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高中地理課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知識向學生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能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情操。
關鍵詞:地理教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方法
許多學生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認為學不學都可以。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地理,打心眼里愛上這一科,地理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睂W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沒有興趣,學生就會有苦學、厭學、棄學的可能,教師也就完不成教學任務。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上好第一節(jié)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剛上初一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已經(jīng)學習過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并不陌生,但是對于為什么要學習地理及學習內容卻不是很清楚。所以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首先讓學生觀看課本前頁的彩色圖片和彩色地圖冊,讓他們看到各色各樣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開闊眼界。然后提問學生一些問題,告訴學生要想懂得這些問題,就要好好學地理知識。告訴學生“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而人類活動又無時無刻不在作用于環(huán)境,利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生態(tài)平衡失調的現(xiàn)狀。所以學好地理知識是新時代對每個公民最起碼的要求,它能使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我們的胸懷。”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求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將來大家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一個人的廣博。因此,我們更應重視地理知識的學習,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只有了解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自然界才不會給人們帶來災難。”
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要平等對待,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良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tài)、豐富的知識及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換得學生的尊重。
四、用恰當?shù)姆椒ㄉ虾妹恳还?jié)課
地理學科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該掌握恰當?shù)慕虒W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把教學掛圖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大掛圖對比學習。
其次,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換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xiàn)出來就行。如在畫中國地圖時,必須畫出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黃河入??冢?、長江入??凇⒑贾轂?、珠江口、雷州半島、臺灣島、海南島等。
再次,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培養(yǎng)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通過背知識就能解決的,學生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
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經(jīng)常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觀看電視節(jié)目、收聽廣播等,舉行地理基礎知識競賽、填圖競賽等,都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社會現(xiàn)象的興趣。此外,讓學生欣賞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人類活動的視頻,也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有效的方法。
總之,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景奎.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智能的嘗試[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81(2).
[2]廖榮華,歐雁賓.略論經(jīng)濟統(tǒng)計圖在經(jīng)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