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術,姚誼晶,宮桂云,王世德
(1高密市人民醫(yī)院,山東高密261500;2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
鎖 是嚴重影響咀嚼功能的一種后牙錯 畸形,其發(fā)病率約為0.3%[1]。矯治原則是升高咬合,解除鎖結關系做 間牽引[2]。一般矯治方法有其局限性,如需抬高咬 ,在上下鎖 牙安放帶環(huán),操作復雜,易引起創(chuàng)傷 ,并且影響咀嚼功能。我們在治療中應用活動矯治器矯治個別后牙正鎖 ,效果良好,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上頜后牙鎖 病例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齡10~30歲。上后牙偏頰側,下后牙位置正?;蚵云鄠?,下牙弓大小均正常。單側后牙鎖 不超過3顆(含3顆),雙側后牙鎖 不超過4顆。
方法:常規(guī)上下 印膜,灌注硬石膏模型,上架,制作活動矯治器。用直徑0.8 cm的不銹鋼絲彎一金屬鉤,放腭側用蠟固定,要求金屬鉤與鎖 牙在同一水平線上,同時制作 墊,使患牙解除鎖結關系,完成活動矯治器制備(見圖1)。患牙(鎖牙)常規(guī)粘固帶環(huán)或托槽、頰面管等,如患牙萌出不足,可在其頰側粘固光敏樹脂 (能掛住橡皮圈即可)。如上 第三磨牙阻生,正鎖 為第二磨牙,間隙不足影響矯治,則在局麻下拔除第三磨牙。將活動矯治器打磨拋光,戴入患者口內,抬高咬合,使鎖的上下牙不接觸,在上 鎖 牙的頰面安放帶環(huán)、頰面管、托槽等固位裝置,于活動矯治器的腭側塑料處作一金屬拉鉤,用聯邦橡皮連或橡皮圈牽引進行矯治。矯治2~10個月,鎖關 系解除后分次磨減或磨除 墊,并同時調磨未曾有過生理磨耗的鎖 牙牙尖,脫敏使全口牙重建咬合。
結果:平均矯治時間4.5個月,38例患者均達到預期效果,后牙尖窩交錯關系良好,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隨訪1~2年及復診觀察無一例復發(fā)。雙側后牙鎖 矯治時間短于單側。
討論: 畸形是指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先天性遺傳因素和(或)后天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牙、骨、面的畸形。鎖 可因為個別或一側乳磨牙嚴重齲壞、早失、滯留或恒牙胚位置異常等引起。正鎖
圖1 活動矯治器示意圖
是由于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在下后牙頰尖頰斜面的頰側,導致 面無咬 接觸,個別后牙正鎖及單側多個后牙正鎖 較多見。上下第二恒磨牙的個別牙正鎖 較為常見,大多數是由于 弓長度發(fā)育不足、間隙不夠所致。
我們采用活動矯治器,抬高咬 ,以除鎖結牙以外的所有上 牙及上 黏膜組織為支抗,并增加活動矯治器的基托面積,保持與組織面的密貼,支抗控制力強,不會引起鎖結牙以外的余牙移位,可保持良好的 關系。此外,在矯治過程中不需做 間牽引,患者吃飯時無需去除橡皮圈,可24 h持續(xù)用力,矯治效果穩(wěn)定。本組矯治2~10個月后后牙尖窩交錯關系良好,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隨訪1~2年未見復發(fā),證實活動矯治器矯治后牙正鎖 效果較好,方法簡單易行,值得借鑒。
[1]Gelgor IE,Karaman AL,Ercan E.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central Anatolia[J].Eur J Dent,2007,1(3):125-131.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