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河北省吳橋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科,河北 滄州 061800)
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腦梗塞的療效觀察
張 靜
(河北省吳橋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科,河北滄州061800)
目的 觀察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腦梗塞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腦梗塞患者86例,按照統(tǒng)計學原理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補陽還五湯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腦梗塞采用西藥治療的同時予以補陽還五湯加減,療效更好,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補陽還五湯加減;急性腦梗塞;西藥
腦梗塞是腦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因為患者在腦動脈內膜病變的基礎上引起血管閉塞或者狹窄。在此過程中患者可表現(xiàn)為血流障礙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與水腫,在病情逐漸發(fā)展的過程中就會引起腦代謝障礙與神經功能喪失[1]。急性腦梗塞即中醫(yī)所說的中風,可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分析急性腦梗塞臨床治療方法已經成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面臨的一重要課題。腦梗塞疾病常見于中老年患者。該病具有發(fā)病急、危害性大、致殘率高等特點。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埂塞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觀察其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腦梗塞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3.6±4.8)歲。所有患者中基底節(jié)區(qū)梗塞52例、腦葉梗塞14例、丘腦梗塞8例、小腦梗塞6例、其它6例。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按照統(tǒng)計學原理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給予基礎性治療措施。發(fā)病符合溶栓時間窗者,均給予尿激酶靜脈溶栓,之后低分子肝素鈣抗凝治療,同時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給予依達拉奉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血塞通注射液4 mL加入的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應用2周。經化驗纖維蛋白原偏高者給予纖溶酶100 U, 1次/d靜脈滴注。另酌情應用甘露醇、腦蛋白水解物、降壓藥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補陽還五湯加減。組方:炙甘草6 g,黃芪32 g,桃仁12 g,當歸12 g,法半夏15 g,紅花10 g,川芎8 g,白術14 g,黨參22 g,陳皮16 g,赤芍20 g。半身不遂患者需要在藥物中添加穿山甲、水蛭以及桑枝等藥物來促進活血、祛瘀生新;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語言不利,則需要增加遠志與菖蒲來化痰;手足出現(xiàn)腫脹的患者,則需添加茯苓、薏仁、防已以及澤瀉等藥物淡滲利濕。水煎服,1劑/d,分兩次服用。所有患者治療時間均維持在2~3周。
1.3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肢肌力與肌張力提高進步超過2級,并且患者血流動力學表示已經好轉,生活可以自理,神經功能評分已經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出現(xiàn)好轉,患肢肌力與肌張力提高進步超過2級,并且患者血流動力學表示已經好轉,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神經功能評分已經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已有所改善,患肢肌力與肌張力提高1級,并且患者血流動力學有所改善,生活勉強自理,神經功能評分已經減少18%~45%;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并未出現(xiàn)好轉,患肢肌力與肌張力未見改善,并且患者血流動力學并未發(fā)生改變,生活無法自理,神經功能評分在17%以下,甚至出現(xiàn)加重或死亡的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見表1。
中醫(yī)認為腦梗塞屬于中風。通過中風來辨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對于病位深淺的確定需要使用《金匱要略》中的分類方法來辯論是經絡還是中臟腑。大部分患者患病時并未發(fā)生神智性變化,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等,繼而可斷定患者為中風經絡。中風經絡分型有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本次研究采用的補陽還五湯屬于氣虛血證。臨床西醫(yī)治療方法主要是降低腦梗塞的病死率與病殘率[2]。常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擴張腦血管及營養(yǎng)腦細胞等綜合療法。單純采用西醫(yī)治療的療效不滿意,患者生活質量下降。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補陽還五湯加減予以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塞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3]。
綜上所述,腦梗塞采用西藥治療的同時予以補陽還五湯加減,療效更好,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王 恒,施志琴,張漢新,等.自擬益氣活血化痰湯治療急性腦梗塞(氣虛血瘀痰阻型)的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12):2365.
[2] 陽 昀,蔣海源,莫建德,等.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治療腦梗塞的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 (11):198.
[3] 張學龍,崔書克.建瓴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急性腦梗塞32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23):101-10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5.18.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