Parasa lepida(Cramer)[3]

      異名:Latoia lepida(Cramer)[14]。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日本、印度。

      129 跡斑綠刺蛾P(guān)arasa pastoralis Butler[14]

      異名:Parasa postoralis Butler[3],Latoia pastoralis Butler[2]。

      分布: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

      130 黃刺蛾 Monema favescens Walker[1]

      異名:Cnidocampa favescens(Walker)[3–4]。分布:除西藏、寧夏、貴州尚無記錄外,遍布全國其他省份。

      131 白眉刺蛾 Narosa edoensis Kawade[3]

      中文別名:龜形小刺蛾、櫻桃白刺蛾。

      分布:河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陜西、東北、華北、華南。

      132 波眉刺蛾 Narosa corusca Wileman[4]

      分布: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灣。

      133 俏媚綠刺蛾 Parasa pseudorepanda Hering[1,5]

      分布:河南、四川、云南、甘肅。

      134 中國綠刺蛾 Parasa sinica Moore[1,3]

      分布:河北、吉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臺灣;越南、印度。

      135 絨刺蛾 Phocoderma velutina Kollar[1]

      分布:吉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

      136 桑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Hampson)[3–4]

      分布: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臺灣。

      137 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Walker)[1,3–4]

      中文別名:黑點扁刺蛾。

      分布: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

      毒蛾科Lymantriidae。

      138 折帶黃毒蛾Artaxa fava(Bremer)[1]

      中文別名:黃毒蛾、柿黃毒蛾、杉皮毒蛾。

      分布:全國各地。

      139 烏桕黃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3–4]

      中文別名:烏桕毒蛾、枇杷毒蛾、茶黃毒蛾、雙斑黃毒蛾。

      分布: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重慶、貴州、西藏;印度。

      140 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1,3–4]

      中文別名:茶毛蟲、茶黃毒蛾。

      分布: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臺灣。

      141 黃尾白毒蛾Euproctis similis xanthocampa Dyar.[1]

      中文別名:桑毛蟲、桑毒蛾、金毛蟲、桑斑褐毒蛾、紋白毒蛾、桑毒蛾、黃尾毒蛾。

      分布:山西、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四川。

      142 木毒蛾 Lymantria xylina Swinhoe[1]

      中文別名:相思葉毒蛾、木麻黃毒蛾、木麻黃舞蛾、黑角舞蛾、相思樹舞毒蛾。

      分布:吉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臺灣。

      143 灰?guī)Ф径?Orgyia postica(Walker)[3]

      中文別名:棉古毒蛾。

      分布: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云南、臺灣。

      144 盜毒蛾 Porthesia similis(Fuessly)[3]

      中文別名:桑毛蟲。

      分布: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湖南、云南。

      145 黑褐盜毒蛾P(guān)orthesia atereta Collenette[1]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146 雙線盜毒蛾P(guān)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1]

      分布: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臺灣。

      夜蛾科Noctuidae

      147 小地老虎 Agrotis ipsilon(Hufnagel)[1]

      異名:Agrotis psilon(Rottemberg)[3]。

      分布:全世界均有發(fā)生。

      148 石榴巾夜蛾Dysgonia stuposa Fabricius[1]

      分布:江西、河南、臺灣、香港;日本。

      149 象夜蛾 Grammodes geometrica(Febricius)[1]

      異名:Chalciope geometrica Fabricus[6]。

      中文別名:中帶三角夜蛾

      分布: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四川、重慶、貴州、臺灣。

      150 烏桕癩皮夜蛾 Iscadia inexacta(Walker)[1,3]

      中文別名:烏桕癩皮瘤蛾、烏桕偽切翅夜蛾。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臺灣。

      151 粘蟲 Leucania separata Walker[3]。

      異名: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7]。

      分布:全國均有發(fā)生。

      152 斜紋夜蛾 Spodoptera litura(Fabrioius)[7]

