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證公司打工受傷后如何索賠
吳律師:
我朋友王某是一家公司的職工。半年前,他在公司上班時,被機床飛出的齒輪擊中右手,不但花去了3萬余元醫(yī)療費用,還落下九級傷殘。因公司未為王某辦理工傷保險,王某只好向公司要求賠償,可公司卻對王某的賠償請求置之不理。事后王某方知,公司一直無營業(yè)執(zhí)照、無相關資質,也未得到當?shù)刂鞴懿块T的登記備案,即完全屬于無證經(jīng)營。那么,王某能否要求這樣的無證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讀者:柳莎
柳莎讀者:
公司雖系無證經(jīng)營,但你朋友王某照樣有權要求給予賠償。
一方面,公司對王某屬于非法用工?!斗欠ㄓ霉挝粋鋈藛T一次性賠償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是指無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未經(jīng)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職工,或者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的傷殘、死亡童工?!惫緹o營業(yè)執(zhí)照、無相關資質、未登記備案,即無證經(jīng)營,而王某正是在公司上班時受到傷害,明顯與之吻合。另一方面,公司必須向王某支付一次性賠償。《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無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未經(jīng)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由該單位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準不得低于本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即王某雖不能獲得工傷保險待遇,但并不等于公司便無需對王某的傷害承擔責任,而是必須對王某作出一次性賠償。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王某既可以向公司索要治療期間的費用,還有權要求公司以公司所在地工傷保險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為基數(shù),支付兩倍的一次性賠償金。
吳律師
員工存在身體缺陷,單位能否據(jù)此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吳律師:
我因患有嚴重膽結石疾病,曾做過膽割除手術,但術后身體健康,完全能夠正常生活,也具有正常的工作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半年前,我與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近日,公司得知我“無膽”之后,認為其在招聘廣告中曾明確要求應聘者必須“身體健康,無任何嚴重疾病和身體缺陷”,而我卻隱瞞身體缺陷,欺詐公司,故決定在額外支付給我一個月工資后,解除與我的勞動合同。我雖堅決拒絕,但公司不顧我的一再哀求與解釋依然我行我素。請問:公司的做法對嗎?讀者:苗紅英
苗紅英讀者:
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其無權借口你存在身體缺陷,單方解除與你的勞動合同。
一方面,你的行為并非欺詐。雖然《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奔从萌藛挝粚趧诱呦碛兄闄?,而勞動者具有如實告知義務。但勞動者的告知義務僅限于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對與履行勞動合同無關的,則沒有義務加以說明。而你盡管做過膽割除手術,可術后身體健康,具有正常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不存在嚴重影響工作,甚至根本就不會妨礙,也就是與勞動合同的履行并無關聯(lián)。同時,雖然《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而公司曾要求應聘者必須“身體健康,無任何嚴重疾病和身體缺陷”,表面看來,你隱瞞身體缺陷似乎有欺詐之嫌,但欺詐的核心在于制造假象或者隱瞞真相,謀求自己不能勝任或不能從事的工作,而你本質上屬于“身體健康”,對所應聘的工作并非不能勝任或不能從事,所以根本就沒有必要制造假象或者隱瞞真相。另一方面,公司無權單方將你解聘。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即如果勞動者雖然存在身體缺陷,但只要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則不在其列。正因為你的情形恰恰能夠從事正常工作,決定了公司不能通過支付額外工資來解除與你的勞動合同。
吳律師
撤回離婚起訴能請他人代勞嗎吳律師:
我在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要求和丈夫離婚,事后我對自己的魯莽行為感到后悔,我想撤回離婚訴訟,但自己事務繁忙實在脫不開身。請問:撤回離婚起訴能請他人代勞嗎?
