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楊 婷 姜廣菊 何曉娟 岳 磊 謝天宏 楊水芝 朱凡麗 龍潤?quán)l(xiāng) 楊 蓉 羅芳宇 謝忠平
手足口病(hand - foot - and -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為全球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5 歲以下兒童,尤以<3 歲兒童發(fā)生率最高[1]??梢鹗?、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shù)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病毒還可侵犯呼吸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引起腦炎、肺水腫、馳緩性麻痹、心肌炎等癥狀,個別重癥病例還可導(dǎo)致死亡[2~4]。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 多種,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 型(coxsackievirus A16,C A16)和腸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 71,EV71)最為常見[2]。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wèi)生部)于2008 年5 月2日將HFMD 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并制訂了相應(yīng)的診療、防控指南[5,6]。2013 年統(tǒng)計手足口病發(fā)病1825649 例,死亡人數(shù)620 例,占丙類傳染病總死亡數(shù)百分比是81.50% 。CA16 和EV71 引起的HFMD臨床表現(xiàn)相似,難以鑒別。而且EV 71 和CA 16 在遺傳學(xué)上同源性也較高,核苷酸序列有77%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為89%[7]。因此,研究快速、準確、特異地對EV 71 和CA 16 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目前實驗室檢測手足口病方法,包括病毒分離培養(yǎng)法、血清學(xué)中和試驗法、ELISA 法、病原體核酸RT -PCR 法及熒光定量PCR 法[8~13]。針對目前品種繁多的檢測方法,本試驗通過用不同方法、同種方法的不同試劑,檢測分離的20 株手足口病病毒(CA16、EV71 各10 株),并進行對比,分析檢測方法及檢測試劑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同時為自制的ELISA 抗原檢測試劑盒找到可參比的試劑和方法。
1.檢測用病毒:選本實驗室從臨床患兒標本中(臨床標本的采集及臨床研究已申請“知情同意書”免簽申請,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分離、并經(jīng)過鑒定的EV71 病毒株及CA16 毒株各10 株,進行稀釋,選擇原倍、10-3及10-63 個濃度,所有的檢測方法(試劑)均同時對該20 個毒株的不同濃度(稀釋度)病毒進行檢測,以確定其敏感度及特異性。
2.檢測用細胞:Vero 細胞由筆者單位質(zhì)量檢定室提供。
3.EV71 及CA 16 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共選擇市場上銷售量大的5 個試劑公司生產(chǎn)的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盒,分別編號為A 公司、B 公司、C 公司、D 公司及E 公司。實驗的操作及結(jié)果的判定均嚴格按各試劑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4.RT-PCR 檢測方法:按表1 設(shè)計VP1 引物,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14];采用核酸提取試劑盒(硅膠膜吸附法)提取病毒核酸,用Prime Script One Step RT-PCR Kit(TaKaRa 公司,大連)對VP1 片段進行擴增,產(chǎn)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
表1 EV71 及CA16 RT-PCR 引物設(shè)計序列
5.EV71 及CA16 ELISA 抗原檢測試劑:由筆者所在研究室制備[8,9]。
6.細胞培養(yǎng)法:將不同稀釋度的病毒接種Vero 細胞,37℃培養(yǎng)7 天觀察細胞病變情況,以出現(xiàn)病變的最高稀釋度為檢測敏感度。
1.EV71 及CA16 不同檢測方法的敏感度:經(jīng)過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檢測方法的敏感度依次為:熒光定量PCR 檢測方法、細胞培養(yǎng)病變法(中和法)、普通RT-PCR(VP1)及ELISA 抗原檢測法。對于病毒含量達到106CCID50/ml 的樣品,所有檢測方法的檢出率均可達100%;對于病毒含量達到103CCID50/ml 的樣品,細胞培養(yǎng)法檢出率達100%,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檢出率為80% ~100%,普通RT-PCR(VP1)檢測率約50%,而ELISA 抗原檢測試劑檢出率僅為10%;對于<20 CCID50/ml 病毒載量的樣品,則僅有熒光定量PCR 可檢出,檢出率為0 ~50%(表2、表3)。