      異名:Prodenia litura(Fabricius)[3],Noctua litura Fabricius[14]。

      中文別名:蓮紋夜蛾、俗稱夜盜蟲、烏頭蟲。

      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qū)。

      153 禾灰翅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Boisduval)[3]

      異名:Hadena mauritia Boisduval[14]。

      中文別名:灰翅夜蛾。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臺灣;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大洋洲、非洲。

      臺蛾科Lithosiidae

      154 烏土臺蛾 Eilema ussurica Daniel[4]

      分布: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湖北、湖南、云南、陜西、甘肅;朝鮮。

      鹿蛾科Amatidae

      155 滇鹿蛾 Amata atkinsoni(Moore)[4]

      分布:貴州、云南。

      鳳蝶科Papiliondae

      156 玉帶鳳蝶 Papilio polytes L.[1]

      分布: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

      蓑蛾科Psychidae

      157 桉蓑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1]

      中文別名:桉袋蛾、小袋蛾、小蓑蛾。

      分布:華南、東南、華東、華中、西南;日本、斯里蘭卡。

      158 白袋蛾 Chalioides kondonis Kondo[1,3]

      中文別名:白囊袋蛾。分布:長江以南各省。

      159 茶蓑蛾 Clania minuscula Butler[1,3]

      中文別名:小窠蓑蛾。

      分布: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臺灣。

      160 大蓑蛾 Clania variegata Snellen[1]

      異名: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3]。

      中文別名:大窠蓑蛾。

      分布: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臺灣;日本、印度。

      161 正黛袋蛾 Dappula tertia Templeton[1]

      中文別名:黛袋蛾。

      分布:廣東、廣西。

      162 褐蓑蛾 Mahasena colona Sonan[1]

      中文別名:茶褐蓑蛾。

      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日本、印度。

      天蛾科Sphingidae

      163 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4]

      中文別名:大豆天蛾。

      分布: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均有發(fā)生。

      大蠶蛾科Saturniidae

      164 短尾大蠶蛾Actias artemis artemis(Bremer&Gray)[1]

      分布:吉林、黑龍江、浙江;日本、前蘇聯(lián)。

      165 黃尾大蠶蛾 Actias heterogyna Mell[1]

      分布:全國均有發(fā)生,主要分布在華北和南方。

      166 綠尾大蠶蛾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1,4]

      中文別名:綠尾天蠶蛾、水青蠶、柳蠶、燕尾蠶、長尾目蠶、月神蛾、燕尾蛾、長尾水青蛾、綠翅大蠶蛾。

      分布:全國。

      167 綠翅大蠶蛾Actias selene Hubner[3]

      分布:北京、河北、浙江、河南。

      168 明目大蠶蛾Antheraea frithii javanensis Bouvier[1]

      分布:黑龍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甘肅、陜西。

      169 柞蠶 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3]

      分布: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170 烏桕大蠶蛾 Attacus atlas(L.)[1,3]

      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臺灣;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

      171 黃目大蠶蛾Caligula anna Moore

      分布:河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印度。

      172 銀杏大蠶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4]

      中文別名:栗蠶。

      分布: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陜西、臺灣。

      173 樟蠶 Eriogyna pyretorum(Westwood)[1,3-4]

      分布:河北、內(nèi)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越南、印度、前蘇聯(lián)。

      174 樟蠶四川亞種Eriogyna pyretorum lucifera Jordan[1]

      分布:四川。

      175 樗蠶 Samia cynthia(Drurvy)[1]

      異名: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3]。

      分布:江蘇、浙江、江西、華南、東北;朝鮮、日本。

      176 蓖麻蠶 Samia cynthia ricina(Donovan)[1]

      分布:東北、華東、華南。

      177 寬帶樗蠶 Samia cynthia canningi(Hutton)[1]

      分布:江蘇、浙江。

      卷蛾科Tortricidae

      178 云杉黃卷蛾Archips oporanus(L.)[6]

      異 名:Phalaena oporanusL.[6],Phalaena piceana L.[6],Archips piceana(L.)[1]。

      中文別名:云杉黃卷蛾、松粗卷葉蛾、松芽卷葉蛾。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華中、華南;日本、朝鮮、俄羅斯。

