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瀅
《名利場》是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薩克雷的代表作。薩格雷成功地塑造了蓓基·夏普這個女冒險家的形象并展現(xiàn)出一個唯利是圖的上層社會圖景,也通過對貴族世家、資產階級的描寫,抨擊了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荒淫無恥和冷酷無情?!睹麍觥返玫搅藝鴥韧庠u論界極大的關注,但其獨特的敘事機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掘。結構主義理論為《名利場》的敘事機制提供了理想的闡釋模式,從而為這部經典作品的再解讀注入新穎的視角。
格雷馬斯是結構主義符號學研究的代表,他主張通過構建文本敘事深層結構,表現(xiàn)出隱含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格雷馬斯提出了“行動元模式”理論和“符號矩陣式”分析方法。本文從這兩種方法出發(fā)對蓓基·夏普的性格特點進行解析,旨在以獨特的視角挖掘出作品的深層意蘊。
格雷馬斯的“行動元模式”理論包含三組“二元對立”模型,分別是主體和客體、發(fā)送者和接受者、輔助者和反對者,該模型清晰地表現(xiàn)出人物之間的關系,使讀者更直觀地了解人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主體和客體。主體和客體是最基本的語義結構,他們形成了小說敘述的基本結構模式。主體和客體關系的語義賦值都是“欲望”,主體是欲望向往的存在物,在文本中就是蓓基·夏普;客體是被向往的存在物,即蓓基追求的名利和地位。主體和客體這一組行動元根據“欲望”銜接起來便生成了一系列具體敘事。
(二)發(fā)送者和接受者。在蓓基所處的那個社會中,她處于弱勢,但她對待生活不悲觀,通過努力和聰明才智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具有不屈的性格特點,她是力量的接受者。蓓基身上蘊含著主體和接受者兩個行動元范疇。因此,蓓基既是小說的主體,也是接受者。
(三)輔助者和反對者。輔助者是對文本主體起輔助作用的行動元,幫助主體滿足欲望。第一個輔助者是愛米麗亞,是她引領蓓基邁入上流社會的第一步。第二個是羅登·克勞萊,蓓基誘惑他娶自己為妻,自此真正步入上流社會。反對者是阻礙主體追求客體的行動元,在文本中,反對者不止一人,一個是平克頓校長。另一個是克勞萊小姐。知道蓓基出身的大多數人也充當了潛在的反對者。
(一)描述模型理論。從圖1可看出S1和-S1,S2和-S2之間是互補蘊含的關系,是有利條件;而S1和S2、-S1和-S2之間是對立矛盾的,兩者不可融合,是一方控制另一方。該模型直觀地向讀者展示了各個實體之間互相作用。
(二)主體自身的描述模型。圖2是為蓓基建立的描述模型,有助于顯示被表面現(xiàn)象所掩蓋的事物之間的深層結構,更好地了解蓓基的性格特點和文本的深層意蘊。模型形象地向讀者展示了蓓基出身卑微,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這是她想要躋身于上流社會的不利因素。但是她聰明,年輕貌美,這是她的有利因素,也是和她卑微地位相對立的。當這種“力量”控制低下的地位時,她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相反,如果這種“力量”不夠強大,她就會被男權社會打敗。
圖2 主體自身的描述模型
(三)主體和客體間的關系描述模型。圖3是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建立的描述模型。從模型中可以看出,蓓基出身卑微,但渴望躋身上流社會。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處于被壓迫地位,像蓓基這樣出身的女子,或是被奴役,或是起來反抗。她選擇了后者,挑戰(zhàn)男性的權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這在當時是超前的這一點也是文本的魅力所在。
(四)蓓基和愛米麗亞間的關系描述模型。圖4是為蓓基和愛米麗亞建立的描述模型,從模型中可以了解蓓基和愛米麗亞性格不同點及兩人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愛米麗亞是資產階級家庭的小姐,蓓基是窮畫師的女兒,兩人在地位上是矛盾的。因為兩人性格、生活觀和價值觀的差異,她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作為一個傳統(tǒng)女性,愛米麗亞學習上流社會禮儀,這使她很難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她先是依靠自己的家庭后又依靠她丈夫的家庭,在經濟上和人格上從未獨立,她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受害者。而蓓基則不惜一切踏入上流社會,精心策劃自己的未來之路。
圖3 主體和客體間的關系描述模型
圖4 蓓基和愛米麗亞間的關系描述模型
(五)蓓基和羅登間的關系描述模型。圖5是為蓓基和羅登間的關系建立的描述模型,從這個模型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兩人之間的差異。
圖5 蓓基和羅登間的關系描述模型
本文從格雷馬斯的結構主義符號學出發(fā)解析蓓基的性格特點,有助于讀者了解文本中主要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進而更深刻地體會到蘊含其中的主題意義。
[1]格雷馬斯,A,J.結構語義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2]格雷馬斯,A,J.符號學和社會科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3]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史津銘.解析老人與海的深層結構[J].名作欣賞,2014
[5](英)薩克雷著;賈文浩譯.名利場[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