2.EV71 及CA16 不同檢測試劑的敏感度:CA16檢測試劑,對于病毒量達到106CCID50/ml 樣品,所用5 個生產(chǎn)廠家的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均能100%檢出;對于病毒量達到103CCID50/ml 級樣品,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檢出率為80% ~100%,對于<20CCID50/ml 病毒量的樣品,則只有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才可檢出。熒光定量PCR 檢測EV71 的敏感度順序為D >B >A=E=C;熒光定量PCR 檢測CA16 的敏感度順序為C >E >D >B >A (表4、表5)。
3. 檢測方法的特異性:經(jīng)檢測ELISA 抗原檢測試劑、細胞培養(yǎng)病變法(中和法)及普通RT - PCR(VP1)3 種方法均未發(fā)現(xiàn)非特異性假陽性結(jié)果,表現(xiàn)為檢測方法特異性好,而所用的5 個生產(chǎn)廠家的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非特異性假陽性結(jié)果,即熒光定量PCR 檢測方法特異性差(表2、表3)。
4.檢測試劑的特異性:5 個生產(chǎn)廠家的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非特異性假陽性結(jié)果,假陽性率為10% ~100%;通過對5 家EV71 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的特異性進行分析,其順序為D >A >E >C >B;檢測CA16 的特異性順序為A >C >D >E >B,呈現(xiàn)出假陽性率為高病毒量的樣品假陽性率高,低病毒量的樣品假陽性率低的趨勢(表4、表5)。
表2 EV71 4 種檢測方法敏感度及特異性分析
表3 CA16 4 種檢測方法敏感度及特異性分析
表4 EV71 檢測試劑敏感度及特異性分析
表5 CA16 檢測試劑敏感度及特異性分析
5. EV71 及CA16 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假陽性結(jié)果分析:通過對產(chǎn)生假陽性樣品的CT 值進行分析,除C 公司EV71 試劑檢測CA16 樣品CT 值集中在20 ~30 外,其余均集中在>30 的區(qū)域,接近陽性標準的上限值,應(yīng)該是在灰區(qū)的范圍(表6),所以確定可疑值范圍或設(shè)定灰區(qū)是有必要的。從研究的結(jié)果分析,凡CT 值在灰區(qū)范圍內(nèi)的樣品都應(yīng)按要求進行重試,這樣可以減少非特異陽性結(jié)果的產(chǎn)生,保證檢測結(jié)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表6 EV71 及CA16 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假陽性結(jié)果CT 值分析
對手足口病主要病原體EV71 及CA16 的檢測,最初采用病毒培養(yǎng)的方法,但病毒培養(yǎng)方法耗時長,不能滿足臨床上早期診斷和治療的要求。隨后建立了ELISA 方法,加快了EV71 及CA16 病毒的檢測速度。隨著分子生物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RT -PCR 及熒光定量PCR 技術(shù)獲得廣泛應(yīng)用。
從檢測樣品的分析結(jié)果顯示,熒光定量PCR 檢測法、細胞培養(yǎng)病變法(中和法)、普通RT - PCR(VP1)及ELISA 抗原4 種檢測方法,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敏感度最高,且可檢測到<20CCID50/ml 病毒載量的樣品,這與報道一致,熒光定量PCR 檢測方法最低檢測限達到9.22 ×102PFU/ml 的樣本,敏感度比RT-PCR 方法高10 倍[15,16]。但熒光定量PCR檢測法也有不足,即特異性差,易造成誤差,出現(xiàn)假陽性。對于病毒量達到103CCID50/ml 級樣品,細胞培養(yǎng)法能100%檢出、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檢出率為80% ~100%不等、普通RT -PCR(VP1)檢測率約為50%,而ELISA 抗原檢測試劑檢出率僅為10%左右,由此試驗結(jié)果顯示,細胞培養(yǎng)法檢出率高,是可以與熒光定量PCR 相提并論的,只是由于細胞培養(yǎng)法耗時長,對實驗室條件及操作人員要求嚴格,且一般縣級單位不具備細胞培養(yǎng)的硬件設(shè)施條件和要求,所以選擇熒光定量PCR 或者普通RT -PCR 進行病毒檢測。
特異性的檢測可以看出所用5 個生產(chǎn)廠家的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非特異性假陽性結(jié)果,假陽性率出現(xiàn)的趨勢是高病毒量的樣品假陽性率高,低病毒量的樣品假陽性率低,且假陽性率從10%至100%不等,這與報道不相符[17~19]。這可能是由于本次所用的樣品為細胞培養(yǎng)的病毒液,病毒含量相對于臨床采集樣品具有病毒載量高的原因所致。EV71 及CA16 熒光定量PCR 檢測的結(jié)果是根據(jù)CT 值進行判定的,所以CT 值大于試劑盒陽性判定標準值為陰性,反之為陽性,在灰區(qū)為可疑值,應(yīng)進行重試。在本實驗中,EV71 試劑檢測CA16 樣品有50.0%(15/30)在可疑值范圍內(nèi)、CA16 試劑檢測EV71 樣品有53.6%(15/28)在可疑值范圍內(nèi),在此這些樣品應(yīng)按說明書要求進行重試2 次,這樣可以減少非特異陽性結(jié)果的產(chǎn)生,有必要的還進行敏感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降低假陽性的發(fā)生率。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RT -PCR 法與RD 細胞病毒分離法檢測出的陽性標本按不同分類統(tǒng)計比較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20]。