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發(fā)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師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yōu)表現(xiàn)和發(fā)展。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各種適當?shù)慕虒W策略,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構建和諧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把微笑帶進課堂
很多實踐證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有一次走進教室,只見幾十個學生如野馬歸槽般奔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斯霞老師并未著急,而是面帶微笑:“同學們,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現(xiàn)在老師走出去,看誰先做好。”等斯霞老師再次走進教室,學生個個坐得整整齊齊,全神貫注地等待老師上課。如果斯霞老師板著面孔訓斥學生,學生也會安靜下來,但分散的心不會一下子收回來,很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把實踐帶進課堂
新課標指出:觀察和實踐是探究數(shù)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動手實踐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它不僅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構建輕松愉悅的和諧課堂,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清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筆者事先讓學生用硬紙板各做了一個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體和圓錐體,課堂上讓學生反復地把沙子倒進倒出,逐步體會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變得樂學。
三、把鼓勵帶進課堂
輕松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善思多問,筆者特地設立了“愛動腦筋的好學生”獎項,獎品是一本課堂作業(yè)本。對學生發(fā)言中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及時給予評價,課后頒發(fā)獎品。這樣做不僅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把競爭帶進課堂
根據(jù)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搶答、筆答題競賽,可允許先做好筆答題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師運用適當?shù)募钫Z言,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
五、把民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節(jié)奏和諧的基礎和關鍵。長期以來,教師的特殊身份和權威地位壓制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F(xiàn)代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的伙伴關系。其實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的課堂應是為學生設計的,只有轉變了這一觀念,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使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最高峰”。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六、把趣味帶進課堂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小學數(shù)學教師肩負的重任。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科學、合理地控制課堂節(jié)奏,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保持對數(shù)學學習擁有長久的興趣。趣味教學不但能緊緊地吸引小學生,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甚至能使課堂氛圍達到高潮。教學過程一定要扣住興趣、情景、活動這三個重要因素,使他們很好地將興趣、情景、活動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良好、寬松的和諧課堂,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的條件。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營造和諧課堂,使學生善思樂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當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顯露,行為得到認同時,才能形成真正活躍、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