      179 小黃卷葉蛾Adoxophyes fasciata Walsingham[3]

      分布:我國除西北、云南外均有發(fā)生。

      180 楊桃小卷蛾Gatesclarkeana idia Diakonoff[1]

      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云南、臺灣、香港。

      181 烏桕小卷葉蛾Gatesclarkeana sp.[3]

      分布:浙江。

      182 茶長卷葉蛾Homona magnanima Diakonoff[3]分布:南方各省;日本、印度。

      斑蛾科Zygaenidae

      183 狹翅螢斑蛾Soritia pulchella sexpunctata Walker[1]

      分布:未知。

      螟蛾科Pyralidae

      184 油桐斑螟 Longiculcita vinaceella Lnoue[3]

      中文別名:油桐卷野螟。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

      木蛾科Xyloryctidae

      185 烏桕木蛾 Odites xenophaea(Meyrick)[3]

      分布:浙江、四川、重慶。

      2.7 直翅目Orthoptera

      螻蛄科Gryllotalpidae

      186 非洲螻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vois[3]

      中文別名:小螻蛄、拉拉蛄、土狗。

      分布:全國均有發(fā)生。

      錐頭蝗科Pyrgomorphidae

      187 中華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3]

      中文別名:短額負蝗。

      分布: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日本、越南。

      蟋蟀科Gryllidae

      188 油葫蘆 Gryllus testaceus Walker[3]

      分布:我國長城以南。

      2.8 竹節(jié)蟲目Phasmida

      竹節(jié)蟲科Phasmatidae

      189 白帶短肛棒樇Baculum saussure(Saussure)[1]

      分布:未知。

      2.9 纓翅目Thysanoptera

      薊馬科Thripidae

      190 紅帶滑胸針薊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Giard)[1]

      分布:長江以南各省;亞洲、非洲、澳洲、環(huán)太平洋諸島、美洲。

      3 結(jié)論與討論

      野外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烏桕害蟲種類隨季節(jié)變化很大,成樹與幼樹上昆蟲種類也稍有差別;每次采集到的昆蟲種類僅占名錄中的小部分,且種類也不盡相同。

      植食性昆蟲的豐度與多度不僅受生物因素(植物生長發(fā)育階段與狀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等)的影響,還與非生物因素(植物的小氣候、天氣狀況等)密切相關(guān)。植物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取食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昆蟲也隨之交替出現(xiàn),植物—昆蟲、昆蟲—昆蟲之間通過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或揮發(fā)性物質(zhì)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例如不同來源地的烏桕種群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包括揮發(fā)性物質(zhì))均能影響植食性昆蟲取食等行為[15–16],同時植物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及揮發(fā)性物質(zhì)又易同時受生物(昆蟲取食、病害等)和非生物因素(干旱、日照、天氣變化等)的影響,進而影響昆蟲的行為及群落組成;植物所處的小氣候、天氣狀況,如陰晴、風雨、氣溫高低等因素也影響植食性昆蟲的種類和多度。對于活動性較強的成蟲來說,強光高溫的中午和低溫的清晨出現(xiàn)較少,而其他適宜其活動的時間出現(xiàn)較多;雨水和大風也大大減少植食性成蟲的出現(xiàn)。上述非生物因素對取食地下根莖或蛀食性昆蟲影響不大。

      所以,調(diào)查目的,即研究哪一類昆蟲(以取食植物部位而定,如食葉、食花、食果等),決定著野外調(diào)查的季節(jié)和時間。昆蟲的地區(qū)性分布及隨機性出現(xiàn)對單次的野外調(diào)查結(jié)果影響很大,這種影響可以通過多點、多次、持續(xù)性的野外調(diào)查來降低。