從本試驗結(jié)果看,細胞培養(yǎng)病變法(中和法)及普通RT-PCR(VP1)法檢測出的陽性標本按不同分類統(tǒng)計比較后,兩者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這與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分析比較5 個生產(chǎn)廠家檢測試劑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可以得出檢測EV71 和CA16 分別選擇D、C 廠家的熒光定量PCR 試劑效果較好。4 種檢測方法中,雖然細胞培養(yǎng)病毒分離是確定手足口病病原體的金標準,但所需時間相對較長,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細胞培養(yǎng)病變法及普通RT -PCR(VP1)法檢測的結(jié)果一致性高,所以在應(yīng)急階段可首選普通RT -PCR(VP1)法。
1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 版)[J]. 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 -1475
2 周世力,楊帆,金奇. 腸道病毒71 型的研究進展[J]. 病毒學(xué)報,2003,19 (3):284 -287
3 陸一涵,姜慶五. 人腸道病毒7l 型與手足口?。跩]. 疾病控制雜志,2008,12 (3):183 -188
4 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等. 柯薩奇病毒A 組16 型中國分離株(Cox1A16 SHZH0021)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J]. 病毒學(xué)報,2005,3(21):217 -22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2008年版)[S].2008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8 年手足口病預(yù)防控制指南[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2008,2 (3):210 -213
7 Brown BA,Oberste MS,Alexander JP,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stratus isolated from 1970 to 1998[J].J Virol,1999,73(12):9969 -9975
8 龍潤?quán)l(xiāng),謝忠平,楊蓉,等. EV71 抗原BA-ELISA 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yīng)用[J]. 中國生物制品學(xué)雜志,2009,23(4):1230 -1232
9 劉正玲,李華,龍潤?quán)l(xiāng),等. Cox A16 抗原檢測試劑研究及初步應(yīng)用[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23(4):801 -805
10 嚴菊英,盧亦愚,徐昌平,等. 腸道病毒TaqMan 熒光定量RT -PCR 法快速檢測[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23 (7):45 -46
11 王松,許城,張紅梅,等. RT - PCR 檢測手足口病病原體EV71[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2008,2 (4):30 -31
12 Chen TC,Chen GW,Hsiung CA,et al. Combining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nd a diagnostic microarray to detect and differentiate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J]. J Clin Microbiol,2006,44(6):2212 -2219
13 Thao NT,Ngoc NT,Tu PV,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J]. J VirolMethods,2010,170(1 -2):134 -139
14 姜廣菊,李華,楊婷,等. 科薩奇病毒A 組16 型臨床分離株的生物學(xué)特性分析[J]. 中國生物制品學(xué)雜志,2014,27(5):607 -611
15 朱坤,高秀杰,鄧中平,等.腸道病毒71 型實時熒光RT-PCR 檢測方法的建立及臨床評價[J].熱帶醫(yī)學(xué)雜志,2010,10(5):505 -519
16 嚴菊英,盧亦愚,徐昌平,等. 腸道病毒EV71 熒光定量RT -PCR法快速檢測[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25(7):843 -844
17 雷永良,陳秀英,葉碧峰,等. 實時熒光定量PCR 在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快速檢測中的應(yīng)用[J]. 中國病原生物學(xué)雜志,2008,10(3):738 -739
18 王成勇,王建,高遠征,等.手足口病病原體核酸在患者不同樣本中的分布[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7(3):101 -103
19 廖英,謝鴻恩. 手足口病病原學(xué)檢測及臨床特點相關(guān)性研究[J].吉林醫(yī)學(xué),2010,31(24):4075 -4076
20 梁英,懷清杰,張炳麗,等.兩種檢測方法對EV71 病毒監(jiān)測結(jié)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7):1590 -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