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永偉
(山西省平遙縣寧固獸醫(yī)站,山西平遙031100)
跛行是四肢病的一種常見臨床癥狀,診療時常會將病蹄誤診為健蹄而確診為肌炎,使疾病繼續(xù)發(fā)展,甚至惡化淘汰。
在獸醫(yī)臨床診療工作中,如發(fā)現(xiàn)大家畜發(fā)生跛行時,必須確診患肢,找出發(fā)病部位。故在進行四肢病診治時,必須遵循以下步驟進行診斷與治療,以防延誤時機,影響生產。
1.1 問診 必須詳細問清跛行起因,例如裝蹄后出現(xiàn)的跛行可能是釘傷;摔打踢蹴可能引起骨質或腰傷;后肢跛行,且隨運動減輕則多為風濕癥和飛節(jié)內腫;四肢輪換疼痛多為風濕。
兩前肢跛行則多為蹄葉炎;受風寒侵襲或久臥濕地則可引起風濕癥。
1.2 望診 注意患畜全身檢查,四肢病常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也可由局部變化而引起全身狀態(tài)的改變。例如蹄葉炎,其呼吸、脈搏、體溫、食欲均有明顯異常;骨軟病不僅表現(xiàn)四肢跛行,且面部下頜多有骨骼變形;牛流感則有四肢疼痛,行走跛行;馬的心熱風邪多呈支跛,并隨運動而加重,行走左右亂跌,休息片刻,跛行即可消除。因此,跛行診斷要點面結合,動靜合參。
一是觀察站立。臨診檢查時,四肢必須全面上下左右對比,如某肢前伸,病癥可能多在該肢的蹄前部或蹄尖,如蹄炎;某肢不能負重,可能是該肢骨折或脫臼;飛節(jié)內腫或釘傷,患肢可能時時高抬;肩胛神經(jīng)麻痹時,患肢肩關節(jié)偏向外側,胸前有掌大凹陷,但驅使患畜后退時,患肢拖曳,且肘關節(jié)高度外展,使肘后肌肉坑陷,步行運動時,在其負重的瞬間,可見到明顯的支跛;后肢膝關節(jié)脫位時,則可能突然后肢后伸,強直拖腿,不能提舉,強行驅趕,以拖蹄三肢跳躍前行;如前肢蹄葉炎,患肢伸向前方,蹄尖翹起,患畜頭部高舉,后肢聚于腹下,支撐全身重量,以減輕其疼痛。
二是動態(tài)檢查??蛇M行上坡下坡,快步、慢步、直行、轉圈等各種運動檢查,檢查時要注意頭頸,四肢各關節(jié)的伸展、屈曲,以及腰部活動是否靈活自如;各肢負重狀態(tài)有無異常?;夹笮凶?,腰部僵硬,可能是風濕;行走腰部扭轉,后軀無力和后退困難,可能是腰部閃傷;若一側性閃傷,常見多呈橫行運動;“敢抬不敢踏,病變是在下”,概括了支跛的癥狀表現(xiàn),病肢在支柱或踏地負重時,表現(xiàn)明顯機能障礙,從側方視診呈后方短步,提舉前伸不困難;支跛病變多在腕跗關節(jié)以下。點頭與臀部升降運動都是診斷支跛的要點,如“患肢負重抬頭望,健肢負重低頭看”;“健肢負重臀部降,患肢負重臀高攀”;說明了前后肢支跛的診斷要點?!案姨げ桓姨?,病變在上來”,是懸跛的概括,病肢在提舉或伸揚是可能出現(xiàn)機能障礙,從側方視診呈前方短步,抬不高,邁不遠,甚至呈拖拉前進。病變部位上下都同時存在,或上部關節(jié)病癥,診斷時比較困難,表現(xiàn)為支跛與懸跛同時出現(xiàn)的混合跛,要利用上下坡、急轉彎、快步行走等方法診斷。
1.3 觸診 觸診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進行按壓,要上下、左右對照檢查,健肢與患肢對比敏感度,往往是以先健后患的順序觀察患畜反應,以確定病變部位。如肌肉出現(xiàn)堅實而敏感癥狀時多為風濕;腫脹而有痛感則多為外傷性炎癥;松弛遲鈍時多為神經(jīng)麻痹;關節(jié)炎時則可能局部發(fā)熱,腫脹而疼痛;飛節(jié)內腫,腫脹硬固;關節(jié)炎增多時,觸診軟而又波動;利用屈曲、伸張、內側轉動等方法以確定患病關節(jié);對腰部的觸診,首先可用手指沿脊柱兩側,由前向后進行按壓,以觀反應:急性風濕時,肌肉僵硬,知覺敏感;腰部閃傷時,肌肉微腫,用拳叩擊脊部,有疼痛反應;脊髓損傷時,按壓時反應遲鈍或消失,用針刺臀部及兩后肢均無反應,同時小便失禁,肛門松弛,排糞困難。