讀者:夏秋蘭
夏秋蘭讀者: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之規(guī)定,在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宣判之前,提起訴訟的原告可以向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申請撤訴。在司法實踐中,撤訴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是由原告本人或者特別授權的律師等委托代理人前往法院口頭申請撤訴,由法院工作人員制作撤訴筆錄,原告本人或者特別授權的委托代理人在撤訴筆錄上簽字捺印后撤訴手續(xù)即告完成;二是由原告本人或委托代理人向法院遞交撤訴書面申請,法院審查后準予撤訴的,作出準許撤訴的民事裁定書并送達給原、被告。離婚案件由于涉及人身身份關系,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僅為“一般代理”而非“特別授權代理”,故離婚案件原告方口頭申請撤訴,是不存在由律師等委托代理人代勞的問題的,若口頭申請撤訴,必須由原告本人親自前往。當然,書面申請撤回離婚起訴,還是可以請他人代勞的,只不過必須向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遞交有原告本人簽字捺印的書面撤訴申請書。吳律師
病假超過年休假期,能否要求再休年休假
吳律師:
一年前,我即與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今年初,我由于突患重病,曾持醫(yī)院出具的住院治療證明,向公司請了7天病假。近日,因男友邀我一同外出旅游,我遂向公司要求休5天帶薪年休假。但卻遭到公司拒絕,理由是我的年休假只有5天,而此前已經(jīng)休了7天病假,兩者相抵之后,我還多休了2天假,公司對多休部分未予追究就不錯了,我提出再休年休假實屬無理。請問:公司的觀點對嗎?
讀者:蔣紅麗
蔣紅麗讀者:
公司的觀點是錯誤的,你仍然具有享受帶薪年休假的資格。
病假與帶薪年休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病假是指職工因疾病或非因工受傷,用人單位批準停止工作進行治病休息的期間。帶薪年休假是指職工連續(xù)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時間的帶薪年假,并不以職工是否患病或非因工受傷為依據(jù),甚至無需任何理由,便依法可以享受,且用人單位必須保障。就職工所休病假時間超過帶薪年休假時間,能否繼續(xù)享有帶薪年休假的處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四條規(guī)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shù)多于年休假天數(shù)的;(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guī)定不扣工資的;(三)累計工作滿一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奔闯酥猓毠ふ諛涌梢韵硎軒侥晷菁?。正因為你在公司的工作時間已滿一年,決定了你享有5天的帶薪年休假,而你所休病假時間只有7天,并未超過第(三)項所規(guī)定的兩個月,決定了照樣有權享受帶薪年休假。如果公司固執(zhí)己見,你可以依據(jù)《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七條之規(guī)定來維權,即:“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依據(jù)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shù)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屬于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所在單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屬于其他單位的,由勞動保障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p>
吳律師
員工犯錯被解聘,發(fā)微博辱罵老總也屬侵權
吳律師:
我是一家公司老總。由于員工方某多次無故遲到、早退、曠工,且一再教育、勸說無效,兩個月前,我通過召開負責人會議,按公司管理制度以及與方某的勞動合同,決定將其解聘。為對我進行報復,方某捏造事實,在微博上指名道姓地對我辱罵、誹謗,包括我生活作風不好、心術不正、貪污受賄、無端欺壓員工等等,還披露了我的詳細家庭住址、聯(lián)系電話。導致一些不明真相者跟帖對我“狂轟濫炸”,甚至有打抱不平對我橫加指責。鑒于身心受到嚴重傷害,我曾要求方某停止侵害、消除影響,但方某卻表示,其有言論自由,我無權干涉。請問:方某是否構成侵權?
讀者:胡杏淑
胡杏淑讀者:
方某侵犯了你的名譽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規(guī)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jù)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jīng)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方某之舉具備了承擔侵權責任的對應要件:一方面,你的名譽已受到貶損。即已經(jīng)被人“狂轟濫炸”、橫加指責,所有的負面評價與指責,使你的身心受到了嚴重傷害。另一方面,方某的行為違法。雖然《憲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奔淳W(wǎng)民在微博這一信息交流平臺,具有撰寫文章、發(fā)表評論的自由權。但自由并不是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它同樣必須以遵守法律,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前提。因為《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倍侥郴趫髲?,捏造事實,公開通過微博對你進行辱罵、誹謗,并將你的詳細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個人隱私布之于眾,明顯與之相違。再一方面,方某的行為與你的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后者為前者所引起,沒有前者便沒有后者,兩者之間具有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第四,方某具有過錯。方某明知自己在微博上發(fā)布對你進行侮辱、誹謗的虛假信息,極易造成你的名譽損害,卻聽之任之,甚至本質上就是希望該結果的發(fā)生,其主觀惡意十分明顯。
吳律師
下屬部門私自招收員工,主管單位應否支付工資?
