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汴京,祝黎偉*,楊 紅,谷慧慧(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3)
超聲心動圖在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左汴京,祝黎偉*,楊 紅,谷慧慧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3)
目的 分析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臨床特點,探討超聲心動圖在IE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IE患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IE的心臟基礎疾病及臨床表現,總結超聲心動圖特點。結果 IE患兒40例中,先天性心臟病22例,擴張性心肌病3例,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4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無基礎性心臟病5例。超聲心動圖檢查,伴有贅生物36例,陽性率為90%?;純憾嘁园l(fā)熱為首發(fā)癥狀,同時伴有心功能不全8例,脾腫大12例,鏡下血尿10例。結論 先天性心臟病是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基礎心臟病,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助于IE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超聲心動圖;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價值
感染性心內膜炎(IE)是一種因致病微生物對心內膜直接產生侵襲,引發(fā)瓣膜或心內膜出現炎性改變的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現為伴有贅生物的形成[1]。該病發(fā)病率及致死率極高,心臟瓣膜是最常受累部位。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應用,IE的臨床表現呈現多樣性,致病菌亦發(fā)生變遷,增加了本病早期診斷的難度。近年來,IE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超聲心動圖的廣泛應用,可為IE的早期診斷提供影像學依據,降低了致死率。本文通過對臨床確診的IE患兒40例的超聲心動圖圖像分析,總結其臨床特征,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IE患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個月~10歲,平均年齡(6.2±2.1)歲;病程8天~3個月,多以發(fā)熱為首發(fā)癥狀就診。2次以上血培養(yǎng)均為陽性者32例,且為同一致病菌。超聲心動圖檢查發(fā)現明顯贅生物36例,且經手術病理證實。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0 MHz,哭鬧不能配合的患兒給予水合氯醛灌腸鎮(zhèn)靜后檢查?;純貉雠P位,行標準切面心臟掃查,包括M型、脈沖波及彩色多普勒檢查,測量房室大小、觀察室壁運動,觀察有無原發(fā)心臟病變、心內贅生物的位置、大小及運動、瓣膜是否受損及反流情況,對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并留圖。
患兒40例中,發(fā)熱起病36例,同時伴有心功能不全8例,脾腫大12例,鏡下血尿10例。經2次以上血培養(yǎng),陽性患兒32例(80%)。先天性心臟病22例,擴張性心肌病3例,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4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無基礎性心臟病5例。超聲心動圖檢查,發(fā)現明顯贅生物36例,陽性率為90%,高于血培養(yǎng)。贅生物直徑1.6~16 mm,多累及心臟瓣膜,表現為左右心室腔內見強回聲團塊,其中發(fā)生于二尖瓣前葉12例,后葉8例,三尖瓣9例,肺動脈瓣7例,同時伴有二尖瓣前后葉穿孔4例。
IE是致病微生物對心內膜產生直接侵襲引起的瓣膜或心內膜炎性改變,同時伴有贅生物的形成[2]。致病菌主要為細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及螺旋體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其主要致病菌。贅生物的大小不一,多為血小板及纖維素的團塊,內含有微生物及炎性細胞。細菌入血繁殖,可侵襲心內膜或心瓣膜,導致纖維蛋白、血細胞、細菌和血小板等物質的沉積,最終形成贅生物。感染性心內膜炎多表現為發(fā)熱、雜音、貧血、栓塞等,同時多伴有基礎性心臟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等。贅生物脫落后,會栓塞一些小血管,引起相應的肢體癥狀,如指甲下出血、皮下出血斑點等,嚴重者會出現脾栓塞,甚至會出現心力衰竭,如咳喘、憋氣[3]。當腱索受累發(fā)生斷裂時,可形成瓣膜脫垂而引起瓣膜返流;當瓣膜穿孔時也會發(fā)生瓣膜返流,并在瓣周形成膿腫。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多以全身感染為首發(fā)癥狀,早期極易發(fā)生誤診、漏診,進而延誤治療。本組患兒中,同時伴有心功能不全8例,脾腫大12例,鏡下血尿10例。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是漏診的主要原因。
隨著現代超聲技術的發(fā)展,經胸腔超聲心動圖檢查是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臨床診斷的首選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手段。彩色多普勒、M型超聲心動圖可對心內瓣膜贅生物明確診斷,對感染性心內膜炎過程中的心臟內瘺、人工瓣膜的瓣周漏、瓣周膿腫及瓣葉穿孔等并發(fā)癥亦能及早診斷。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明確贅生物的大小、位置,還可觀察瓣葉有無穿孔及血流動力學改變。本組患兒中,超聲檢查發(fā)現明顯贅生物36例,陽性率為90%,高于血培養(yǎng)。贅生物直徑1.6~16 mm,多累及心臟瓣膜,表現為左右心室腔內見強回聲團塊,其中發(fā)生于二尖瓣前葉12例,后葉8例,三尖瓣9例,肺動脈瓣7例,同時伴有二尖瓣前后葉穿孔4例。小兒胸壁較薄,無肺氣干擾,無顯著的胸廓畸形,因此超聲圖像清晰,可將贅生物清晰的顯示出來。超聲心動圖能夠將心內贅生物大小、位置和瓣膜損害程度清楚顯示出來,是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一項重要技術方法,還可用于患兒的預后評價[4]。較大的贅生物可造成腱索斷裂,引起瓣膜關閉不全,需及早手術以降低患兒的病發(fā)率和死亡率。
近年來,經食道超聲檢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其超聲圖像顯著優(yōu)于經胸腔超聲檢查,對直徑1~1.5 mm贅生物亦能清晰檢出,其不受肺氣腫、肥胖、胸廓畸形等的影響,大大的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還能觀察瓣膜破損的程度及穿孔的部位及大小,腱索的斷裂、連枷二尖瓣或三尖瓣及因主動脈瓣返流引起二尖瓣前葉心室面內膜損害所致的二尖瓣瘤,同時能排除各種并發(fā)癥,對原有的心臟病變及瓣膜返流程度及心功能的評估、判斷預后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多具有基礎疾病,本組患兒中,先天性心臟病22例,擴張性心肌病3例,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4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最常見,其次為小兒心肌病,超聲心動圖檢查在發(fā)現心內贅生物的同時,還可對小兒基礎疾病進行診斷,盡早明確病因,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超聲心動圖檢查方便,無輻射性、無創(chuàng)傷性,其獨特的分辨率優(yōu)勢,操作容易,無明顯的禁忌癥[5],可反復多次檢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孫 燕,楊一辰.超聲心動圖在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5):46-47.
[2] 劉 瑞.超聲心動圖在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之路,2013,12(4):41.
[3] 葉香芳,嚴 冬,黃健榮.感染性心內膜炎51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23(5):453-455.
[4] 顏如玉,白 蓉,吳文海.超聲心動圖在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中的價值[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2,27(6):13-15.
[5] 張元芳,丁云川,陳 明,等.經胸超聲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瓣膜贅生物形成[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9,12(7):377-378.
本文編輯:楊 麗
R540.45
B
ISSN.2095-6681.2015.014.096.02
祝黎偉,女,住院醫(yī)師,電話:15038168667,郵箱:1643073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