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濤
(湖北省南漳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南漳 441500)
基于輸血檢驗的凝聚胺技術應用效果觀察
楊萬濤
(湖北省南漳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南漳 441500)
目的對輸血檢驗中采用凝聚胺技術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采用凝聚胺技術對我院收集的260例健康體檢人群的血樣進行檢測,比較分析抗球蛋白、木瓜酶和常規(guī)鹽水介質等配血試驗,同時選取80例疑難標本進行檢測。結果凝聚胺技術靈敏度明顯高于木瓜酶、常規(guī)鹽水介質等,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凝聚胺技術能夠快速檢出IgG。結論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使用具有反應快速、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等優(yōu)勢,有助于減少臨床輸血中溶血性輸血反應癥狀的發(fā)生。
輸血檢驗;凝聚胺技術;應用效果
臨床輸血中,準確快速的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有著重要作用,是保證患者搶救成功的重要保證。輸血檢驗有助于減少輸血反應,凝聚胺技術是目前檢出RBC IgG抗體的重要手段[1],具有靈敏度高、快速、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在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交叉配血等輸血前檢查中使用廣泛,為對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的使用價值進行觀察,筆者分別采用酶法、鹽水法、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等進行觀察,具體報道如下。
1.1 使用材料:采用ASK臺灣東耀有限公司提供的Polybrene試劑,廣州血液中心提供的抗人球蛋白血清,菠蘿酶。臺灣(BASO)離心機,使用75 mm×12 mm試管。使用哈藥公司生產的葡萄糖,成都化學試劑廠提供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上海城關化工廠提供的疊氮鈉,法國進口的凝聚胺,北京化工廠生產的檸檬酸三鈉,成都臨江化工廠生產的氯化鈉,我研究所自制AB型血清及抗-D。
嚴格按照凝聚胺操作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凝聚胺操作:分別將2滴患者血清加入主管,1滴獻血者3%紅細胞懸液加入側管,2滴獻血者血清、1滴患者3%紅細胞懸液分別加入次側管;將低離子介質液0.6 mL加入各管內,搖勻后,室溫下放置1 min;將2滴Polybrene試分別加入各管內,充分搖勻后,3500 r/min離心15 s,取出上清后,輕搖晃試管,對管底內是否出現紅細胞凝塊;各管各加重懸液2滴,輕搖后對凝塊進行觀察,是否散開(1 min內自然散開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凝塊散開則是由特異性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凝集),此時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木瓜酶試驗、鹽水介質試驗、ACT等嚴格按照《血型工作手冊》進行操作。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在260例正常人血液標本中,非特異性凝聚消失時間在10 s內共145例,占55.8%;非特異性凝聚消失時間在20 s內103例,占39.6%;260例正常人非特異性凝聚均在3 min內完成,研究者特異性凝聚均未在3 min內消失。
2.2 經凝聚胺技術進行檢驗發(fā)現抗體、需要重復輸血、配血不合格血液標本共80例,采用鹽水法檢測,未出現不配合標本,檢出率為0,試驗時間約為3~6 min,酶法不配合4例,檢出率為5%,試驗時間約為30 min;抗人球蛋白法不配合7例,檢出率為8.8%,實驗時間為40~60 min;凝聚胺方法不配合10例,檢出率為12.5%,實驗時間為4~6 min。
在臨床治療及搶救中,通過有效正確的輸血,擴大患者血容量對于手術及治療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作用。在進行輸血時,臨床醫(yī)者需要注意同種反應問題,保證輸血的有效性[2]?;颊咻斞?,抗原細胞遭到較大破壞,極易出現嚴重溶血性輸血反應,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同種反應能夠誘導輸血有效性的降低。目前檢驗血液交叉配合的手段較多,主要有鹽水法、低分子凝聚胺法、酶法等,而不同的檢驗方法,特點亦不相同。鹽水法操作簡單,得到結果時間較短,然而在檢測不完全抗體時,效果較差,因此在輸血檢驗中僅采用鹽水法可能會導致不完全抗體引起的輸血反應現象的發(fā)生,威脅患者的安全[3];酶法相較鹽水法能夠有效避免這一危險的發(fā)生,然而其試驗步驟繁瑣,同時操作較為復雜,消耗時間較長,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秦江萍等在研究中采用凝聚胺與鹽水法進行比較觀察,結果顯示鹽水法僅能對完全抗體檢出,而對于ABO之外的抗體,完全無法檢測,凝聚胺法能夠實現抗體與紅細胞的反應,使得紅細胞表面抗體與帶正電荷的結合,同時促進了分子的運動,在加入重懸液后,凝聚現象仍然存在;而對于IgG等不規(guī)則抗體,鹽水法無法使其凝聚,而凝聚胺法能夠快速實現其凝聚反應的發(fā)生,檢出不規(guī)則抗體效果較好[5]。
凝聚胺作為四胺聚合物,能夠與紅細胞上負電荷進行中和,促使Zeta電位的降低,細胞間距離明顯縮短,從而形成可逆性非特異性紅細胞凝聚現象。當血清及紅細胞在低離子介質內孵育時,紅細胞相應抗原與抗體相結合,同時在凝聚胺的作用下,積聚呈肉眼可見的凝集;從外表上不能將此類凝集與普通凝集現象進行區(qū)分,然而當加入重懸液后,血液內凝聚胺上正電荷與重懸液內負電荷互相中和,從而導致普通凝集現象消失,然而真正產生的凝集不會消失[6]。凝聚胺作為近年來輸血檢驗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快速等優(yōu)勢,能夠減少輸血反應的發(fā)生。凝聚胺技術不僅能夠鑒定交叉配血與血型,同時能夠對抗體進行篩選,在溶血性貧血中亦有顯著的使用效果。凝聚胺技術作為可逆性凝聚反應,掌握其非特異性反應及特異性反應消失時間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操作人員要嚴格掌握檢驗時間,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發(fā)生。
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在臨床輸血中,若僅通過鹽水法,則可能導致交叉配血現象的發(fā)生,不完全抗體極易漏診,從而導致受血者出現溶血性輸血反應。臨床報道顯示,在對冷抗體及Kell血型系統(tǒng)進行檢驗時,凝聚胺技術檢出率較低,同時在對部分血漿蛋白紊亂患者進行診斷時,可能出現假陽性檢測結果等,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經醫(yī)院證實,缺失有血漿蛋紊亂病癥,這可能是導致假陽性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在輸血檢驗中采用凝聚胺技術時,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于結果為弱陽性標本,盡量采用重懸液重懸,之后采用9%生理鹽水與5% 0.2M枸櫞酸混合液進行3次洗滌,完成后通過抗人球蛋白方法確診。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鹽水法、抗人球蛋白等方法,凝聚胺技術具有操作簡單、靈敏準確、快速等優(yōu)勢,在輸血檢驗中使用有著顯著效果,能夠有效避免輸血反應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
[1]秦江萍.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2):2207-2208.
[2]李莎,鄭山根.微柱凝聚技術篩選不規(guī)則抗體的初步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09,12(3):169-171.
[3]董海偉.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臨床應用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22(1):58-60.
[4]高樂俊,王樹誠,石效榮,等.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4(2):48-49.
[5]劉家瑞,王遠杰,馮寧,等.抗體篩查細胞抗原涵蓋范圍與電子配血技術的安全應用[J].西部醫(yī)學,2013,25(9):1401-1403.
[6]李清,古麗扎爾,李志強.吸收放散試驗在高效價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鑒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 2(22):118-120.
R446.11
B
1671-8194(2015)07-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