      野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最為常見的烏桕害蟲種類有紅胸律點跳甲、黃刺蛾、烏桕癩皮夜蛾、蚜蟲、烏桕卷象、藍綠象、油桐三刺角蟬、大蓑蛾等;而危害烏桕較為嚴重的害蟲種類有黃刺蛾、茶毒蛾、烏桕黃毒蛾、扁刺蛾等鱗翅目幼蟲和烏桕卷象(主要危害幼樹頂端嫩葉)。

      隨著調(diào)查的不斷深入,該烏桕害蟲名錄亦會得到不斷的補充與更新。

      [1]Hao Zheng,Yun Wu,Jianqing Ding,et al.Invasive plants esta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are found in Asia and their associated natural enemies:Vol 2[M].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xiàn)orest Service,F(xiàn)orest Health Technology Enterprise Team,2005:114-120.

      [2]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貴州省節(jié)肢動物數(shù)據(jù)庫[DB/OL].[2015-04-14].http://gzkc.org/plus/list.php?tid=10.

      [3]廉月琰,方惠蘭,童普元.烏桕害蟲名錄初報[J].浙江林業(yè)科技,1982(3):44-46.

      [4]周顯明,張全國,馮俊現(xiàn).貴州烏桕害蟲和天敵昆蟲名錄[J].貴州林業(yè)科技,1990,18(2):59-61.

      [5]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DB/OL].[2015-04-14].http://www.nzmc.org/.

      [6]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中國動物主題數(shù)據(jù)庫[DB/OL].[2015-04-14].http://www.zoology.csdb.cn/page/index.vpage.

      [7]臺灣生物多樣性資信網(wǎng)[DB/OL].[2015-04-14].http://taibif.tw/zh.

      [8]The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Erythrus championi lineatus Pic,1916[DB/OL].[2015-04-14].http://www.gbif.org/species/6264686.

      [9]昆蟲視界.中國花金龜科分類名錄[DB/OL].[2015-04-14].http://www.yellowman.cn/fenlei/qiaochi/flowerbeetle.htm.

      [10]菌物及其相關(guān)生物的名稱[DB/OL].[2015-04-14].http://www.cybertruffle.org.uk/cgi-bin/nome.pl?organism=146861&glo=chi.

      [11]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系統(tǒng).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DB/OL].[2015-04-14].http://biblio.taibif.tw/node/97383

      [12]洪承吳,陳京元,查玉平.烏桕主要害蟲及其防治策略[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0(6):65-67.

      [13]GNI.Global Names Index[DB/OL].[2015-04-14].http://gni.globalnames.org/data_sources/30?search_term =Lecanium+formicarii+Green&commit=Search.

      [14]GBIF.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DB/OL].[2015-04-14].http://www.gbif.org/.

      [15]黃偉,王毅,丁建清.入侵植物烏桕防御策略的適應(yīng)性進化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3,37(9):889-900.

      [16]Wang Y,Siemann E,Wheeler G S,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anti-herbivore chemical defences in an invasive plant[J].Journal of Ecology,2012,100(4):894-904.

      猜你喜歡
      金龜江西福建
      銅綠麗金龜線粒體全基因組及其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6.江西卷
      那個夢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金龜總科昆蟲多樣性初步調(diào)查
      四川動物(2020年3期)2020-06-11 11:08:28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松花湖自然保護區(qū)金龜總科物種多樣性研究
      我的家在江西
      心聲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幸福的江西飛起來
      心聲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0
      福建醫(yī)改新在哪?
      江西立法遏制涉醫(yī)涉校的“以鬧索賠”
      顺义区| 萝北县| 微山县| 海晏县| 改则县| 莱阳市| 普兰店市| 广德县| 成安县| 仪陇县| 鄂伦春自治旗| 彝良县| 商河县| 连平县| 花莲市| 义乌市| 紫云| 彰化市| 伊宁市| 余江县| 丹凤县| 宁晋县| 青龙| 宜宾县| 阿合奇县| 曲阜市| 靖宇县| 孝感市| 大新县| 尉犁县| 乌恰县| 阳西县| 保定市| 翼城县| 泽普县| 喀什市| 临西县| 师宗县| 阳西县| 长宁区|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