吳律師:
三個月前,一家公司門市部在其門口發(fā)布招聘啟事稱:受公司委托,特招聘倉庫保管一名,月工資2500元。我應聘且被錄用后,無論是公司還是門市部都沒有與我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由于我的工資一直被拖欠,我近日曾要求門市部負責人發(fā)放,但卻被告知門市部并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我應該向公司索取。而公司認為,門市部雖然曾經(jīng)報告過需要招聘員工,但公司尚未批準,門市部便先斬后奏,事后公司也一直沒有認可,即我與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我無權向其索要工資。請問:我的工資究竟應當由誰支付?
讀者:刁萍蘭
刁萍蘭讀者:
作為門市部主管單位的公司必須承擔向你支付工資的義務。
一方面,你與門市部的約定對公司具有約束力?!逗贤ā返谒氖艞l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奔措m然門市部的招聘計劃并未得到公司批準,其招聘行為純屬先斬后奏,事后也一直沒有得到公司認可,門市部的行為構成無權代理,但這并不等于你與門市部的約定對于公司便必然無效,關鍵得看作為相對人的你是否有理由相信,門市部究竟能否代表公司。而從本案情形看,你當屬“有理由相信”:門市部是在其門口以公司的名義發(fā)布招聘啟事,且其事中或事后一直沒有表明自己沒有代理權;你不知道也無法真正了解到門市部系無權代理,只是根據(jù)外部現(xiàn)象認為其確實代表公司才善意應聘;在你所工作的三個月時間里,公司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而《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耙簿褪钦f,公司不僅應受你與門市部之間的約定約束,還必須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責任。另一方面,你與公司之間已經(jīng)存在勞動關系?!蛾P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蹦阍谌齻€月的時間里,雖然是在門市部上班,但門市部的工作屬于公司整個工作的一部分,且你是根據(jù)門市部負責人的安排從事倉庫保管工作,即與之吻合。
吳律師
侵權人已經(jīng)成年且有賠償能力,可否要求侵權人賠償
吳律師:
2010年暑假期間的8月20日晚間,我同村的李某(16歲,初三學生)和幾個孩子在村頭騎自行車追逐玩耍時將我撞傷。我住院11天,花去醫(yī)療費8500余元。后來法院判決李某的母親馮某(44歲)賠償我醫(y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以及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共計12000元。判決后馮某主動支付給了我2000元,后來馮某以沒有錢為由就不再支付,我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法院經(jīng)過調查了解,認為馮某和李某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馮某身體又不好,家庭生活困難,沒有執(zhí)行能力,就中止了執(zhí)行。告訴我說待有執(zhí)行能力后再執(zhí)行。前不久我得知,李某在縣城的某酒店當廚師已經(jīng)近兩年時間,酒店管吃管住,每月3000元的工資。請問:像我說的這種情況,監(jiān)護人無力執(zhí)行,侵權人已經(jīng)成年且有賠償能力,可否要求侵權人賠償呢?
