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剛
近段時間,筆者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平心而論,從事政治工作加班熬夜不少、功勞成績不小、活動搞了很多、上級經常表揚,可還是經常不被認可,樹不起威信,問題出在哪兒?應該說,當前需要關注和把握的問題很多,如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宏觀與微觀斷層等問題,大家都有共識并在著力解決。但我認為,最首要、更根本的問題,還是在工作指導上缺乏觀念的轉變、理性的思考。致使很多時候,就可能由于認識的一念之差導致行為的謬之千里。政治工作亟待找到初衷,回歸本源。
一要找地。就是要找回陣地,解決政績取向偏移的問題。虛化陣地謀求政績,只圍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打轉,長期坐辦公室當秀才,精力和心思用在抓試點、推材料、出經驗上,導致政治工作偏離中心,忙不到點上,必然喪失威信。事實證明,政治工作不是平時可有可無、戰(zhàn)時用處不大,政工干部不是“玩虛的”“閑雜人”,去年開展的戰(zhàn)斗力標準大討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我記得,當時在我部冬訓第一次搞合成營對抗演習中,看到紅軍一露頭,藍軍掉頭就跑。藍軍指揮員給出的解釋就是“聽說有領導觀摩,為讓演習好看些,就跑起了龍?zhí)住?。我們當即把演習叫停,近百名冬訓官兵坐在一起,圍繞合成營對抗演習中暴露出的問題展開激烈討論,最后得出一致結論:只有藍軍更藍,紅軍才能更紅。把問題作為討論的課題,訓練中暴露出什么問題就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完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大家討論范圍越來越廣,熱情越來越高,刀刀見血砍向“跑龍?zhí)住?、劍劍封喉刺向“雪碉堡”、槍槍入骨扎向“鼠耳洞”,其做法被軍報刊發(fā),并在編者按語中給予了“為全軍開了個好頭”的高度評價。我認為,政治工作要想立威取信,必須找回陣地,瞄準戰(zhàn)場、聚焦戰(zhàn)力、立足戰(zhàn)位,做到戰(zhàn)備訓練推進到哪個階段,工作就進入到哪個環(huán)節(jié);部隊執(zhí)行任務進駐到哪里,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只有奪回陣地有了戰(zhàn)績,我們的政治工作才有政績。
二要找道。就是要回歸本道,擺脫慣性思維束縛的問題。我們當前干政治工作,總是力求經驗轉得越多越好,活動搞得越大越好,典型拔得越快越好,逐步陷入這種“教條式”的工作套路。以前都這么干、別人也這么干,那我也這么干,搞得是轟轟烈烈、興師動眾,實則是表面文章、面子工程,影響了單位、折騰了官兵,自己還認為是約定俗成、理所當然?!氨尽痹从凇罢妗保盎貧w本道”說白了就是“返璞歸真”。這方面,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在我部紅三連這個典型單位的建設宣傳上。其實,當初我們在推廣紅三連的過程中,也有過“人為拔高”的想法。常委中有人提出,集所有力量為連隊調配優(yōu)秀干部、補充過硬骨干、挪入先進典型、更新硬件設施。但最后我們感到,人為拔高只能是拔苗助長,相反還會造成虛假宣傳。就這樣,紅三連靠著機關的務實幫帶、靠著本身的自我完善,一步一動走到今天。時間雖然慢了點,但這個典型讓部隊服氣、讓官兵信賴,因為它是真實的。我認為,要擺脫當前這種思維怪圈,就是要摒棄好大喜功講排場、圖名掛號搞攀比、不甘人后造虛假,就是要少用點陳詞濫調、講點真心話,多考慮基層愿望、想點好辦法,挽褲腿下地、干點實在事,切實讓政治工作擺脫束縛、輕裝上陣。
三要找根。就是要尋根治本,糾治黨性原則缺失的問題。這個根子就在于一些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出了問題,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弱化和黨性原則的缺失。掛著黨委的號,想著個人的事。有的當“老好人”,錦上添花當好人的事爭著做,批評挑刺唱黑臉的事繞道走;有的搞“家長制”,不管行不行、我說你就聽,出了問題胡亂批評、妄加指責,結了果子攬功要好、掛名得利;更有的做“兩面人”,臺上講規(guī)矩、臺下破規(guī)矩,“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致使政治工作原則性戰(zhàn)斗性缺失,必然假大虛空、喪失人心。包括現在總講理想信念缺乏、道德缺失,我們作為部隊領導干部,只有自身具備堅定信念、堅定信仰,才能帶出有信仰的兵。比如說,教育官兵要清正廉潔、公正無私,但是在選取士官時你收了一次錢、收了一次禮,你再做20遍教育都沒有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領導干部帶著干了,官兵就會照著做,這比做什么思想政治工作都管用。
四要找點。就是要找切入點,扭轉評價標準錯位的問題。當前政治工作“假大空虛”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條來源于評價標準的錯位。考核就要成績、評比就看名次,至于基層如何備考、有何困難,以及對部隊實際利弊不去考慮;檢查工作只是看本上是否有記錄,對心中是否能背記,對工作實效不去考慮;各種現場會、觀摩會,只求會上演得咋樣,對會后如何開展、部隊實際能不能落實不去考慮。種種諸如此類的評價標準,直接導致機關亂忙、基層忙亂。對此,我們是不是需要改變一下思維,不能老想著抓什么有利于基層建設,還可以反過來想想,不抓什么有利于基層建設。我以為,不抓基層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有利于基層建設。領導和機關想的,不是基層要的,領導和機關用勁撓的,不是基層最癢的,這就必然導致出力不落好,給基層徒添煩惱。我們可能都有這種感覺,當這段時間領導和機關都很忙,沒時間下基層,結果基層不僅一如既往,而且還少了許多迎來送往。這不能說是對的,但從一個側面證明,我們只有真正關注基層需要啥、不需要啥,才能樹起正確的評價導向,才能厘清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政治工作不去主動占領就會被迫失去,不去突破束縛就無法輕裝上陣,不去恪守原則就沒法牢固扎根,不去樹正導向就無法敲準鼓點。只有從認識上真正廓清這些觀念上的朦朧,才能克服行動上的盲從,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立起來了。