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治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以貧血、黃疸和發(fā)熱為主要癥狀的寄生蟲病。尤以夏季多發(fā),不同年齡和品種豬均可感染發(fā)病。
1發(fā)病情況
河北省行唐縣某豬場育肥豬45頭相繼出現(xiàn)高熱、精神萎頓、臥地不起、兩耳發(fā)紅、后變紫,個別病豬出現(xiàn)紅皮癥狀。病初便秘,后期腹瀉。
該豬場于1日齡接種豬瘟疫苗,25日齡接種仔豬副傷寒、水腫病疫苗,30日齡豬瘟疫苗二免。發(fā)病后畜主曾用多種抗菌、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3 d后豬只出現(xiàn)死亡。
2臨床癥狀
發(fā)病初期,病豬精神沉郁,嗜睡,顫抖,轉圈或臥地不起,體溫39.5~42℃,眼結膜發(fā)炎,便秘或腹瀉,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xiàn)。
發(fā)病后期糞便干結,心跳加快,可視黏膜蒼白,兩耳發(fā)紺邊緣上卷,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呈紅紫色,病程稍長、體質較弱患豬皮膚蒼白,眼結膜發(fā)炎,嚴重者上下眼瞼粘連無法睜眼。
3剖檢病變
皮膚、粘膜蒼白黃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全;皮下組織和肌間膠凍樣侵潤,頜下、肺門、膈淋巴結腫脹呈土黃色,脾腫脹呈藍灰色,邊緣有粟粒丘疹樣結節(jié),質地柔軟,腎貧血,局部淤血。
胸腔、腹腔、心包積液,肝腫大、出血,表面有輕微黃色條紋,膽囊壁增厚,膽汁濃稠,肺水腫,表面有少量出血點。
4實驗室檢查
4.1采集病豬耳靜脈血,滴于載玻片上,加0.9%生理鹽水混勻,蓋上蓋玻片,顯微鏡觀察,可見多數(shù)紅細胞表面及周圍附有附紅細胞體,有較強折光性,蟲體呈球型、桿狀或顆粒狀等,可緩慢移動,感染的紅細胞邊緣不整,呈齒輪狀或星狀等不規(guī)則體。
4.2采集病豬耳靜脈血液涂片、固定,姬姆薩染色,油鏡下觀察,可見紅細胞邊緣有圓型、橢圓型、月牙型等紫紅色蟲體,感染的紅細胞呈鋸齒狀。
4.3涂片鏡檢,無菌采集病死豬淋巴結、肝、脾、肺等病料,革蘭氏和瑞氏染色,顯微鏡檢查未見致病性細菌。
根據(jù)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測,綜合診斷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5鑒別診斷
5.1與豬瘟的鑒別診斷豬瘟流行無明顯季節(jié)性,無貧血和黃疸病癥,呈現(xiàn)以多發(fā)性出血為特征的敗血癥變化,皮膚、漿膜、粘膜、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扁桃體、膽囊等組織器官均有出血,淋巴結周邊出血是豬瘟的特征病變,約有25%~65%病豬脾臟邊緣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豬瘟回腸末端、盲腸,特別是回盲口有許多輪層狀潰瘍。
5.2與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的鑒別診斷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無貧血和黃疸癥狀,呼吸困難明顯,剖檢肺部有明顯病變。
5.3與弓形蟲病鑒別診斷兩者體溫均在40.5℃以上,血液稀薄濃度相似,極易混淆。但弓形蟲病的典型癥狀為體表顏色變化不大,鼻液、行走趔趄,耳部水腫變厚。
6綜合防控
6.1豬場應堅持自繁自養(yǎng)引進外地種豬時應嚴格檢疫,隔離觀察15 d以上,1周后采血鏡檢,若健康無病則可混群飼養(yǎng)。
6.2切斷動物傳播途徑夏季應搞好消滅蚊蠅等滅害工作,定期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豬舍門窗應安裝細孔防蚊紗窗;每月滅鼠一次;豬場應嚴禁飼養(yǎng)其它動物(羊、禽等),看護犬應定期用藥預防感染。
6.3杜絕機械傳播途徑疫苗接種、疫病治療注射時,應備足針頭,保證每豬換一次針頭;打耳號、閹割、外科手術時應嚴格消毒。
6.4藥物預防可用土霉素800 g拌料1 t,或用阿散酸100~125 g拌料1 t,飼喂預防。
6.5藥物治療病豬可肌注“血蟲必殺”(含三氮脒、多西環(huán)素)和維生素C,間隔4~6 h后注射“燒熱快好”(含磺胺間甲氧嘧啶)和黃芪多糖,每日一次,連用3 d。
王金合
(河北省行唐縣城章武路獸醫(yī)防疫站0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