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達睡在果園里,她躺在蘋果樹下的長椅上。她手中的書滑落在草地上,她的手指似乎還指著書中的那句法語——“在這個地方,在世界的這個角落,紫杉花笑得比姑娘們還美?!薄路鹚褪窃谀莾核?。蘋果樹濾過的陽光照在她的手指上,指環(huán)上的貓眼石便發(fā)出綠的、玫瑰紅的、橘黃的色線。微風一吹,她的紫衣衫耀動如漣漪,如依臥在莖上的花兒;小草低垂;一只白蝴蝶在她的臉上撲來撲去。
在她頭頂上四英尺的空中,就搖曳著燦燦的蘋果。突然一陣喧響,清脆如舊銅鈸,被誰猛烈地、胡亂地、蠻不講理地敲著。學校里的許多孩子,正在齊誦乘法表,被老師喝住斥責過,又開始齊誦乘法表。那喧響從米蘭達的頭頂上,掠過四英尺的碧空,穿透蘋果樹,撞擊在牧牛人的小男孩兒身上,這時他正在該去上學的路上,正在摘籬笆上的黑草莓。男孩兒的手指被荊棘斬破。
又一聲喊叫,孤寂的、悲唳的、荒疏的,是老巴斯雷,他喝醉了,真的。
這時蘋果樹上端的葉子,像小魚似的貼著天的碧藍,離地面三十英尺,發(fā)出一種凄楚清涼的音色。是教堂的風琴在奏時光贊美歌。聲音飄出,被一群在某處疾飛的鶇鳥切碎。而米蘭達睡在三十英尺之下。
在蘋果樹及梨樹之上,離睡在果園里的米蘭達三十英尺的地方,這時教堂的鐘聲“丁冬”響起,斷續(xù)的、沉鈍的、訓誡的,那是六個貧窮的女人,生下孩子后去教堂謝恩,教區(qū)長在主持謝天呢。
再上去一點兒,是教堂頂上的金羽,忽發(fā)一哨尖鳴,便由南而轉向東,風向變了。風在所有一切之上嗡響,俯臨樹木、草場、山丘,離睡著的米蘭達竟若干英里。風兀自向前吹拂,不用眼和心,也遇不到任何阻礙者,直到又一哨尖鳴,它變回方向,繼續(xù)向南刮。而多少英里之下,在一個針眼大的地方,米蘭達站起身來,她大聲說:“噢,我得去喝茶,怕是太晚了!” (本刊編輯禾木摘自網(wǎng)絡。)
作家簡介: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英國著名女作家,在小說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兩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代表作品有《到燈塔去》、《達洛衛(wèi)夫人》、《墻上的斑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