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伍夢堯
唐朝女子豪放艷麗的身姿為“大唐盛世”做出了最好注解
曾有學者研究過女人裙子長短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之間的關(guān)系,得出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女人的裙子越短,經(jīng)濟越繁榮;裙子越長,經(jīng)濟就越蕭條。”這樣一個看似戲謔的理論是否正確,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服裝確實是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人們的生活水平。
由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自開拍之初便惹來熱議:先是眾多媒體盤點范冰冰從小丫鬟金鎖到武后則天的奮斗之路,再是爆出的劇照引來網(wǎng)友紛紛評論范冰冰版的武后顏值爆表。最近的新聞則是因劇中一眾美人的服飾袒露頗多引來廣電總局一聲令下,原本爭奇斗艷的宮廷劇頓時變成了行走的“大頭貼”。那么,唐朝仕女真的是如此開放,每天頂著一片白花花出門招搖嗎?就讓我們來探尋真實歷史中唐代女子的穿衣風格。
作為我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朝代,唐朝政治氣候?qū)捤?,?jīng)濟發(fā)展繁盛。相對開放的社會模式,吸引各國使者盡匯于長安城,將他們的文化在華夏大陸上傳播,唐朝女子的服飾也因而被渲染上了各色異域風情。
總體而言,唐代女子的服飾基本由三件組成:短襦或長衫、半臂(即短袖)或外衫和長裙。在服飾的材質(zhì)上,唐朝基本延續(xù)了隋代對于絲綢等絲織品的愛好。隋朝雖然僅存在不到50年,但絲織業(yè)發(fā)展迅速,文獻中有著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的記載。對絲綢的寵愛,隨著唐代絲織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而發(fā)揚光大。柔美的材質(zhì),金銀線交織的多種織法,生趣盎然的圖案,為唐朝女子的身姿別添了幾分俏麗。
初唐時期,匈奴、契丹、回鶻等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交往甚多,加上絲綢之路為東西方的交往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使女子服飾的風格頗具幾分“胡服騎射”的異域風情。唐代詩人元稹有詩云:“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地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
自唐初到開元年間,女子的服飾還相對隨身,上衣短小,長裙曳地,整體修長透露出男兒般的颯爽,同時又搖曳出幾分女兒家的嬌媚。
女子上著短襦或長衫,襦衣的長度只到腰,袖子修長瘦窄,多塞在下裙之中;長衫則至少可長至胯部,別具幾分柔美。外罩半臂裝,其樣式類似于今日的中袖外套,多采用“對襟”樣式,并在胸前系帶進行固定,整體風格寬松舒適。半臂在初唐時期更為普及,據(jù)《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半袖裙襦者,東宮女史常供奉之服也?!彪S著百姓對上層階級的模仿,半臂也在盛唐時期慢慢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唐朝女子的一種基本服飾。
女子下半身所著的長裙,其面料多為絲織物,唐代相對發(fā)達的制造工藝賦予了仕女裙裝多變的色彩和生動精致的刺繡圖案,使唐朝女子得以盡情群芳爭妍,身姿更為妖嬈。長裙穿戴的形式相對其他服飾也較為多變,有系在腋下的齊胸襦裙,也有系在腰部以上、乳房以下的高腰款式,給予了女子更多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女權(quán)高熾,女子也開始如后世一般著起男裝公開外出行走。從唐代畫家張萱所繪的《武后行從圖》中就可以看到,在氣度威嚴的武則天身邊圍繞的一群小廝,看似男兒身,其實都是頭戴軟巾發(fā)冠、身披圓領(lǐng)長袍的女嬌娥。這些女官女穿男裝的風格被尋常人家的姑娘學去,漸漸儼然成為了一種風尚。
中唐時期,袒胸裝開始流行。袒胸裝是指將上衣的領(lǐng)子加大、領(lǐng)口降低,其形狀類似于今日的宮廷方領(lǐng)的服飾風格。由于袒胸裝受到了武則天的青睞,同時又使女子外觀更加性感,一時之間引領(lǐng)了滿朝上下新的風尚。唐代詩人方干《贈美人》中曾贊美道:“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樣刀?!弊源丝梢砸桓Q唐朝美人的萬千風情。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使女子思想前衛(wèi),行動自如,再身著以各種絲綢、輕紗制成的袒胸裝,盡顯盛唐嬌嬌女的獨特魅力。
到了唐朝后期,多年舒適富足的生活使得唐朝女子的穿著更為奢靡,服飾風格更為寬大、繁復、奔放。據(jù)文獻記載,其衣袖大于四尺,衣長拖地四五寸。沈從文曾在其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里對晚唐時期女子的服飾風格進行了批判:“前期表現(xiàn)健康而活潑,后期則相反,完全近于一種病態(tài)?!睋?jù)文獻記載,唐代官員李德裕任淮南觀察使期間,曾因無法忍受這種過于夸張的寬松風格,奏請當朝用法令對女子服飾愈演愈烈的夸張之風加以限制。
當時的女子喜歡穿著寬袖對襟衫,長裙,外披絲帛,主要是以大袖衫和訶子裙為主。大袖衫多以紗羅制成,上繡團花、飛鳥等各式紋樣,輕薄的材質(zhì)隱約透出女子的身形和細膩的肌膚,在若隱若現(xiàn)中流露幾絲性感。有些大膽的女子甚至會不穿內(nèi)衣而直接披上這樣一件紗羅制成的大袖衫,僅以輕紗蔽體的裝束,即使在今日也是吸人眼球的大膽之舉。
訶子裙,即指女子上穿訶子,下著長裙的穿衣風格。訶子,亦稱“襪胸”、“襕裙”、“合歡襕裙”、“抹胸”等,是中國古代女性的內(nèi)衣之一,流行于唐、宋、明三朝。據(jù)史學家推論,訶子的誕生是由于當時女子喜著胸部露出較多的服飾,因此要求內(nèi)衣沒有帶子,且面料具有一定挺度以使胸型更為美觀。訶子的材質(zhì)挺括而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需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進行固定,既可以內(nèi)穿,其精致的繡花也能夠滿足外穿的需要,幾乎滿足了那個時代女子對內(nèi)衣的全部要求。
生趣盎然的圖案,不斷出新的服飾材質(zhì),大膽的造型,開放的思維方式,共同構(gòu)成了唐朝女子華麗新穎、活潑多彩的服飾風格,成為了盛唐畫卷中不可忽視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