屈腱檢查,可在患肢曲腱兩側,由上向下進行按壓。如系曲腱炎時,曲腱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增溫,腱部呈現(xiàn)魚腹狀腫起;患畜在站立時,患肢顯著向前伸展,膝部直立,球節(jié)掌屈,腕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跛行較頑固,腱顯著增粗,常與伸屈腱粘連,嚴重的伸屈腱炎時,膝關節(jié)伸張不充分,觸摸時可見肥厚,常與周圍組織粘連,有時可見腱短縮形成突球。
2.1 腰部肌肉風濕癥 可用獨活寄生湯治之。
方組如下:秦艽、防風、桑寄生、獨活、當歸、陳皮、杜仲、牛膝各30 g,川芎、白芍、熟地、黨參、云苓各20 g,細辛12 g,甘草15 g,水煎候溫內服,隔日一劑,連服3 ~5 劑。
本方可在辯證的基礎上,用于其他部位各種肌肉風濕癥的基礎方劑,前肢風濕癥加羌活,血瘀者加紅花,寒重者加桂枝,濕重者加蒼術,臨床中要靈活掌握。
2.2 關節(jié)扭傷、閃傷或跌打損傷 一般可內服外敷結合治之。
內服方1:當歸、紅花、乳香、沒藥各25 g,川斷、牛膝、靈仙各40 g,土元、丹參各50 g,為末沖服。本方主要用于跌打損傷,采用活血化瘀為主,水煎服,隔日一劑。
內服方2:乳香、沒藥各30 g,自然銅14 g,杜仲、申姜、牛膝、桂枝、續(xù)斷、伸筋草各15 g,為末沖服,隔日一劑,連服3 ~5 劑。
外敷藥:川烏、草烏、白芨、大黃、雄黃、龍骨、白蘞、白礬、川椒、肉桂、硫磺、乳香、沒藥各10 g,梔子、白芥子、皮膠各30 g,為末,醋熬加白面調膏,攤撒布上貼患處,5 d 換藥一次,10 d 可愈。
外洗藥:當歸、紅花、川芎各50 g,荊芥、防風各60 g,蘇木30 g,伸筋草、透骨草各150 g,加水4 kg水煎,局部熱洗或熱敷。
2.3 屈腱炎 梔子30 g,黃柏、乳香、雄黃、大黃、自然銅各20 g,為末醋調為糊,包扎于患部。
2.4 神經(jīng)麻痹 可用2.2 外洗藥熱敷,每日兩次,每次20 min,連用1 周。
2.5 蹄葉炎 如因結癥后或胃腸炎繼發(fā),以改善局部循環(huán),調節(jié)體內酸堿平衡和中藥清熱解毒,可用消食破瘀方藥治療。一是放蹄頭血,二是靜注5%葡萄糖氯化鈉2500 mL,5%碳酸氫鈉液1000 mL,每日1 至2 次。三是中藥治療,丹參、紅花、桃仁各30 g,桔梗、白藥、當歸各20 g,陳皮、厚樸、萊菔子、甘草各15 g,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 劑。風濕性蹄葉炎,可用防風、木瓜、羌活、川續(xù)斷、當歸各25 g,水煎候溫加保泰松30 片,混合服用。連用兩劑,每日1 劑。
2.6 腰部損傷 肌肉微腫,手指按壓臀部有知覺感,患畜有時掙扎想站立而不能,用維生素B12 注射液5 g,加蘭他敏25 mg,百合穴注射,每日一次,連注3 次,一般病例,注射10 min,患畜即能起立。
2.7 心熱風邪引起跛行 安神涼血驅風藥,可用白芷、茯神各30 g,川黃連、桔梗各40 g,蔓荊子、荊芥、防風各20 g,遠志10 g,朱砂6 g,為末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