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孟琴
(長春工程學院機電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數控實訓的改革
孫孟琴
(長春工程學院機電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根據“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以本科專業(yè)應用型辦學為定位,工程訓練中心,數控教研室根據新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數控實踐教學中進行了相應的探索,按不同的專業(yè)需求與教學目的,在教學內容、時間安排與教學方式都做了相應的改變,特別對機械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實訓,增加開放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加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并在設備、師資與耗材等各方面給與保障,使學生能夠受到工程師的初步訓練,在工程素質得到加強。
數控實訓;實訓教學;保障;建設
我院以“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以本科專業(yè)應用型辦學為定位,2010年,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入選了教育部第二批CDIO改革試點專業(yè),2013年,基于 “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修訂了機械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采用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采用“3+1”基本框架,其中數控實訓教學也行了相應的改革[1-2]。在2015年,根據教育部的倡議,我校有部分理工專業(yè)可能轉為職業(yè)教育(如土木學院等),在實訓中,要讓學生在觀念上要明確,不要混學分,走過場,這是在走進工廠前的一次實際演練,有指導教師的指導,要有工程意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應用,實訓后,能完成從圖紙到編寫加工工藝、數控程序、調試與加工等基礎的工程實踐,將來在工作崗位上有一個好的起點。
主要針對非理工科類的學生(如外語學院等,數控實訓為0.5天)或不涉及機械基礎課程的專業(yè)(水電專業(yè)等,數控實訓為1天),本科一、二年級學生的通知教育訓練。主要的教學內容為:了解機床組成,機械結構特點,功能,加工對象,加工程序導入,工件裝夾,刀具選擇,對刀,工件加工過程等環(huán)節(jié);教學方式包括:現場參觀、視頻演示講解,指導教師現場演示等多種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訓中體會數控機床的基本運行過程及工況環(huán)境。
主要針對非機械類理工類學生(動力專業(yè)等,數控實訓為1周),本科二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基礎技能實訓和綜合技能實訓。主要的教學內容為:數控機床的基本知識(加工對象等),簡單的數控車編,機床操作(程序輸入、對刀等),用簡單程序加工工件并加工,以及數控機慶維護等,數控車床實訓為2.5天,數控銑床實訓為1天,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實訓為1天。教學方式包括:課堂與現場講解、視頻演示講解,指導教師現場演示,學生自己操作等多種方式;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工況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應用。
主要針對機械類專業(yè)的學生(機電、機制等專業(yè),數控實訓為2周),本科三年級的學生,屬專業(yè)必修環(huán)節(jié)的訓練課程。原來數控實訓1周,根據新修訂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變?yōu)?周,對教學內容、課件的素材、實驗指導書進行了重新改寫,課件增加了指令的動畫演示等素材,重新制定了成績指標分配等相關工作。制定實訓安排實訓安排為:數控車床1周,數控銑床1周,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為1.5天,加工中心0.5天,主要教學內容為:熟悉數控車削、數控銑削、加工中心的程序編制方法、加工工藝,能根據簡單的零件圖完成軸類零件和箱體類零件的數控加工。教學方式也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數控加工技術在現代制造企業(yè)中的應用現狀與趨勢;具備數控加工工藝規(guī)劃、工藝制定、程序設計及質量檢測與分析的能力,能夠通過查閱資料、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3]。
實驗設備使用開放,針對學生的實驗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項目,大學生工程技能競賽,畢業(yè)設計或自選題目實訓等),教師的學習與科研需求(工程研發(fā)、科研項目等),提供并保障設備、時間與資源等需求,以達到資源共享[4]。方式:向工程實訓中心預約,申請擬做的實訓項目,所需設備、耗材,時間需求等,由工程訓練中心安排。
針對我?,F在的教學運行目標,增加了汽車車輛工程專業(yè)(2014年已開始招生),設立了國際學院機電學院(2013開始招生),同時要增大現有機械類本科招生,即學生的規(guī)模將會比現在的學生數擴大2-3倍,面對此局面,數控實訓將承擔比過去2-3倍的學生總量,現數控車床12臺,數控銑床3臺,加工中心2臺,電火花線切割加工3臺,均為2008采購,擬增加數控車床2臺,數控銑床4臺,配備充足的先進設備。
鼓勵教師到大型的企業(yè)進行參觀,學習和培訓,及時掌握和了解先進的實驗設備,鼓勵教師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學生對實訓指導教師的評價入年度考核參照,對于指導學生在高水平比賽中獲時名次的指導教師給與年終考核加分5-10;對于課外參與實踐或科研項目的教師,根據參加項目的等級與名次在年終考核中加分(最多10分,具體參照年終考核細則)。至今中心的實驗教學隊伍中具有博研究生1名、碩士3名,副教授2名,講師5名,另已申請增加2名教師面對將來的學生擴容,數控實訓已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力量。
2009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組委會主辦,一年一屆,基于大賽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此類大賽,對申報同進行分組并配有指導教師,設備使用按照工程訓練中心的開放教學模式進行安排,教師會每周定期的與學生交流,推進進程,對參賽涉及到的設備與耗材進行協(xié)調、并在知識技能上給與指導,教師要全程參與,對全進程進行推進,這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時間與體力等方面都會給與更多的付出。檢驗與提高學生平時的學習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在設備等的操作技能,同時也是檢驗工程訓練中心與指導教師教學成果的契機,以競賽活動為平臺,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工程應用能力與意識,向工程綜合能力的人才轉變。
數控實訓將由單純技能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向以工程訓練為主的教學理念轉化,即從簡單基礎操作技能的訓練逐步發(fā)展到設計與加工并重的綜合訓練。硬件配備方面:實訓中配備的機床為沈陽機床也產的數控機床,采用的系統(tǒng)為FANUC;軟件方面:師資配備與配套體系也按新的人材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改進。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理念,數控實踐教學的地位與作用會不斷的加強,未來也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改進,保證學生受到工程師的初步訓練,隨著學校的發(fā)展,數控實訓教學將不斷完善。
[1]劉建強.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模式對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的啟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0,6(3):50-52.
[2]羅霞,羅闊,陳潤恩.基于“卓越計劃”的工程訓練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8):439-441.
[3]楊斌,董賈福.工程訓練中心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5,18(4):158-160.
[4]邱志賢,夏冬君.淺談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不足及對策[J].實驗室科學,2006,4:16-19.
Reform of Numerical Control Training
SUN Meng-qi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ccording to our school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and professional personnel,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CNC department bases on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scheme,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NC are corresponding explor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purpose,in teaching content,time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do corresponding changes,especiall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apply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training,increasing the open teaching mode,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mpetition,and in equipment,teaching staff and other various aspects are given security,so that students can receive engineer preliminary training and i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has been strengthened.
Numerical control training;Training teaching;Guarantee;Construction
孫孟琴(1976—),女,山東青州人,研究生,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