讀者:林月娥
林月娥讀者:
從你來信所反映的情況看,雖然從情理上看,是李某當年的侵權行為給你造成了損害,他現(xiàn)在有了賠償能力,是應當賠償?shù)摹5?,從法律上說,這個侵權案件已經(jīng)經(jīng)過法院的判決是由李某的母親馮某承擔賠償責任,這個判決是符合法律的,是沒有問題的。而馮某卻一直沒有賠償能力,法院能否執(zhí)行當年的侵權人如今已經(jīng)成年的且有賠償能力的李某呢?這當然需要有法律根據(jù),但我國法律中并沒有關于被執(zhí)行人沒有執(zhí)行能力而變更被執(zhí)行人的法律規(guī)定,法院的執(zhí)行機構在沒有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是沒有權力變更被執(zhí)行人的。那么,你能否再提出訴訟或者要求法院重新審理這個案件,改為由李某本人承擔賠償責任呢?這同樣也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因為你這個案件法院已經(jīng)審理,你不能就這個案件再一次起訴的。重新審理也是行不通的,因為法律規(guī)定重新審理即再審的前提是已經(jīng)生效的判決確有錯誤,通過再審來改變這個錯誤,而你的這個案件無論在事實認定或者適用法律方面都不存在錯誤(被告沒有執(zhí)行能力當然不算案件審理有錯誤),也不符合再審的條件。既不能變更被執(zhí)行人,也不能對這個案件再一次起訴或者重新審理,因而,你只能按已經(jīng)生效的判決書要求馮某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這一條路,她如果一直沒有履行能力,也就只能在死亡時以遺產(chǎn)來償還這筆債務,如果沒有遺產(chǎn)則隨著債務人的死亡而債務就不存在了。
當然,你還可以與馮某和李某母子好好協(xié)商,體諒他們的困難,請他們作出些讓步,你也作出些讓步,放棄一部分債權,對方也可能會主動賠償一些。當然這都是屬于法律之外的問題了。
吳律師
該出手時未出手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吳律師:
今年4月4日,我父親張某(68歲)受同伴林某(男,67歲)和錢某(男,68歲)之約,一起騎自行車到郊區(qū)春游。在快到中午時,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可能是運動量過大的緣故,我父親在騎行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林某和錢某見狀,因擔心受到牽連,竟然不顧多年的情分騎車回到家中?;氐郊液蠹s一個小時,林某和錢某二人受到了良心的譴責,到我家將我父親摔倒在路上的事情告訴了我媽媽,緊接著我們在林某和錢某的帶領下開車到了我父親倒地的地點,可此時我父親倒在路邊已經(jīng)不省人事。送到醫(yī)院后,父親因已經(jīng)錯過搶救時機而死亡。醫(yī)生診斷為因血壓升高而突發(fā)腦溢血死亡。像我父親這種情況,如果是林某和錢某他們打一個電話(他們都隨身帶有手機)給“120”急救中心或者給我們家屬,我們開車十幾分鐘就可以趕到現(xiàn)場,而實際是他們在我父親倒地兩個多小時后才告訴我們,導致我父親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而死亡。請問:相約一起春游,見同伴突發(fā)疾病不及時救助,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讀者:張新喜
張新喜讀者:
根據(jù)你來信反映的情況看,林某和錢某對你父親的死亡是有一定責任的,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根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關于“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jīng)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到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guī)定和有關侵權責任承擔的規(guī)定,林某和錢某對你父親的死亡是有一定責任的,依法是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的。
首先,林某和錢某與你父親相約一起騎自行車到郊區(qū)春游,在這一社會活動中,他們三人彼此之間有互相盡到對同伴的“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你父親在騎行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作為同伴的林某和錢某都隨身帶有手機,打一個電話叫“120”急救車或者告訴家人,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這可以認為是屬于“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的事情,而沒有去做,就是沒有做到盡“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之責。
其次,林某和錢某沒有盡到對你父親的“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之責,與你父親的死亡是有一定因果關系的。如果他們二人及時打電話,快則半個小時,慢則一個小時估計你父親就可以送到醫(yī)院,就有搶救成功的可能性。而他們是在兩個多小時后才告訴你們家人,顯然是錯過了搶救的時機。即林某和錢某的不及時通知與你父親的死亡是有一定因果關系的。
當然,你父親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他本身有高血壓病,而他自己又沒有注意,運動量過大導致了腦溢血。你父親本身的疾病和他本人的注意不夠是死亡的直接和重要原因,主要責任還是在于你父親本人。而林某和錢某未盡“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只是你父親死亡的次要原因,只能承擔次要的賠償責任。你與林某和錢某如果就你父親的死亡賠償問題可以通過協(xié)商解決,如果協(xié)商解決不成,則只能通過法院訴訟解決了。
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